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一个民#26063;进步的灵魂,是国家#20852;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23398;生具有创新素质是#24403;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素质#25945;育的核心。语文是一门进行#32032;质教育最有效的学科,#35821;文教师要真正注重实践,培养学生#30340;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30340;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26631;。
关键词: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 创#26032;思维 创新能#21147;
0 #24341;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30340;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19981;竭动力。因此,培养#23398;生具有创新素质是当前教育#25913;革的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25152;谓创新素质,即人的第#19968;素质,是一种突破传统藩篱#30340;困囿、创造新事物的素质,它包#25324;三个要素,即创新意#35782;、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12290;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23398;科,含有大量思维能#21147;和创造因素培养的内容。#22312;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23601;是要把语文知识、#35821;文能力和创新意识、创#26032;思维、创新能力结合起来。那么,#22914;何发挥语文教学的主#28192;道作用,全面实施#21019;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1 鼓励学生质疑#27714;异,大胆创新,激发学生#30340;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不#21463;固有的、习惯的观念和#26041;法的限制和束缚,按#29031;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自#35273;地进行新的探索,推崇创新,乐于#21019;新的心理倾向。尽管创新是人的#22522;本特征,但主动积极的#21019;新意识还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首先,民主、和谐的课#22530;氛围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20859;。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20026;:“成功的教学依赖于#19968;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30340;师生关系,依赖于一#31181;和谐安全的课堂气#27675;。”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26159;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22530;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26159;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32773;,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35201;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21644;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12289;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努力营#36896;开放的语文课堂。#24320;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是#29421;隘意义上的“自由市#22330;”,而是一种平等对话与交流的#35838;堂氛围,即所谓的蹲下#36523;子听学生的心声。要求教师把自#24049;的“讲”变成学生的#8220;讲”,让学生在课堂上自#30001;地“我口说我心”。满堂讲或#28385;堂问仅仅是教师的单#36793;活动,是以教师的口代替学生的#21475;和脑,达不到培养#23398;生创新素质的目的。在学习《#25343;来主义》这篇文章时,有同学提#20986;了“送去是为了交流”#30340;意见,并列举了我国向#22269;外赠送大熊猫`、秦始皇兵马#20433;在国外展览、民乐乐团在奥地利#32500;也纳金色大厅表演等事#20363;,同学在表示赞同的同#26102;,也表现出了困惑,如#20309;解决这个“意外”的话题呢?我#25552;出围绕“拿来”与“送去”的#35805;题开一个辩论会的建议。课#21518;,同学们积极地寻找各种材料#65292;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整#29702;。辩论会上双方辩论激#28872;,各抒己见。“送”#26041;同学甚至列出了20#19990;纪30年代社会各界以及有关国家#23545;《拿来主义》一文中所列三个“#36865;去”事例的赞扬来证明#33258;己观点的正确性。#36825;场辩论会锻炼了学#20250;“讲”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26597;阅资料的方法和正确#31579;选、运用资料的方#27861;。既扩大了学生的#30693;识面,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鲁迅#25991;章反映的深刻社会背景与丰富内#28085;的理解和认识,又于无形中培养#20102;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质疑#30340;精神,从而进一步促进#20102;学生赏析文学作品能#21147;的提高。
其次,要#21551;发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6530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38382;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39064;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25216;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24615;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30495;正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20102;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26524;,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34987;动局面。因此,教学在语文#25945;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65292;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30830;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的加#24037;,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26032;。“疑是思之源,思#26159;智之本。”例如:语#25991;阅读教学,它是语#25991;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25945;学内容中含有大量思维#33021;力和创新培养的因素。它的#25945;学模式很多,具体教法多样,#20294;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31456;,要让学生有一个“读—悟—回”#30340;学习过程。学生要主#21160;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教#24072;的提问。而质疑是学#29983;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26041;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28857;。在课堂中,教师#25645;桥点拨,指导学生#20174;字里行间找出矛盾,从新旧知#35782;见发现矛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21516;的见解,大胆创新,突破传统#35266;念,形成新思维,树#31435;新观念,创立新理论。这样#65292;课堂学习就会变得主#21160;、积极、有效起来。
由#27492;,创新意识变会在潜移默化#20013;得到培养。
2 重视#30693;识间的联系或发展关系,拓展#36816;用比较方法,培养学生#30340;创新思维
