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应该渗透德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748 日期:2023-12-1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在课堂教学#20013;渗透德育,往往被很多#25968;理化教师所忽视。#20182;们片面地认为这是#35821;文课、思想品德课的份内事。其#23454;,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23398;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是#24503;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30446;。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20859;,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德#32946;在学习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因#20026;思想是能力的前导。正如#33487;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8220;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12290;”这就要求我们每#19968;个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20013;。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20309;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20027;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20010;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35848;谈笔者在化学教学#20013;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38190;词】化学教学德育
 #12288;
#12288; 一、树立学生积极#30340;、成功的自我意象
 #12288;
  中#23398;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20027;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19978;,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36745;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30340;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19990;纪和5-6个世纪,造纸#26415;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35201;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26126;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25512;动了世界文明的进#31243;。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30340;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36828;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21270;学史上,我国的化学#23478;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20570;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65292;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26174;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29289;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26377;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23398;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23376;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25105;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32467;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20154;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20010;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65292;就非常难于改变。#31215;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26159;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12288; 
#12288; 二、在化学课中渗透国情教育
  
  化学课的#25945;育内容很丰富,但它#19981;像思想品德那样直接,它要通过“#21270;学”的形式来进行。例如:#22269;家的一些紧缺能源在化学中可将国#23478;公布的有关统计数据#30340;原因告诉学生,结合课本知#35782;,拟编成习题,让学生进行化学#24605;考、练习,使学生对能源危#26426;有所了解,同时把我国的国土#36164;源、矿产资源从世界部分国家进行#27604;较,在进行水的组成、水#30340;净化有关内容教学时,从#27700;资源在我国也不丰富,算得上中#24230;缺水国,而且各省市#27700;分布还不均匀,也有不同程#24230;的水污染现象,从多方面分析,让#23398;习知道,水不是“取#20043;不尽,用之不竭的”,#20174;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21644;爱护水资源的好风尚。#22312;学习H2、CO、CH4的化#23398;性质时,结合化学与能源的#20851;系,特别是“绿色能源#8221;,分析H2作为氢能源的3大优点:原料来源广泛#65307;发热量高;生成物#26159;水无污染。CO作为能源的优点#21644;弊端(CO有毒)对#31354;气带来污染。CH4作为能源对#25105;国广大农村的能源、环境卫生#12289;农作物的肥料的解决都具有重#35201;意义,针对我国能源紧缺的#29616;状,对学生进行潜意识的要节约#33021;源,开发利用新能源等#22269;情教育。结合教育,介绍空气的#21457;现史,分子原子的发现史,元素的#21457;现史和物质质量守恒#23450;律的发现史。让学生知道对#24453;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30340;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12290;介绍著名化学家居#37324;夫人发现镭的艰辛故事,#20399;德榜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24577;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23398;习科学家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25964;业精神。介绍我国原子弹、氢#24377;的研制成功,人造卫#26143;的成功发射和准确#22238;收,以及我国“神#33311;”号火箭的载人技术的研制成功,#26080;不凝结着科学家们#20849;同努力奋斗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22242;结协作、自力更生的精神。从小#23398;会协作,学会自立。
  #21152;强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教#23398;方面,化学有得天独厚的学科条件#12290;化学教师应努力创造化学实验的#26426;会,或演示或分组或布置家庭小#23454;验,或演示下放分组或补充趣味#23454;验。无论哪种形式#30340;实验教学,教师都应严格实验规范#25805;作,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21697;质。对于失败的或效果不明显的都#24212;重做,以教师自身的科#23398;态度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一丝#19981;苟的科学态度。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环保#30693;识渗透
  
 #12288;人类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一是生#24577;平衡的破坏;二是因工、农业#29983;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导#33268;了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海河#27745;染、地球升温等,给人类的生存带#26469;了巨大的危害。因#27492;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32467;合课程设计一些环保知#35782;。比如,盲目的使用和不合理施#29992;化肥,是我国农村出现#30340;普遍现象,农村化肥的#24179;均使用量为378kg/km2,已#25104;为化学施用量最多的国#23478;之一。这一现象将会造成水体富#33829;养化污染,未被利用#30340;养份通过流失、淋漓#12289;反硝化、吸附和浸蚀等方式进#20837;空气,使环境受到污染。所有#25512;广合理的耕作制度,减#23569;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比#20363;等,都是减少农业污染有效#25514;施。又如我国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33021;源的利用,过度燃烧煤、石油、天#28982;气等燃料排放的气体有:SO2、CO2、NO2、CO等与潮湿的空#27668;接触、就形成酸雨,而酸#38632;对农作物的影响相当不利,对金#23646;材料和大理石雕塑等建筑材料有强#28872;的腐蚀作用。随着车辆的#22686;多,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气#20307;NO2也随之增多,这将会造成#8220;光化学烟雾污染”,所以#25913;变能源结构,减少废气的排放量,#22686;加废气处理设施将是#19968;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不用一次#24615;筷子,尽量少用塑料杯、塑料袋等#20943;少白色污染。通过教学,既培养了#23398;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可以#24341;导学生树立起保护环#22659;的意识,自觉环保的好习惯。
  
#12288; 四、辩证唯物主#20041;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36879;
  
#12288; 1.世界是物质的
 #1228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65292;世界是物质的。结合教育使学#29983;树立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21807;物辩证法的思想。我#20204;生活的客观世界是#29289;质的。大到日月星辰,小#21040;分子、原子都是物质#30340;,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存在的,是#19981;可消灭的。
  2.世#30028;是运动的
 #1228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36136;世界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65292;而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通#36807;化学变化的现象及#26412;质的认识,通过化学变化及其#26465;件研究使学生认识#21040;客观事物处于相对运动中#65292;又是不断变化的。用客观、微观相#32467;合,动与静相结合,质与#37327;相结合,树立学生运动#30340;思想。
  3.量变、质#21464;;内因,外因观点
  辩证#21807;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处#20110;永恒变化中,而且变化是有条件#30340;。只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31243;度时才能引起质的变化。而且外#22240;是变化的条件,内#22240;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36890;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结合化学#21464;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36215;作用。结合化学变化#30340;条件研究,催化剂的对比实#39564;教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学#20064;;还可以结合一氧#21270;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教育,#30001;分子结构上一下氧原子的#24046;异,致使他们性质大不相同#12290;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23545;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32946;。
  4.#23545;立、统一的观念
 #1228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26082;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矛盾的#32479;一体。通过介绍物质的纯与不纯,#20998;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65292;溶质溶剂的相对性,化合#19982;分解,氧化与还原,如何防火灭火#65292;污染与防止,开发#19982;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相对与绝对的#32479;一,辩证地思考问#39064;。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20013;应注意发掘科学思想教育。结合教#26448;,结合教学,寓科学思想教育于#24179;时教学中,以达到育完美的人之目#30340;。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