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737 日期:2023-12-1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12305;创新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21019;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29983;的终身发展。为了在语文#35838;堂教学上,学生能根据自#24049;学习所需,发挥学习的个性化#12289;积极性、创造性,自主学习,#20026;了适应新世纪飞速发#23637;的需要,遵照“课改”的精神,我#20204;尝试构建语文创新课堂的教学模#24335;。
  【关#38190;词】语文自主创造合作
  
  一#12289;采取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的质#37327;
  
  为了使学#29983;真正具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在教#23398;方式上,教师要努力把自己的角#33394;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36741;导者和引路者,开展启发式#25945;学和探究式教学,改“填#40493;式”地教授课程知识#20026;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36164;料的技巧、逻辑思考#21644;非逻辑思考的能力……#22521;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30340;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12290;
  笔者尝试了一#31181;新的教学形式——互动探索式#30340;教学:老师简明扼要地#38416;明目的,略加讲解新的知#35782;点后,就布置一个任务让大家完成#12290;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33258;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选择,#28608;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36807;多种渠道收集信息#65292;特别是对互联网上信息的搜#32034;,使自己对知识也#26377;了更深一层的掌握,遇到问题就互#30456;讨论解决。大家完#25104;任务后,就请部分#23398;生把学习成果通过投#24433;仪或多媒体教学系统向大#23478;演示介绍,然后请大家对他的演示#36827;行评价,提出肯定意见和需要#25913;进之处,最后由老师对大家的意见#36827;行综合,提出需要注#24847;的地方。
  这种互#21160;探索式的教学,打破了老师和学生#30340;界限,老师只是作为这堂#35838;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主要的活#21160;靠学生和老师共同探索完成,在#36825;里学生可以是老师,老师也#21487;以是学生。让学生在实践和创#36896;中综合地学习运用知识,锻#28860;能力和展示能力。在教#24072;引导下,整个教学过程贯#31359;了学生自主的、创造性活#21160;,通过学生互动互助推动教学过程#65292;师生共同在教学过程中发#23637;与提高。
#12288; 
  二、课堂教#23398;中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35753;学生主动质疑
  
  创造通常是与#36136;疑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感到自#24049;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30340;时候,他就把自己#30340;思维发动起来了。在教学活#21160;中,教师要使学生养#25104;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38382;多解的习惯。教师要把发散性思#32500;和集中性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性#24605;维结合起来,使学生摆脱别人的#24433;响,不苟同于传统#30340;答案和方式。同时,创造性思维还#24517;须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排除这#31181;由于过去的思维而造成的固#23450;、僵化的心理准备状态。笔者有节#20197;成语“班门弄斧”#20026;题材的议论文写作指导#35838;就是这样。我先把命题#31435;意,打提纲等问题#35753;学生分组讨论。经过讨论,结#26524;有一组同学就一反传统#35266;念,提出了一个“弄#26023;必须到班门”的全新观点,还提#20986;了“名师出高徒”的论据。由此#21487;见,这样的课堂,#30340;确大有利于培养学生#30340;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2282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32508;合素质。
 #12288;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65292;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就#26159;教师要有师生平等、民主的#35266;念。课堂中教师要敢#20110;打破“一言堂”的沉#38391;局面,尽可能为学生设置兴#22859;环境,创设民主、#24179;等、和谐、自由的气氛,与学#29983;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29983;反驳、反问、更正#21644;补充教师的意见,课#21069;课后要有亲切和蔼的#24577;度,允许学生提出#24314;议。另外,在今天的信息化社#20250;里,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视听环境#20013;长大”的,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21487;能与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甚至#21487;能比教师跑得更快,老#24072;被学生问倒的现象经#24120;发生,所以对教师来说,在某些#26041;面甚至要向学生学习,#20174;学生身上吸取智慧的力#37327;。总之,教师应成为学生获取#30693;识、信息的引导者,决不#33021;成为知识和信息的垄#26029;者。
  
  三、#23562;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20010;学生都体验成功,激发创新积#26497;性
  
