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变”教学策略来激活课堂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875 日期:2023-12-20 来源:论文网
  【摘 要】面对目前#25919;治教学的现状和困境,笔#32773;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32467;出用“五变”的教学思路来激#27963;课堂活力,以此来打破#38472;旧、沉闷的教学体系。
  【关#38190;词】教学 策略 课堂
  
  一、整合相关#30693;识,变单科为综合
  
  目前我国课程#25913;革的明显趋势之一#23601;是课程结构从分科走向综合,#35838;程内容从学科的纵#21521;挖掘走向各学科的渗透和整合。#20294;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同学科的#32769;师往往会有意强化本#23398;科的地位和作用,对其他学科缺乏#23485;容和兼容的态度,这与新课改精神#26159;背道而驰的。
  我#20204;知道21世纪是知识创新、#30693;识高度综合的世纪#65292;作为政治课教学工作者#35201;有强烈的危机感,要与时#20465;进,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课改的发#23637;要求,积极吸收兼容其他学#31185;知识,从政治学科出发加强各学#31185;间知识的整合和渗透。要不断#25193;大政治学科的外延,主动把历史#12289;地理、心理学、美学、文#23398;、法律、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30693;识融进政治学科中来#12290;把热门的话题诸如航空科技、#20811;隆技术、环境、能源、人口#12289;医学问题、经济、国防、军#20107;知识结合到课堂研讨中来,扩展课#22530;内容的外延,努力使政治学科#20855;有前沿性、综合性、实#29992;性的特点。
  
  二、营#36896;宽松环境,变被动为主#21160;
  
  传#32479;的政治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毒#23475;,过分强调政治的应试性#65292;忽视了政治学科蕴含#30340;人文性,不注重情感体验,#21387;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论#35748;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31215;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25928;果的最后达成,不#20840;看教师教得怎样,主#35201;看学生学得如何。学习本是一种#33258;主的实践行为,带着问题,#33258;主获得能力。
  政治新#35838;程改革着重强调教师与学生#35282;色的转变,教师应当是学生发展的#26381;务者、激励者,教师应当由#28436;员变为导演,由权#23041;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由观众变#20026;演员,由被动接受学习#26041;式向自主、合作、探究#30340;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是#20010;大舞台,学生都是有灵性的活#29983;生的人,他们思想活跃,#24605;维敏捷,求知欲强,表#29616;欲旺。教师一定要积极#20026;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23398;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自#24049;的人生体验、学识、才智去思考#12289;理解,形成自己独特#30340;感悟。让学生明白课#22530;是发生错误的地方,课堂是展示#29305;长的地方,激发学生#21508;抒己见,发表多元化的答案#12290;鼓励学生冲破盲从书本,膜拜#24072;长的思想牢笼,具有敢于挑战#26435;威的勇气,变“一#35328;堂”为“群言堂”。#23454;践证明,政治教学要促#36827;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课堂#25945;学效率,就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政#27835;的积极性,变被动#23398;习为主动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25945;师必须革新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21019;造一个宽松、和谐、民#20027;、平等的学习环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拓展教学内容#65292;变封闭为开放
  
