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861 日期:2023-12-20 来源:论文网
  【摘 #35201;】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20010;极其重要的手段,#23427;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科学#12289;巧妙地设计提问,是启迪学生#24605;维,提高教学质量#30340;有效途径之一。这就#35201;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各种#25552;问的技巧。
  【关键词】#35821;文课堂 提问 技巧
  
  #35838;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35201;求联系课文重点,#21521;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36807;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得出#32467;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从#32780;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25945;学方法。这是语文#25945;学的一个重要手段#65292;是教师、学生共同参#19982;的一种双边活动。
  
  一、课#22530;提问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35770;认为,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19968;个个问题呈现出来,#20013;学语文教材内容当然也不例#22806;。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25552;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29983;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20063;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35782;的过程中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36291;;另一方面,毕竟中学生#30340;思想还不太成熟,需#35201;一个很好的组织者来促#36827;其学习,且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35838;时思想开小差的现#35937;,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22312;着“思维的惰性”,而教#24072;的提问,可以体现师生互#21160;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确#31435;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23398;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30340;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26159;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35838;堂提问的技巧
  
  (#19968;)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31687;课文的学习,不是#19968;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24403;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65292;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24418;成他们心理上的冲#31361;。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20914;突”(问题)时,也就#36827;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30340;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28023;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65306;题目中的两个“死”#65292;是什么意思?“死”与“不#27515;”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30340;要‘死’了”,这个“死#8221;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33021;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36259;,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26696;。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8221;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30340;特征以及形成过程#12290;
 #12288;(二)因人因文而异,#21457;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人而异就#3520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20204;对文本产生兴趣,在思#32771;中逐步提高阅读和#24605;考能力。例如在教授某些课#25991;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27599;人提出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33258;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兴趣深#20837;了解的。这样教师#20415;能得到近百个问题,#38024;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的重点难点,#20197;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30830;定一些集中典型的问题在课堂#20013;提出来,进行讨论解答。这些#38382;题解决了,这篇课#25991;的疑难也迎刃而解了,同时学#29983;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30340;发挥。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39064;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28044;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35201;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36879;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29992;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8220;牵一发而动全身”。#20363;如在讲解《祝福》#36825;一课时,有教师为抓住关键问#39064;这样提问:“如果我们把#31077;林嫂的悲惨遭遇画成十幅#22270;,你能否给十幅图各起一个标#39064;?”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30340;,因为这样,一下就把祥林嫂一生#25972;理了一下,为后面分析作#20102;一个充分的准备。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难易适#24230;,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26082;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提出的#38382;题既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又是通过#33258;己的努力能解决的。过难或#36807;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例如#65306;一位教师在讲授《珍贵的教科书》#19968;课时,抓住课文中的#8220;留白”进行提问,要学生补#36848;“我”从昏倒至醒来这段#26102;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12290;这个设计不但可以#28608;发学生的想象,而且在补述中#21487;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获得情#24863;熏陶。但是仅仅提出“补述”这#20010;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高#12290;于是,这位教师便提出了#23398;生可以接受的具体问题:1.#20174;“炸弹即将爆炸的一瞬间…#8230;”这一句后接下去补述。2.先说指导员是怎么做#30340;。3.再把“受伤后的#25351;导员遭受了怎样的痛苦#65292;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30340;”说清楚。4.最后说说#25351;导员又是怎样昏过去的。教师把#19968;个概括性的问题,分解成具体#21487;行的四个小问题,使学生一下子活#36291;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235;)频率恰当,节奏和#35856;
  目#21069;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这样#20004;种现象:高频率和高节奏的提#38382;;低频率和低节奏#30340;提问。高频率和高节奏的#25552;问表现在:教师的提问一个接#30528;一个,密不透缝,搞得学#29983;穷于应付。这种高频率的提问节#22863;,形成了师生一问一#31572;的情景,教师追求的只是结果而不#26159;思维过程,这显然不利于#23398;生思维等能力的发展#65292;而且容易造成学生#22823;脑的疲劳。时间久了,学#29983;会感到厌倦。与此相反,低频#29575;和低节奏的提问表现在#65306;教师只提一两个问题。问#39064;提出之后,教师便#21482;是站在前面,间或#26377;些评价性的语言或任由学生发言#12290;按说,学生多说是好事,但若给#20154;一种教师游离之外#30340;感觉,便算不上好事了#12290;以上两种节奏的课,都#32473;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种过紧#65292;一种过缓,不仅缺少错#33853;之美、和谐之美,而#19988;都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23398;生发展为本。课堂提#38382;的密度虽无绝对的标准,#20294;有基本的准则。从学生认知#24515;理发展规律来看,年级越#39640;,教师提问的密度应逐步#38477;低,主要应减少低思维度#30340;提问,保留有思维#28145;度的提问。以课型特点为例#65292;教读课的课堂提问多于自读课#65292;文言文教学多于现代文教学。
  
  三、小结
  
  课堂提问是教师提出#38382;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20570;出回答的信息双向交流。教师从#23398;生的回答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教#23398;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30340;回答所做出的总结、#35780;价或指导使学生对#33258;己的理解认识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65292;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39064;进行积极思考并运用#24050;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课文去#36827;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26032;的知识。因此,提问既有助#20110;学生融汇贯通地掌#25569;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智力和表#36798;能力的锻炼,既提高#20102;教学效果,又完成#20102;教学任务。
  
  #21442;考文献:
  [1]朱太安.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河南教育,2004,(9).
  [2]赵玉#33635;. 关于语文教学课#22530;提问的思考[J].#29616;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3).
  [3]王#26195;丽. 浅谈语文教#23398;中课堂提问应注意#30340;问题[J].吉林教育科#23398;,1998,(12).
  [4]陈敏.谈语文教学课堂#25552;问原则[J].宁波大学#23398;报(教育科学版),1999#65292;(03).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