 #12288;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30340;,教师要正视这些差异#30340;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32032;质更需要重视学生#30340;个别差异。为有效地保护学生#30340;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比较#37325;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只要学生能达#21040;最基本要求就算合格,在原#26377;基础上有进步就算获得了发#23637;。
  让学生体验成功,#29305;别是体验第一次成功对于学生的创#26032;有重要作用。“好奇心”、#8220;求知欲”的产生往#24448;就是一次次成功的获取后逐渐#24418;成的。总之,尊重学生差异#65292;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养学生#21019;新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四、大胆构建新的课#22530;模式
  
  1.每堂课先用十分#38047;让学生说故事、讲见闻、谈#24863;想。这是训练学生语感的积累#12290;在长期的模仿学习和语#35328;实践中,通过反复多次的感性接触#65292;积累丰富的直觉体验,形成敏锐#30340;语言感受力,从而触摸#35821;言的规律。
  2.坚持每单周一节课#22806;阅读。文学名著电影经#20856;都是经过了时间沉淀的人类文化的#31934;华,它体现了深邃的人类睿智,#34164;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阅读#27427;赏名著经典,可以感悟优秀的文#21270;精神,形成一些文化品位#65292;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坚持读下#21435;,日积月累地潜移#40664;化,就会发现,自己变#20102;,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22909;”了。而现代社会信#24687;急剧膨胀,读物急剧增多、尤#20854;是电脑在家庭的普遍#36816;用后,人们可以随意地透过互联#32593;、光盘、磁盘等多种先进渠道#33719;取知识信息,进行人际#20132;往、业务来往。所以,#36890;过组织学生到图书#39302;或就在教室里自由#38405;读优秀杂志和经典篇章,#25110;者集体观看有意思的影视剧#65292;对学生阅读与说话的创新#31934;神的培养更实际和快捷。
 #12288;3.坚持每双周一节现场作文#35838;,前半节课要学生快速写作,#21518;半节课学生分小组互相评改#12290;课堂作文,让学生逐渐养成快#36895;审题、快速构思、快速选#26448;、快速行文的习惯。30分钟一到#65292;请同学互相批阅修改。修改作文#26159;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3398;生互相评改作文,易激起#23398;生学习动机,同学之间读同龄人的#20316;品更感兴趣,讨论时大#23478;会更热烈,又能以享受,沟#36890;见解,可借鉴的东西多容易接#21463;,更能开阔思路,同#26102;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30456;帮助,合作精神。
  4.让#23398;生充当老师。隔一段时间我会挑选#19968;篇较简单的课文或#32451;习课让学生讲解:先将学生进行#20998;组,然后每一个组#36127;责一部分内容,每一个组出一人给#20840;体同学讲授,组内任#20309;一个成员有义务给其他同学#35299;决这部分内容中的问题。我#20204;老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一些#25945;学的新点子,或者发现一个问题#26032;的一面……事实证#26126;,让学生当老师是让老师和学#29983;双创收的一个教学方法。
 #12288;5.尽量少布置书面作#19994;。没有时间的保证,一切都是#31354;谈。只有把更多的时间还#32473;学生,他们才能更深入#22320;阅读,更透彻地思考,更深刻地感#24735;,更积极地创新。
  总的来说,教学是科学#65292;教学是艺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26032;,没有创新,就没有教学的发#23637;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26377;创新,教学就僵化停#28382;了。如果一个教师只会被#21160;地教书,思想陈旧,#24847;识狭隘,方法保守,手#27573;落后,那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如果#19968;个教师违背教育教学规律,#32993;编乱造,信口开河,牵强#38468;会,也会干扰教学效果#12290;列夫·托尔斯泰说过#65306;“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26159;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36896;,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摹仿#21644;抄袭。”——我们的#20219;务应当是为祖国的#32321;荣富强培养有独立性#21644;创新性的人才而不断创新!
  
#12288; 

参考文献


  [1]教育#3709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25991;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288;[2]游国经,钟定华.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人民日报#20986;版社.
  [3]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33539;大学出版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