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思维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681 日期:2023-12-1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25968;学课堂就是“数学 活动”。我#20204;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20064;活动的场所,组织#25968;学活动,激活学生思#32500;。让学生自主地参与#29983;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65292;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26032;,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21457;,数学能力、数学思想#24471;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35789;】中学 数学#25945;学 学生思#32500;
  
  著#21517;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65306;“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27963;动的教学”。通过#25968;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28608;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30340;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38590;的坚强意志,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25968;学知识探索的过程#12290;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19982;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33041;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21457;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35299;决问题。因此我们#35201;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22330;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12290;
  
  一、通过数学活动,#23562;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35748;知水平,激活学生思维的自#20027;性
  
  《数学#26032;课程标准》中倡导“让学生亲#3652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23398;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31243;”。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22810;,那么学生可能就只#26159;一个听众,静的机#20250;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20250;,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26469;。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30693;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36817;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24615;。比如:案例1,在研究同底数幂#30340;乘法法则时,教师#39318;先设计出求5a2×4a3#30340;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当形成#20004;种不同结果(20a5#19982;20a6#65289;时,顺势组织合作与交流,发#29616;解决问题的关键——a2×a3,并最终使问题得以#35299;决。
  又如:在研#31350;梯形常用辅助线的教学中,教师不#26159;单靠分析和引导,而是从学#29983;生活经验出发,设#35745;了以图形分割为内容的活动素材,#21363;提出问题:①你能否一#21098;子在你准备的梯形纸片#20013;同时剪出一个平行四边#24418;和一个三角形吗?②如果在梯形纸#29255;中同时剪出一个矩形#21644;直角三角形,你能做到吗#65311;③在这两种情形中你有什#20040;样的体会和收获?在这样#30340;活动中既让学生主#21160;参与又能提高学生#30340;思维能力。《数学#35838;程标准》指出:“数学教#23398;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23637;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20043;上。”其实在学生身#36793;有许多能用学过的#25968;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和尚#38656;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的实际#38382;题,这些均是教师组织数#23398;活动最好的素材。用#22909;了这些素材,不仅可以有效的#23454;现新旧知识间的迁移,而且#33021;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认知需#27714;,激活了学生思维的自主#2461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通过数#23398;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23398;生思维的灵活性
 #12288;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3584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65292;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28789;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21457;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22530;,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65292;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20026;。鼓励学生运用各#31181;方法进行探索,只#26377;这样,才能真正学活#30693;识,用活知识。在研究比例线段#26102;,对于“相同时刻内物高与影长#25104;比例”这个结论,教师不是简单#30340;知识传授,而是设计了简短的户外#27963;动。先由学生分小#32452;测量1米标杆的影长和学#29983;的影长,然后通过学生#23545;标杆、学生身高、#26631;杆影长、学生影长四个数#25454;的分析,最后形成结论#12290;在此基础上,要求#23398;生设计测量校园旗杆高#24230;的方案,并组织测量活#21160;。在活动教师能紧密联系#23398;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置身#20110;实际背景之中,使学生在积极的学#20064;状态中体验数学,并获得经验#12290;同时,通过此类数学活动的组织,#20351;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26469;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29983;活,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12290;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让#25968;学走进生活,并且在面对#23454;际问题时,能主动尝#35797;着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12289;去思考,并用所学知识和#26041;法灵活的解决生活中遇到#30340;问题。整个活动过程中#65292;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36827;行有目的地学习,学生的智慧在闪#20809;。学生的潜能被开发,通过这样的#25968;学活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21040;了培养。
  
  三、通过数学活动,#35753;学生理解并初步掌#25569;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激#27963;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26032;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23398;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25945;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1229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20805;分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38382;题,给学生提供自#20027;探索的机会。也就是教#24072;在设计活动时要有利于学生#29702;解并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数学#38382;题的一般方法。如:在研究#21516;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20851;系定理时,首先从特殊角出发设#35745;活动,即由学生利用三角板分别#30011;出60°、90°、120°的圆心角,并分别画#20986;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再利用三#35282;板验证其度数,从而使#23398;生猜想到同弧所对#30340;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在#27492;基础上,让学生任意#30011;出一个圆心角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65292;利用量角器度量它们的度#25968;,进一步认定猜想的结论#65307;最后师生合作对猜想到的结论#36827;行推理论证。这一活动#30340;设计,遵循了从特殊到一#33324;,从具体到抽象的认#30693;规律,给学生经历观察#12289;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25552;供了充分的机会,有利于学生#36890;过数学活动理解并初步掌握研#31350;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事实上#65292;此类活动也为许多几何定理及一#20123;代数结论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12290;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把学生置于#20027;体地位,让学生学得轻松#12289;学得灵活,从而最大#38480;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28608;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课堂#19978;通过数学活动,改变了#19968;种静态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多#20026;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19982;的教学氛围,赋予#25968;学课堂蓬勃的生机,#35753;一个个鲜活的学生#20010;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21160;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30340;余地,教师要全方位激发学生的#23398;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28789;活地运用数学的知识#65292;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2749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1442;考文献:
  [1]新课#31243;标准(实验稿).
  [2]斯#25176;利亚尔.数学教育学. 转#36148;于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