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35789;】小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20010;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30340;不竭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32946;,特别是基础教育。小#23398;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能利用已有#30693;识去发现新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33258;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在原有的#22522;础上突然领悟到一个#26032;道理、产生新的思维#65292;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8220;创新”火花。下面谈谈我在#24179;时教学中如何培养#23398;生的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
1 注重知识之间的“#27491;迁移”,培养学生#30340;正向思维
迁移是#25351;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对#23398;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正#36801;移表现为一种已获#24471;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20419;进作用,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25569;,它能使学生的正#21521;思维得到较充分的发#25381;,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25928;果。
案例#19968;: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25968;的过程中,我设计一#36947;在“ ·-”黄金周期间,同学#20204;乘车去旅游的情景教学#12290;每辆车限坐23人,需要3辆,#20877;从23×3的竖式中引#20986;,利用学生原有的知#35782;,引导学生设想情#26223;的变化,编出新的#31639;式,于是就有:
学生#20204;开始计算,有的算法引起了争#35770;。这时,我及时组织针对#24615;的讨论,学生学习兴趣高涨#65292;纷纷参与讨论,通过讨论,不仅#24041;固了算理,而且有效#22320;控制了进位带来的负迁移。由此#21487;见,这样的教学尝试#19981;仅打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30340;学习迁移能力得到了#20805;分的发挥,正向思#32500;得到扩展,而且由于#23398;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地#20301;,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了#20805;分的挖掘,创新意#35782;大大提高。
#12288;2 要引导学生#21453;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27491;”与“逆”是相对而#35328;的,思维也是如此。所#35859;逆向思维,是与一般#30340;正向思维相反,与传统的、逻辑#30340;或习惯的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26041;式。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正#21521;思维的同时,也应引导#23398;生从相反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20107;物。对此,主要可从以#19979;几方面入手:
2.1反向设#35745;练习,为学生的逆向思维提#20379;素材
案例二:在#25945;学两步应用题时,为激#21457;学生逆向思维,可设计如下练习。
某家商店一个月销#21806;电脑的情况:
____________微软电脑____________。
#12288;____________联想电脑:____________。
补充你所需的#26465;件,求出图中的问题。
#12288;方法一:微软电脑有50台,联想#30005;脑有150台。
方#27861;二:微软电脑有50台,联想#30005;脑的台数是微软的3倍。
方法#19977;:联想电脑有150台,是微软的3倍。
方法四:联想电脑的台#25968;是微软的3倍。联想#30005;脑比微软多120台。
应用#39064;中,要解决一个问题往#24448;至少需要两个条件,而条件可以#26159;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12290;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揭#31034;应用题中的内在联系,引导学#29983;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逆#21521;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2288; 2.2培养学生“反#35777;”的习惯,发展学生的#36870;向思维
#12288;在平时的教学中,#25105;常常引导学生要敢于对别人#30340;发言和思考的方法,#25552;出反向质疑,或进行反向证明#65292;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有效地#20419;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12290;
3 要注重#23398;生对问题的多角度、#22810;侧面、多方向的思考#12289;分析、求解,培养学学生的求异#24605;维
创新#24605;维包括发散思维和#38598;中思维,尤其是表现在思维#30340;发散性上。发散思#32500;也叫求异思维,在思#32500;上注重多向训练,是培养#23398;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27963;性的重要方法是发#23637;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措施,而#27714;异思维的实质就是创新。培养求异#24605;维有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3.1训练求异思维的#24320;端——一题多说
数学知识结#26500;严密、逻辑性强,各部分之间有着#23494;切的联系。若能强调一题多说#65292;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35782;的理解,而且能使学#29983;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30340;数学思想,提高解#20915;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33719;得103枚奖牌,中国获得63枚奖牌,美国比中国多获几枚#22870;牌?
#12288;A.中国比美国少获几枚奖#29260;?
B.#20013;国与美国相差几枚奖牌?
C.美国如果#23569;获几枚奖牌就与中国一样?
#12288;D.中国如果再获几枚奖牌就与#32654;国一样?
这样的训#32451;,不仅开拓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65292;而且达到了促进知识间#36716;化的目的,为培养学#29983;的求异思维奠定了基础。
3.2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19968;题多解
在平时的教学#20013;,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26102;也要给学生创设较#22810;的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机会,#20351;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19988;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24605;维。
案例四:#23398;习“年、月、日”这#19968;内容时,教师不是#24613;着让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天,有几#20010;月等等,而是在介绍年月日相关#31185;学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23398;生进行整理,当设置如何#35745;算一年有多少天的问题时,#23398;生纷纷利用原有的#30693;识罗列出各种各样#30340;计算方法:
A.31×7+30×4#65291;28(平年) 或31×7+30×4+29 (闰年#65289;。
#12288;B.90+91+92×2(平年#65289; 或91×2+92×2(闰年)。
C.31×12-4-3(平年) 或30×12+7-1#65288;闰年)。
#12288;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2288;3.3培养学生思维的#26032;颖性——自导自演#65288;自编自练)
自编习题,#20869;容丰富,形式多样#65292;具有独创性、发散性、新颖性等#21019;造性思维的特点。在教#23398;过程中,让学生真#23454;感受到“数学源于#29983;活,而且用于生活#8221;的理念。坚持训练让学#29983;根据具体的情景自编习题,这对#20110;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23637;学生思维的求异性#26159;大有益处的。
总而言之,#22312;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29983;的创新思维是新课#26631;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35782;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27491;向思维,引导学生#21453;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37325;多向求解,发展学#29983;的求异思维等做法是培养学生创#26032;思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24212;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28857;点的“发散性思维”的火花#65292;创设更多的平台让学#29983;的思维得到强化训练,只#26377;结合教学内容,将创新思维#30340;培养贯穿始终,才能使学生的#21019;新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12288;
#12288;
参考文献
[1]郑#29642;君.思维的体操.宁波出版#31038;,2006.
[2]#38647;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24072;范大学出版社,2008.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