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与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730 日期:2023-12-1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30784;的学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绝#22823;部分新授课含有演示#23454;验,有些是以实验学习来了#35299;物质的性质、制法、用#36884;,有些是靠实验推断出重要的结#35770;。因此设计一些符合学科特点#21644;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27169;式,无疑是适应当前素质教#32946;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2771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25945;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19968;。本文介绍了一种“探究#24615;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堂#19978;的运用。
 #12288;【关键词】探究性实验 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 解决问题
  
  一、探#31350;性实验教学的基本思路
  #24378;调教学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20837;式教学而言的。传统#30340;教学往往是由教师讲授知识#65292;大量地灌输“权威性”事实#12290;通过验证性实验,让学生#35266;察现象,从而达到理解和#39564;证知识之目的。这样的做法,对发#23637;学生的创新能力收效甚微。从多方#38754;分析比较可知,验证性实验#19982;探究性实验的差异#26159;极为明显的。探究性实验在#26497;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19982;性,将改变我们习以为#24120;的以教师演示、教师#35762;解、学生验证为主的实#39564;教学模式。
#12288; 二、探究性实验教#23398;的活动形式
  探#31350;性实验教学的活动形式#21487;分为两类:一是新课教学#20013;值得探讨的重点难点,以师#29983;协同,边讲边实验为主;二是学生#35838;下遇到的一些较难的#32508;合性研究课题。下面对这#20004;类实验教学的活动形式作具体的#35752;论。
 #12288;1.第一类探究性#23454;验可依据教学内容#65292;对演示实验进行整合或更新,#20854;基本结构为:
  程序:引发#38382;题—提出假说—实验探究—#24635;结规律—迁移创新
 #12288;功能:明确目标—创#35774;情境—发现新知—获得结论—发展#33021;力
 #12288;教师根据教学内容#65292;从教材或生活实际中提#20986;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65292;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实验#65292;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21518;,引起学生的好奇#12289;困惑和矛盾,从而#28608;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31350;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26497;思考。
 #12288;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设#35745;可能的实验方案,组#21512;实验仪器,进行操作。根据实验#20107;实进行讨论、辩析,#25581;示出现象产生的原#22240;。教师适时点拨,把探究目标#24341;向深入。学生通过一系#21015;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有关的化学#27010;念、原理或规律,并使之条理化、#31995;统化。
#12288; 例如,在《钠的#21270;合物》一节教学中,从“在日常#29983;活中,水通常用来灭火,你#30456;信滴水反能生火吗?”引入,使学#29983;形成矛盾心理。紧#25509;着让某位学生上来#23454;验:在包有过氧化钠#31881;末(事先不告诉学生)#30340;棉花团上让其滴几#28404;水,当学生观察到棉花#29123;烧起来的现象后,#26126;知水使棉花燃烧是不可能的,可又#26080;法解释眼前的事实时,强烈#30340;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极大地调动#20102;学生探究新知识的#27442;望,激发学习兴趣。
  2.第#20108;类探究性实验融合化学知识#12289;技能和方法,表现出一定的新颖性#12289;综合性和开放性。
  在实#39564;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或许是一#20010;简单的问题,但要求通#36807;多种途径去研究,#20307;现思维的开放性和综合性#65307;有时探究的课题,其历程比较曲#25240;,必须深入思考,巧妙#35774;计,体现思维的灵活#24615;和深刻性.在实验过程中#65292;教师应给学生更多#30340;自主权。
 #12288;我们常说学生不会学习,那是因#20026;在学习上我们包办代替太多,#19981;扇动翅膀的鸟儿永远学不#20250;飞翔。把教学中部分环节大胆交由#23398;生完成,他们不但能够学#20250;学习,更能体会出学#20064;的快乐。
  示例:高一#21270;学《氮气》一节中#27694;的氧化物的性质,其中NO2#19982;水的反应是教学难点,采用下#38754;设计:先从氮的化合价引出氮#30340;五种价态的氧化物,介绍其颜色后#35753;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装满无色NO的集气瓶上再倒放一空集#27668;瓶,抽走瓶口玻璃片,NO与空#27668;混和,立即出现红棕色;向#20854;中一瓶加入少量水,盖上玻#29827;片,稍振荡,瓶内红棕色消#22833;。再抽开玻璃片,瓶口上方又出现#32418;棕色。启发学生分析实验#29616;象(红棕色气体的出现、消#22833;、再出现),自己完成化学#21453;应方程式。这样,#30001;于实验设计和组合得当,学生大#22810;能自行总结出NO和NO2的重要化学性#36136;,而其中的难点内容(NO2与水反应的产物中#36824;有NO),也由于实验设计的#24039;妙而被顺利地突破了#12290;接着再进一步,通过实验去深#21270;对反应规律的认识#65306;另取两瓶无色气体#65288;分别是NO和空气)、两瓶红棕#33394;气体(分别是NO2和溴#33976;气),要求学生用最简便的#26041;法鉴别。这样上一段教学实#39564;的设计显然是可以成功#37492;别的。实验在其中充分显示#20102;获取知识的功能。实验帮助学#29983;理解和掌握了物质的性#36136;,使学生顺利突破了#37325;点难点,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26512;能力。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三、实施#8220;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体会
  
