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化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 实践 研究
一、#25945;师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活动#20013;以“做”为“形”,以“思#8221;为“神”,“做”与“思”
有机#32467;合
探#31350;性实验是化学教学和化学学#20064;的主要模式,教师要准确把握#25506;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探究性#23454;验通过学生亲经探究过程,在#30693;识与技能、过程与#26041;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20840;面发展。然而,目前仍有教师#22312;教学中把动手“做”设计成探究性#23454;验的“重头戏”,让学生在课#22530;上大量操作,却没能使探#31350;活动产生应有的效果#12290;
实际上,探#31350;性实验的关键在学生的“#24605;”,而不是“做”。#21160;手“做”不应该也不可能#25104;为探究性实验的核心。探#31350;性实验活动必须以#8220;思”为“神”,以“#20570;”为“形”,“思”“#20570;”互促,“神”“形”兼备。探究#24615;实验活动同样有“法#8221;可依。新课程提倡在探究性实验活#21160;中师生通过提出问题、建立#20551;设、设计并实施方#26696;、表达交流和评价等环#33410;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
让我们通#36807;《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一课#30340;教学来分析理解。本课#20027;要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24182;实施实验探究方案→表达#20132;流和评价→形成对原电池#26500;成条件的认识→应用结论设计组装#21407;电池几个环节。最关键的环节是#23398;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设计出目标#26126;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探究性#23454;验方案,即“思考”#25165;是探究活动的“神”。《探究原#30005;池构成条件》一课#21508;教学环节“思”与“做”的关#31995;如下:
可见,“#24605;”才是化学探究实验#27963;动的核心。“思”不仅是学生的思#32771;,更有教师的思考#12290;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29305;点和学生已有知识#27700;平设置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关键#24615;问题,再以问题探究等方式展开讨#35770;,使学生提出新问#39064;,交流讨论,这些都#31163;不开教师的“思”。教师的#8220;思”贯穿于探究性实验教学#30340;前、中、后,只有教师的#8220;思”到位了,预设#30340;问题成功了,才能引#23548;学生充分“做”起来、“动”#36215;来,也就是大家经#24120;说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30340;实验能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30340;主体地位”。学生形成对原电#27744;构成条件的认知后,再运#29992;条件设计原电池,这样学#29983;就在教师的引导下#23436;成由实践到理论到#20877;实践再进一步提升理论#36825;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认识提高过程#65292;提高学生的科学思#32500;能力、理论概括能力及探究#31934;神,这其实就是“思#8221;、“动”互促的过程,整个实验#25506;究活动也就丰满了,达到了“神#8221;“形”兼备的水平。 #36716;贴于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二、探究性实验#25945;学中,教师不能忽视#24072;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28436;示的重要作用
#25945;师既是实验探究的指导者#65292;也是探究过程的参#19982;者。正因为如此,师生#21512;作互动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熟练严#35880;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24577;度感化、影响学生#30340;场所。教师作为指导者,在各个环#33410;应以身作则,规范实#39564;;教师作为参与者,要以与学生分#20139;实验探究的快乐,#20294;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化学实验#25805;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演示的重要#20316;用放到次要地位。#25945;师群体在转变观念、自觉实#29616;实验探究活动中角色转变的同#26102;,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23454;验业务素养。
演示实验具有#30340;基础性、典型性、指导性、高#25928;性等特点和作用,是其#20182;类型实验无法替代的。课堂#28436;示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中实现#30693;识与技能、过程与#26041;法教学目标的有效手#27573;,更可以用于创设情境,用于探#31350;过程中问题解决阶梯,作为#26816;验实验探究结论交流、评价#30340;载体等等,也是使#23398;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561;方面获得发展的有#25928;途径。
三、#21152;强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的量化评价#26159;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23398;不断完善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理念提倡#21270;学实验探究活动评价的“质”#19982;“量”的统一。实际教学中教#24072;更多进行“质”性评价,“#37327;”化评价被忽视。原因是化学实#39564;探究活动中需要量化的因#32032;(变量)较多,不#26131;形成量化行为的具体标准。行为#30340;量化评价,必须遵#24490;适度性、多样性、可持续性。为#25552;高评价的可操作性,我们结合“#26723;案袋评价”的要求,设计评价表格#65292;效果较好。
☆此表附于被评价者#30340;个人实验探究活动材料首页,放入#20010;人“成长档案袋”。
化#23454;验探究活动量化评#20215;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保#35777;,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率#21644;质量。评价过程中,#25945;师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21017;,评价过程应该是师生#20114;动交往的过程,尽可#33021;以多种评价方式形#25104;分值;尽量进行现场评价和反馈#65292;选择适宜时机对学生不良行#20026;进行评价,以鼓励#24341;导为主,对学生的质疑和创新#32473;予更多的肯定,鼓励学生发表#24847;见和提出建议,导生之#8220;思”,启生之“做”,#20419;生所“成”。
#12288;
#12288;
参考文献
[1]毕华林,亓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5-237.
[2]梁慧铢,郑长龙.化学实验论[M].广西教育出#29256;社,1996:188.
[3]宋海峰.对中学化学实验教#23398;的几点建议[J].中学化#23398;教与学,2006,(10):30-31.
[4]胡威武.加强行为量化评#20215;促进化学实验教学[J].中学#21270;学教与学, 2006#65292;(7):43-45.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