【摘 要】人人#23398;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33719;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24471;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25945;学理念;教学目标
【Abstract】The everyone learn worthy mathematics;Everyone all the ability acquire have to of mathematics;The person of dissimilarity get a dissimilarity on mathematic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ages of the information;Teaching principle;Teaching target
随着信息时代、知#35782;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30340;“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24050;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27714;,传统的“讲数学”、“听数#23398;”、“练数学”,也严重制约了教#32946;的有效发展。新一轮#22522;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23637;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20540;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23398;;不同的人在数学#19978;得到不同的发展。《数#23398;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26159;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23398;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21512;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20351;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65292;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29702;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25968;学课程改革的教学#23454;践,浅谈如下几点#24863;受。
1.教学理念#8212;—与《数学课程标准》#30456;适应
任何改革必#38656;先进行观念革新,#21482;有观念的更新,才能有行为的转变#12290;没有观念的变革,即使是行#20026;转变,也只能是机#26800;的模仿。因此,基础教育课#31243;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24565;,变革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32452;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2290;教师在“数学教学活#21160;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23637;水平”基础上,创设“#24314;立在学生的主观愿#26395;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22659;,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23398;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20043;中。
其次,#36716;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30340;“讲数学”、“听数学#8221;、“练数学”的学习方式#65292;使学生缺乏创新精#31070;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27963;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19982;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32034;与合作交流是学生#23398;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2290;”
#26368;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20256;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21151;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22810;元化,评介方式多样化。
2.教学目标——强调以学#29983;发展为本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20256;授的教学,新课程#25552;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19982;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35266;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25968;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25552;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25216;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25968;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22522;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25216;能。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35838;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32423;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28436;示教材P64主题图#65292;我引导学生多角度#35266;察,数出10个人、10只#40509;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31561;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25277;象10的过程,感受10#30340;组成,培养l0的数感,形#25104;和建立数l0的概念,让#23398;生在充分的感性认#35782;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35937;,使学生对数学产#29983;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30340;简洁美、数的抽象#32654;。
3.课程内容——加#24378;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与#20256;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23545;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21464;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27963;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31995;;确立学生的主体地#20301;,创造良好的课程环#22659;;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23398;生的创新意识;关#27880;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30340;学习氛围。教材提供了大量#30340;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25506;索,合作交流的素#26448;,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25968;学活动获得数学知#35782;。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26631;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8220;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19968;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38382;题,得出算式9 4#12290;在计算9 4时得多#23569;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20986;:9 4=13……总#2004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38469;,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20132;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31639;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22810;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12290;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4.课程#36164;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教学是#25945;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20114;交往的一种活动,#32780;教材给我们提供的#21482;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19968;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30340;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21512;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35838;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32780;不能“教好”教材,在#35774;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25945;材,开发和利用校#20869;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12290;如教学“分类”时,我充分利用校#20869;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25193;大取材范围。从而引出#35838;题,渗透分类思想。课堂上,#20877;通过大家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使#23398;生非常容易地掌握#20102;“分类”的方法,也养成了整#27905;爱美的良好习惯。#23398;生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23398;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