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习兴趣#26159;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29702;倾向,让学生产生兴#36259;是多么的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28608;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温故而知新#30340;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既#22521;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23454;力了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65307;学习兴趣;探索兴趣
【Abstract】Study the interest be that the person be aggressive understanding thing or concern activity of mental state incline to, let student creation interest is how of importance, stir up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the process.The student is in hence know to control a new information to know in the new process, since development student of study interest, again real strenght student of self-confidence heart.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Study interest;Investigate interest
学习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24515;活动的心理倾向。正#26159;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35270;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21457;和利用。孔子说过,“#30693;之者,不如好之者”#65292;认为“好学”对教育非#24120;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27493;主义教育家德可乐#21033;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25351;出:“兴趣是个水闸门。#20511;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65292;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见#65292;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的重要。#22312;小学教学过程中我通过#20197;下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12290;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20852;趣
小学生#30340;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32500;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38454;段。特别是低年级#20799;童,他们的思维仍以#20855;体形象思维为主要#24418;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26009;的支持下才能进行#12290;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是#19968;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35748;知心理活动转化的#36807;程。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创设#19968;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363;如,在教学分数的初#27493;认识时,可以这样#35774;计:请学生用手指表#31034;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20180;细听老师要求,然#21518;做。如果有4(2)个月#39292;,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20010;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39292;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2( l)一个#25163;指。教师接着说现#22312;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21644;小红,请用手指表示#27599;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26102;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30340;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25163;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22238;答说,因为每人分到#21322;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65306;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20010;”吗?学生被问住了。#27492;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65292;成了学生自身的欲#26395;。
2.使用学#20855;,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当代的小#23398;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35782;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22312;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21435;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30001;此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和勇#20110;探索的兴趣。如:长方体体积和长#12289;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25805;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32771;,并借助记录整理#30340;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27530;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30340;体积=长×宽×高。再如,在教#24072;的指导下,小学生通#36807;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30340;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30340;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30340;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20316;,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20026;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20174;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31215;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26087;知识的连接点,把新#30693;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25226;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35748;知结构中,从而促#20351;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30340;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8212;—表象操作——理性操作,#21487;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20026;智慧活动。这样的教学#65292;成为学生的科学实#39564;,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20316;实验“重新发现”的,#23481;易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23398;习兴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利用准备题让学生#36731;松获取知识,使学生#20307;验成功的快感
学生都有期待成功的欲望,#25945;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欲望给#23398;生以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23398;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21160;性。让他们体验成功,#22312;获取知识中获得快感。在教学活动#20013;,运用“迁移规律”,用准备题这#25226;金钥匙打开学生已有的知识#24211;,搜索与新知相关的#26087;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用“#24050;知”的原理、方法进行探究#23398;习。
例如,在应用#39064;例3中,教材设置的知识#24179;台由三部分组成。
1、准备题1。同学们参加#24314;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块。照这样计算,7次#25644;砖多少块?
2、#20363;3。同学们参加建校#21171;动,王刚4次搬砖20#22359;。照这样计算,他再#25644;3次,一共搬砖多少块?
3、编者要求学生把例3的问#39064;改成“搬7次可以比原来多搬#22810;少块?”变化题是:“同学们参#21152;建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22359;。照这样计算,搬7次可以比原#26469;多搬多少块?”
#20363;3和变化题都是从准备题1发展变化而来的。掌握“怎样变#21270;发展的”是探究学习的关#38190;。教学中应把准备#39064;1作为比较的“标杆”。
首先,引导学生将例3#19982;准备题作比较,异中找同。#24324;明白准备题中的“搬7次#8221;在例3里改成“再搬3次”。“#25644;7次”和“再搬3 次”,虽然条件的叙述改#21464;了,再把问题联系起来考虑,“搬#30742;的实际次数没有变”。从而#21487;找到例3的解题方法。
其次,#25226;变化题与准备题1进行比较,同中#26597;异。它们的已知条#20214;相同,问题改变了#12290;鉴于此,教学时我#20570;了如下安排:1、#21482;列式,不计算。说#35828;你列式的理由。让学生回答,学生#36816;用已经掌握的就知识积极#36362;跃地说出答案,赢得了老师的表#25196;。2、你是怎样进行解题分析的#65311;会用从问题出发进行解题分析#21527;?(同桌讨论完成#6528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20064;兴趣,有了学习动力新问题也#23601;迎刃而解了。这样就化难为易,#23398;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25484;握了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23398;习兴趣,又实力了#23398;生的自信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