  1.#25506;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激发了#23398;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整个#25945;学过程中,以问题和矛盾入#25163;,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20914;突,从而激发学生#30340;内驱力.从提出问题开始学生#23601;注意探究目标,做到心中有#25968;。通过实验前的假设、猜测,#21019;设探究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30693;兴趣。学习习惯也有所#21464;化,已从以前实验#30340;“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8220;参与者”。
 #12288;2.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提#39640;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20102;学生的思维潜能。同时也为学#29983;操作技能的训练创造了条#20214;。更使得学生的心智#25216;能与操作技能有了更充分#30340;和谐统一。更有价值的是,通过探#31350;性实验,学生深切体验到#25910;集课题资料、设计实验方案#12289;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24615;.
  3.#25506;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有#36739;好的适用范围
  对于#19968;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最适合具#20307;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的探#32034;学习。当然,也适用#20110;某些靠实验引出概念和规#24459;的化学理论。如化学反应速率、#21270;学平衡、电解质电离#12289;盐类水解、电化学原理等的教#23398;内容,根据不同的#25945;学对象,不同的教#23398;内容等实际情况来#32452;织就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26524;。
  4.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403;然,我们在实施“探究#24615;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20102;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2290;
  (1)#26377;些学生的实验能力差,这就需#35201;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学#29983;操作技能的培养,对基#26412;操作的训练更应从严要求,要#35753;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切#23454;提高训练效果。
  (2)一般来#35828;,学生实验课的气氛往往是比较#23485;松和愉悦的。学生们自主#25805;作,自由讨论,在惊喜声#20013;、不解的发问和激烈的#20105;辩中,纪律意识悄然消#22833;,有些学生可能会做一些#19982;实验无关的事情,教师若不能#26377;效地驾驭课堂纪律,教学效果必然#22823;打折扣。
  正是这种学科特点#65292;决定了在中学化学的众多教学#27169;式中,“探究性实#39564;”的教学模式成为诸多#27169;式中最具优势最有典型意义的一种#12290;当然,创新教育的课堂教#23398;,应当是一个开放的#36807;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26041;法在课堂教学中的#31181;类是丰富多彩的。随着#20197;后教育改革的深入进#34892;,对各种课型和教学模式更广泛#26356;深入的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26029;会有更新的教学模式#20986;现,使创新教育教学真正落到实#22788;。
  
  

参考文献


  [1]李辉明.一堂实验探究式创新#35838;.化学教学,2004,(1).
  [2]李晶,#20309;彩霞.化学教育新视野.中国纺织#20986;版社.
  [3]王秀红,周仕东.化学课理论与课程教材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29256;社.
  [4]郑长龙.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冯克诚.中学化学课堂#25945;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31038;,1999,(3#65289;.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