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853 日期:2023-12-20 来源:论文网
  【摘 要】教育现代化的一#20010;最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从#20256;统的旧的教育思想到新的#31526;合现代化要求的教育#24605;想的转变。当前,语#25991;教育界的两个重要问题是语文素#36136;教育和语文教育现代化。要全面#23454;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25945;育现代化,关键是教育思想、教#32946;观念的现代化。
  【关#38190;词】语文 素质#25945;育 教#32946;现代化
  
  一、知识、能力、素质#19977;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2288;
  根据#29616;代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65292;知识、能力、素质是构#25104;现代化教育目标的三#20010;基本要素。语文素#36136;教育的知识内涵“是#19968;个包含传统的知识、能力#21644;素质在内的大统一观。知#35782;、能力和素质仅仅是知识#24418;态上的区别而已”#12290;因此,语文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30693;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30340;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27963;、生产、经济、科技等发展的#23454;际广泛联系的语文应用知识;#35821;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20064;、适应生活、适应#23454;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29992;能力;语文素质指的是通过语#25991;学习,语文的知识、能力#12289;智能结构不断完善#65292;促进整体素质得到#20840;面、和谐、可持续发#23637;。据此,语文素质教育不#33021;离开语文知识教育,而#24212;“寓素质教育于知识#25945;育之中”,在传授知识上力求做#21040;:重视基础,注重应用,#31361;出实践,切实解决语文“#21452;基”的应用性、技能性、实践#24615;等现实问题,即切实解决语文#22522;础知识如何获得、语文基本技#33021;如何培养、语文应用实践习惯如何#24418;成的问题。尤应指#20986;的是,语文“双基”#30340;内容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恰#24403;充实。因此,尽管语文知识相对#20110;其他学科知识来说#19981;易老化,不易过时,但面#23545;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语#25991;的内容充实最快,#35821;文的应用要求最广#12290;这说明语文基础知#35782;不单指课文中的基础知识,#36824;应包括生活、实践中的#35821;文知识,必须是显性语文知#35782;与隐性语文知识的统一体。“#35821;文基本技能”不应#21333;指“听说读写”和归纳、#27010;括、综合、演绎的技能,还#24212;包括语言信息的获#21462;、统筹、过滤、筛#36873;、摘要、检索、分类、校对、#35782;别和编辑、删改等;培养能力#35201;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23454;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12289;创造的能力,除具备#19968;般的语文能力外,重#35201;的是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21147;、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33021;力和利用图书馆、利用语料库#30340;能力;发展素质要重视差异,注#37325;个性,切实解决“智育#8221;与“德、智、体、美”全面发#23637;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语#25991;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多元价#20540;,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25991;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语文#25945;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24341;导学生参与语言表#36798;、语言交流等实践活动#65292;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语#25991;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25216;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19982;道德素质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20840;面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30456;适应。
  
  二、语#25991;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39064;
  
  (一)要善于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35821;文精华
  #20013;国的语文素质教育#31163;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20934;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26063;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21402;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65292;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22916;而不可想象。据此,语#25991;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33258;身的特征,合乎其内#22312;的学习经验和规律。重点#24212;体现在三方面:一#26159;民族良好语文学习习#24815;的养成:勤熟读成#35829;、勤校勘查证、勤运思#32451;笔;重科学、伦理,重整#20307;、辩证,重真、善、#32654;统一。二是“课文无非#26159;例子”,选文要“取法乎上#8221;,经典的、时代的,都要典范、合#35835;,文质兼美。对最能体现汉语#29305;点、汉语规律的诗、#35789;、曲、赋和散文等,要指导#23398;生有选择地读;对充#20998;体现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时事#32654;文、文学精品、科普读#29289;,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读#65292;力求使学生做到通古知#20170;,融会贯通,化而能用。三是#35201;注意教给学生学习中#21326;民族文化、汲取民#26063;文化精华的方法,充#20998;发挥中华民族重整体辩证和#30452;觉体悟的思维优势,在读#20889;中既学会系统、全面、动态的审视#12289;分析、解决问题,又达到思#24819;感情的滋润、熏染和精神情操的#25552;高和超越的目的。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二)要#21892;于根据汉语文的特点和规#24459;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和幻想
  #27721;语言文字的象形性、表意性#12289;灵活性和汉语文的情#24863;性、艺术性、审美性,决定#20102;它具有广阔的联想#12289;想象、幻想的空间。它“富有弹#24615;、富于韵律、联想#20016;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22914;一个“水”字,可以将其放在#27801;漠里、夜晚间、战#22330;上去体味;一个“无#36793;无垠”的词,可以导引#20320;去大海中扬帆,去草原上#39536;骋,去宇宙中探秘#65307;一首《沪杭车中》(徐志摩),那一幅“烟、山、云彩;水、#26725;、橹声;松、竹、红#21494;”的画面,无不令人心驰神往#65292;浮想联翩,激起人#20204;真挚、深沉、强烈#12289;永恒的思乡之情,教你无法抵御#65292;誓与美丽的家乡地老天#33618;。如此对语言文字的#29702;解,对文章的解读,#37117;是由汉语文富有弹性、富于联#24819;、灵活、自由、生动的独特特点#20915;定的,才使得人在学习汉语#25991;时,总会自然而然地把特定的语文#20449;息与原有大脑的信息产生有#26426;的组合、扩展和再生#65292;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难以数计#30340;信息,这就是汉语文的魅力#65292;汉语文创造的魅力。
  (三)建立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32946;体系
  语文的“基础性”#20915;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22810;元性”、“立体性#8221;是对语文“基础性”的哲学诠释。#19968;要大胆地把信息技术、脑#31185;学和心理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教学#25913;革实践,重视学生知识、技能、#24515;理、思维、文化、#23457;美等方面的差异,充#20998;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21442;与语文表达、语言交流等活动#6529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32771;、敢于争辩、勇于探索和实践;#20108;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其他文#21270;科学知识(包括事实知#35782;、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22235;大形态的知识高度#32467;合,促进知识结构、技能结构#30340;不断完善;三要以人为本#65292;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21147;为本。这具有鲜明、深刻、现实#30340;战略意义。语文是重#35201;的信息载体,要认识语文在知#35782;信息的传播、运用、分配#21644;再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引#23548;学生正视文本、音#21709;、图像、影像、影视、计算#26426;等多媒体组成的大#23481;量、强时效、立体化的社#20250;生活信息情境,善#20110;在一切信息交流中用健康的#24515;理、正确的观点、科学的价值#35266;去捕捉、吸纳有效的信息,并能#26681;据需要迅速、不断地转化、再生新#30340;信息,以此强化语文知识的#23398;习、理解、内化和对现代化语#25991;学习技能的掌握,培养自己的创新#33021;力;四要指导学生切实根据需要#27491;确恰当地解决好文本#38405;读和文本书写与超文本阅读、超文#26412;书写的关系。现代思维学#30340;研究表明:传统的阅读和书写#26356;能促进人的思维结构的完#21892;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27492;,要综合发挥传统语文学习#25216;能和现代语文学习技能的优势,#23545;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创新#33021;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65292;确保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21644;创新综合能力有较大的提#39640;和发展;五要大胆突#30772;平淡无味的“讲读”#12289;“串问”等教学形式#65292;切实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12289;语文学习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需要#65292;建立活动式、参与式、发现式、#25506;索式、创造式的立体交叉的活#32780;能化,化而能用,用#32780;能创的多元的、立体的语文#32032;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提#39640;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同时#65292;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创新#32032;质和身心素质,思#32500;与道德素质得到自由、充#20998;、和谐的全面发展。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