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时期 语文 教学方法 特征
#19968;、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30340;特征
#12288;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25104;知识为主要目的,#35270;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35760;忆储存的容器,因而主要#26159;注入式教学法。它的特征被#27010;括为“三中心”,即以教师#20026;中心,教材为中心,#35838;堂教学为中心。其#33268;命弱点是:强调教师如何去教#65292;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24615;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19968;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20307;作用。新时期广大语#25991;教师正是以纠正这种错误偏向#20026;突破口,进行不断实践,创造出许#35768;多多富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23545;此进行综合考察发现,新时期#35821;文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一些#20849;同特征。
1.强调教#19982;学并重
新的教学#35266;念认为,学生也是教#23398;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24213;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12290;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人#20204;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35270;。许多语文教师都重视学生在#25945;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25945;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22320;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像钱#26790;龙教师的“‘三主’‘四#24335;’语文导读法”、魏#20070;生老师的“课堂六步教法”等,#26082;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1448;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31934;神。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26159;紧密联系在一起的#65292;学生的学法,也是教#24072;教法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25945;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23398;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65292;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23398;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教学#24182;重。强调教与学的辩证#32479;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37325;视学生学的方法,这是新时期#35821;文教学方法的首要特征。
#12288;2.注重智力与创#36896;力的培养
#12288; 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是#20197;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28857;,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21147;。为创造力而教,为创造力#32780;学,是现代与未来#31038;会对人才质量的规定。#24191;大语文教师顺应这一社会发#23637;的要求,把开发学生#26234;力、培养创造力放在教学方#27861;改革的重要位置。如#38472;钟梁老师的“问题#25945;学法”、洪镇涛老师的“语#25991;教学八字法”等等#65292;都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21644;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31215;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65292;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25552;高学生的智慧潜力#65292;培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34892;研究、探讨和创造的能力#12290;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新#26102;期语文教学方法的#22522;本特征。
3.突出教学#26041;法的情趣性
教学方法本身#20855;有“刺激”功能。它#30340;用途不仅在于传授#30693;识,还在于激发学#29983;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20915;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32500;的积极性。新时期语文教学#26041;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5292;培养学生积极的参#19982;意识,变苦学为乐学#12290;同时,还十分重视#23398;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20064;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21019;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26448;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23458;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24615;情。比如李吉林老师#30340;“情境教学法”就#26159;借助各种手段,让#23398;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20805;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35782;的和谐作用,造成#19968;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21147;,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26469;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21457;展和令人愉快的效果”。#37325;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新#26102;期语文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29305;征。
#12288;4.重视教学方法的综#21512;优化
#12288;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等都只是#19968;种单一的具体方法,教师在教学过#31243;的某一阶段单独使用。从整体#35266;点看,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38590;以适应当代语文教学#20219;务的多方面性和综#21512;性。因此,教学方法必#39035;由多因素构成,使具#20307;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按教#23398;的需要和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使之#20114;相取长补短,以发挥整体综合效应#12290;如黎世法老师的“六课型#21333;元教法”、上海育#25165;中学的“八字四步#25945;法”等等,都是把多种#25945;学方法综合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25972;体方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方#27861;的这种“整体化”特征,使其与传#32479;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具体#24615;区别开来,成为自身的又一重要特#24449;。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二、#35821;文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26029;深化,人们会从不同#35282;度、不同方面对教#23398;方法进行新的探索,但就宏观而言#65292;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它们将是#26410;来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大#36235;势。
#12288; 1.追求教学方法运#29992;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
#25945;学方法是一种教学主体相互作#29992;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主体#65288;学生和教师)间相互#20316;用表现为两者之间对教#23398;方法使用和控制的互动性。师#29983;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为认识的#20027;体,他们互相认识、互相合作对教#23398;方法的实践和运用#36215;决定作用。教学方#27861;主体间的互动性使#20154;们认识到只有当师生配#21512;默契、合作和谐时,教#23398;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8221;。而教学主体间相互合作和谐则表#29616;为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24615;,即师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19978;相互尊重、相互信#20219;、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相#20114;促进。民主合作精神的发扬,#33021;促进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学生创新#21644;探求能力的培养。魏书生#32769;师民主化教学的探索表明,#24072;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和#35856;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运#29992;的效益,乃至影响整个#25945;学效果。因此,探索#22914;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65292;创设融洽的民主气氛,追求教#23398;主体相互作用的和谐性,将是今后#35821;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主题之一。
2.重#35270;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32032;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27861;研究十分关注智力因素在学生#26234;能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学过程中#30340;情意侧面重视不够。近年来,心#29702;学家、教育学家对非#26234;力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35748;为人的意志力、兴趣、情感#12289;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能力#21644;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26102;期语文教学方法开始#37325;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活#21160;所起的动力、定向、维持和强#21270;等一系列相互联系#30340;作用。特别是随着教育观由“#26234;能教育”向“人格教育”的转#21464;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特性认识的#21152;深,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语文教#23398;方法的情意性。这一点我们#20250;从于漪老师的情感#25945;学中得到启示。可以说#65292;如何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32032;协调发展,实现理智和情#24863;的统一,是今后语文教学#26041;法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3.提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30528;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29616;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28783;、投影、录音、录#20687;、电影、电视、语言实#39564;室、电子计算机等被广泛用#20110;课堂教学,使传统的语文教#23398;手段得以更新,推动了语文教学#26041;法的革命。而现代化教#23398;手段的视听设备的日趋#33258;动化、微型化、智能化、综合化#21644;教学手段软件趋向灵#27963;、专门化,更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24212;用范围日趋广泛。#36825;不仅可以扩大和改进人们的感受器#23448;的功能,大大丰富#24863;性认识的内容,还可以在保证#25945;学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教学时间#65292;提高教学效率。现#20195;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27861;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人们会#29992;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克#26381;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逾越的障碍,#20351;语文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和完善。#22240;此,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25163;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3;是未来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重#35201;途径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65306;[1]#21016;九凤.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呈现行#20026;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19979;),2008,(01).
#12288; [2]周久璘.做一名#26377;效的教师[J].江苏教#32946;研究,2008,(02).
[3]#32735;志.改革小学语文#35838;堂教学的初步尝试[J].#31185;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1).
[4]柯雪芬.#35821;文教师的精神自由与羁绊[J].文学教育(下), 2008,(01).
#36716;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