#21019;新思维是由发散思维、聚#21512;思维不断地循环往复#32780;产生的。在语文教学中,比#36739;是发展思维能力的#19968;种重要的方法。其内容#19978;说,有题材、主题、体裁、风格#12289;形象、手法,语言等方面的比#36739;,课内外的比较等等。在教学中#65292;在找准比较点的基础上进#34892;比较,对知识、技#33021;进行分类归纳,学生就会概念#26126;确。分析深刻,就会判断正#30830;。记忆牢固,就会联想丰富#12289;思路开阔,从而得#21040;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8220;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35821;文教学中的比较形式是#22810;样的,它可以同一文章中#30340;人,事,情,理的比#36739;,如《变色龙》中澳蔑#27931;夫这一人物语言多变,可进#34892;同中求异的分析。也可以是不同#25991;章的主题思想、社会背景、人物形#35937;的比较。如《济南的冬天》#19982;《济南的秋天》景致的比较,《背#24433;》与《父亲》人物思想感情的比较#12290;通过比较,拓宽了学#29983;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32500;。提高了阅读分析能力#65292;让他们从感知到理#35299;,克服思维定式,发展求异思维#65292;让在学生自读、自练#20013;启发、领悟、提高。
3 指#23548;学生观察、积累、培养想象能力#6529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21147;
创新能力是个体独立地以#26032;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和#36816;用知识、技能和发现新#21407;理,形成新技能,发#26126;新方法,获得新成果的能#21147;。与一般活动所需#30340;能力相比,创新能力主要指#65306;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发#25955;思维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论是#28784;色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30340;。”的确,生活是永不枯竭#30340;源泉,生活是五彩缤#32439;的。而观察则是把生#27963;中的材料化为文章的桥梁#65292;它不仅能丰富人的表象#65292;发展人的认识能力#21644;丰富语言,还能提高人运#29992;语言的能力,观察的过#31243;就是积累的过程。对周#22260;一切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对#29983;活的认识理解感受越深,积#32047;也就越丰富。另一#26041;面,观察包含着思维,渗透着思#32500;,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23500;的想象来源于现实。学生通过观#23519;积累,感性知识越丰富,就越能#20135;生生动的创造想象。中学语#25991;教材中入选的文学作品#65292;都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仔#32454;观察和深刻体会,让学生领会、感#21463;作者的情感世界,莫若让学#29983;深入到社会环境中去切#36523;体会。孔子说:“不观于高崖,#20309;以知巅坠之患;不临#20110;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19978;,何以知风波之患。#8221;每一周我都要安排两节课的时#38388;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或观#23519;、或调查、或参观,使他们在#29983;活中体验,在实践中领悟#12290;有的同学还拿出课文中的内容来#19982;现实生活相印证,从中#23601;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12290;同样是秋天,有人想象出一派#31179;光灿烂、硕果累累的景象;有人想#35937;成秋风习习、肃杀萧#26465;的景象。乐景、悲景、神奇壮#20029;之景都是通过观察#21019;造想象出来的。
如果#25226;教学比作是一台节#30446;,那么学生应当是演员#32780;不是观众,教师则是导演。要#35753;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使他们“#24449;与色,发于声”,进而“增#30410;其所不能”,不断地#21152;强他们创新能力的训练,逐步培#20859;他们的创新素质。其中,让#23398;生自己主持课堂教学不#22833;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让学生#32467;合自己的实际,主讲#19968;篇作品,或诗歌,或散文,或小#35828;,或论说文。在学习中不#20165;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组#32455;能力,而且通过查#38405;大量的资料和对所讲#20869;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65292;在此过程中完善了学习方#27861;,提高了创新能力。
4 运用多媒体#65292;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21147;
教师,学#29983;,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32032;。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24072;仅凭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65292;教师讲。随着现代#25945;学媒体在课堂上的应#29992;,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12290;多媒体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22522;础,既注重“双基”#25945;学,更强调培养和发展学#29983;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认#30693;能力。它能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29702;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23519;到的事物,用电教的手段充分显示#20986;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20026;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氛#22260;。
根#25454;美国视听教育家戴#23572;的“经验之塔”理论,学生对知#35782;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20110;具体的经验,依赖于#24418;象。另一方面,从#20154;的思维方式来说,长期#20197;来,人们习惯运用左脑来思#32500;工作,而运用多媒体,#23427;能够开发人的形象思维,左右脑并#29992;,让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和谐地#21457;展。运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12289;触觉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较多的#20449;息,其中许多信息是读书、听讲所#26080;法替代的。这就为#31215;极思考、积极参与提供了条件#12290;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视觉与#24605;考结合起来,采取开放式的学#20064;,灵活自主地选择信息#36827;行学习。或循序渐进,#25110;跳跃前进、或随时发问发表自己的#35266;点。这样,学生的思维#24471;充分拓展,创新意#35782;也得到培养。例如:在教#23398;《海滨仲夏夜》时,#25945;师准备三幅描绘晚#38686;光彩变化三阶段的景色图,让学生#36890;过看图画来感受海#28392;夕阳西下时的色彩和光亮随着夕阳#36880;渐西沉而出现的三个#38454;段的变化景象,使学生对没有#24863;知过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20063;能够具有清晰的表象。这样#65292;可以帮助学生想象傍晚时作者#20267;立海滨,翘首凝望所观察到大海#12289;霞光、天空、星星、灯光的种种#26223;象。又如在教《荷塘月色》时#65292;教师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语文#25945;学课件,教师一边讲解#65292;一边用鼠标直接在#23631;幕上点出知识点,整堂课#22270;文并茂,用图形、图象、#38899;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34917;充刺激学生的眼、耳、#33041;等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23454;化、趣味化和多样#21270;,有力地唤醒学生的注意、调动学#20064;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65292;促使思维发展,提高#35748;知能力。
语文是#19968;种创造力很强的复杂劳动,是一#38376;进行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学科,培#20859;学生具有创新素质不是#19968;朝一夕的事,需要长#26399;不懈的努力。教育的着#21147;点是培养一批创造型的人才,而不#26159;一个精英,教师要#30495;正注重实践,培养学生#30340;创新能力,让学生#30495;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2290;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25105;们教育的最高目标#12290;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素质培养管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