  政治#25945;育很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教#26448;难以对一日千里的当#20195;生活做出及时的反应#12290;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19968;些框架,不必为教材所囿#12290;可大部分政治教师总是拘#27877;于课堂,拘泥于教材#65292;从而失落了现实的生活世界。其实#25919;治教师完全不该“#29031;本宣科”,死把书本传经诵道,#32780;应活用教材,不断从内容延伸出#21435;,要积极创设情境,引#23548;学生广泛涉猎,开发#35838;堂教学的空间,从#35838;外,从深广的社会生活中选取符合#26102;代潮流,反映社会新气象、新动#24577;的事件来丰富、深化学生的认识#31354;间。
  虽然新课程的教#26448;已经注重贴近生活,但#23398;生生活仍与教科书上的#20363;子有一些距离,教师应当努力分析#26448;料的时代意义,找出#23427;们与学生生活的内在联系#65292;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进课堂,让#23398;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21463;理论,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20351;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12288; 这就促使我们要让政治#29983;活化,把“小课堂”与“大社会#8221;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地运用课#22530;上学到的政治知识去分析、#35299;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38382;题,真正贯彻政治强大#30340;“经世致用”实用功能。如在#25945;学高一政治“市场配置#36164;源”一框中的市场秩序#26102;,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前预习#26102;编演小品“手机店的兴衰”,大#24847;是:一对夫妻开了一#23478;手机店,因为诚实守信,生意不错#12290;一天,丈夫外出办#20107;,妻子把低价收购的几台旧#25163;机翻新后,按新机价格出售。于是#36825;天比往日多赚了300元钱。丈夫回家#21518;,妻子将自己的发财秘诀告诉了丈#22827;,不料丈夫却责备#22971;子说:“你把我们店#37324;最值钱的东西给卖掉#20102;!”果然,从此这家手机店的生意#19968;蹶不振。小品结束后,接着#24341;导学生根据小品情节提问#65292;“被妻子卖掉的最值钱的东西#26159;指什么呢?被卖掉的东西对手机店#26469;说真有那么重要吗?#20026;什么?”于是,教师又不#22833;时机地提出:“假如你是店主的朋#21451;,你能帮助他重新#25214;回被卖掉的最值钱的东西,#37325;振这家店吗?”此时,学生带着#19968;种积极的求知欲及问题意识进入#26032;课的探究。这就自然而然的将#25919;治教育的视角延伸到#29983;活的广阔天地,开发现实生活中的#25919;治教学资源,加强课内外的沟通#65292;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的学习#33021;力在内容上不断获得“#28304;头活水”,变封闭为开放,政治#25945;学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12288;
  四、#25913;变组织形式,变乏#21619;为精彩
 #12288;
#12288; 传统政治教学是以#29677;组授课为主要形式#65292;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不#26029;记诵着理论,政治课只在教室这一#8220;螺丝壳里做道场”,#36825;种单一的形式是学生讨厌政#27835;的一大主要原因。政#27835;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政#27835;素养靠实践和积淀#12290;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对进入社#20250;、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积极性#20854;实是很高的。因此,政治老师要#21162;力改变这种课堂的#32452;织方式,大胆地开放课堂。#31215;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39064;活动课和课外探究活动来帮助学#29983;丰富生活知识,培养#29983;活能力,激发学政治的兴趣#21644;热情,变厌学为乐学#12290;
#12288; (一)开展政治主题活动课
  #25945;师可在遵循主动性、#23454;践性、综合性、现实性、创造性#30340;原则下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21160;课。如:信息处理系列:初入互联#32593;,广而告之;读新闻,找#28909;点,议焦点。社交模拟#31995;列:采访地方两会代#34920;,举办校园“跳蚤市场”,模#25311;法庭听证活动。社会实践系列:当#23567;记者下乡采访,城乡#23621;民节日花销调查,当地#28909;点新闻追访,环境保护#35843;查活动。自然探索系#21015;:生态环境考察,旅游名#32988;考察活动。让学生在市场中领略#20215;值规律无形作用的#39749;力;在工厂中体会提高企业效益的#20869;涵;在观看3·15晚会中反思保障消费者合法权#21033;的迫切性和规范市场秩序的紧迫性#65307;在模拟场景中体验和谐#31038;会的美好前景。
  (二)组织政治课外探究#27963;动
 #12288;我们还可以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兴趣#29233;好和专长,开展一系列#35838;外探究活动,以满足#19981;同学生对政治不同方#38754;、不同层次的需要。例如:1.开#23637;社会实践和调查。如:模拟物品拍#21334;会等。2.成立各#31867;沙龙。3.举行各种比#36187;:演讲比赛、辩论#20250;、抢答赛等。4.组织观#30475;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5.开辟课外阅读课堂:①带学#29983;进阅览室;②带学生上网#12290;6.欣赏书法、名画、名曲#12290;7.邀请乡镇企业家及职业#32463;理人和金融部门主管#20316;报告。
 #12288;通过老师和学生双向的信息#20256;递互动,改变教师包办课堂一切,#23398;生不须感悟、思考#65292;只充当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创新思#32500;火花被湮灭的陈旧课堂#25945;学模式。实践证明,只#35201;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学生就有了#24605;维的空间,只要他们能在课堂上大#32966;而自由地发表见解,他们就会#23398;得快,学得乐。
  
  参考#25991;献:
  [1]王丙琴.对话教#23398;的历史性探索[J].山西广播电#35270;大学学报,2006. (3):22-23.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