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680 日期:2023-12-1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25913;革纲要(试行)》经#36807;多年广泛论证,反复实验,#32456;于出台。这一指导我国基础教#32946;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集中#20307;现了本次课改以提高国民素#36136;为宗旨,全面推行素质教#32946;,培养学生的创新#31934;神和实践能力。《纲要#12299;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课#31243;结构,课程的标准,教学过程,教#26448;的开发与管理,课程的#35780;价,课程的管理,教师的培养#19982;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26041;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20934;。本文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下语#25991;老师如何开展教学。
#12288; 【关键词】语文 教师 新#35838;程
  
  #19968;、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19968;轮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32769;师的教育观念的能否转变,教师#25945;育观念的转变,主要在于如#20309;看待学生的主体地#20301;和学生学习的主动#24615;。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25945;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32773;,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32773;,学生智力的开发者#65292;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者,是信息的#25552;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21161;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26102;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1.语#25991;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开#21457;者
  在传统的观念#20013;,语文课程是语文教育教学#30340;方向或目标,是由国家#21046;定,具有一定的专制性、#32479;一性,语文老师的任务是忠#23454;而有效地传授课程知识,#23398;生考试能得到分数就行#20102;。这样,语文这个本#26469;最富有灵气和活力的课程走向#20102;封闭,走向了僵化,走向#20102;难、繁、偏、旧。
 #12288;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整齐化一,统#19968;教材,统一教参,统一#20869;容,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26696;,这样使语文老师伤失了自己#30340;独立性、创造性。也使#23398;生的语文学习走向的死胡同,使#26080;数学生失去了学习语#25991;的兴趣,这是语文教#23398;的莫大悲哀。到此,语文非改不可#20102;。
  语文#26032;课程由“专制”走向了民主,由#8220;统一”走向了多样,语文课程#19981;再是“文本课程”,不#20877;是知识的特定的载体,而是教师和#23398;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32769;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24182;成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23601;是课程之一,是课程的主#20307;,是课程的创造者。只有这样#65292;语文改革才大有希望#12290;
 #12288;2.语文教师是“#24179;等中的首席”
  #25945;学是教师的教和学#29983;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30340;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12289;生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31243;。传统的教学普遍#23384;在“教师中心”的#29616;象,教师有绝对的#26435;威,师生之间只有领导与#34987;领导,服从与被服#20174;的关系。对文章的理解,语#27573;的分析,语言的揣摩,文章感情的#25226;握,都以老师的答案为标准,#26356;有甚者,作文都是按老师#35774;计的套路模式。学生没有自己#30340;思考,没有自己的创造,这样的#35821;文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23398;生学习自主性,伤害了学生#30340;自尊心,摧残了学#29983;的自信心。
  语文新课程要求通#36807;交往、互动,形成#20154;道的,和谐、民主#30340;、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沟#36890;,相互影响,相互补#20805;,从而教学相长,形成真正的“学#20064;共同体”,教师是“平#31561;中的首席”。
  3.语文课堂是#24320;放的
  日常教学中,#35821;文教师习惯于课前设计教学内容#65292;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任#21153;就是顺利完成教案所预先设计的#20869;容。对于一篇课文,#22823;多数老师还是沿用#19978;个世纪从苏联传来#30340;“老八股”的教学模式:板#20070;课题——介绍背景#8212;—字词教学——泛读课文—#8212;分析课文——总结主题——归#32435;写作特点——布置#20316;业。这样的课堂是机械的,僵化#30340;。学生按部就班,缺乏对智#24935;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语文#25945;师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24471;不到充分张扬。
  新课程#35201;求课堂从僵化走向开#25918;,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65292;语文老师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30452;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35201;的课程资源。教师要鼓励学生#36827;行发散思维,鼓励#23398;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尊#37325;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39564;,使学习过程成为一#20010;富有个性化的过程,#35753;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开#21457;的生命体验,让师生在课堂互#21160;中,灵感自由创造#1229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2288; 二、努力丰富文化积淀,#23436;善知识结构
#12288; 
  中#22269;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31934;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65292;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26377;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23398;品位。但在实际的#35838;堂教学中,学生对#35821;文的兴趣并不大,甚至有点讨厌#35821;文。这里有教育观念的原因,更#26377;我们语文老师自己的知识素养不高#30340;关系。
 #12288;有些老师上课时,语言单#35843;贫乏,干瘪无味,#39072;来倒去就那么几个#35789;,即无丰美的词句给人以审美的享#21463;,又没有旁征博引给人以#35270;野的开阔。这实际上是语#25991;老师受文化与学识#30340;制约。于漪老师上课语言生动,词#37319;丰富,有感情,钱梦龙老师上课引#31456;摘句,妙语连珠,让人#22238;味无穷。他们之所以吸引学生,#24212;归功于他们丰富的知#35782;素养。
#12288; 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30693;识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19979;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作为#35821;文老师,要努力使#33258;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65292;要大力发扬多看书的风尚,丰富#33258;己的人生阅力,关注我们生活#37324;的热点、焦点,寻找#33021;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65292;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36827;课堂,才能使学生心田永远#27969;淌着汩汩清泉。
  
 #12288;三、建构新的教学方式
  
  21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36523;学习,这是一种贯穿#20110;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39064;、解决问题的学习#65292;是与他人合作、分享、共进的学习#65292;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65292;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30340;潜力无穷的学习。当#20170;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革命#8221;,这场革命将彻底改变#20154;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教育观#24565;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创#36896;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37325;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30340;潜力、促进人与人#30340;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35266;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25945;学和学习方式。一支#31881;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26102;代已随着世纪的更替而成了教#32946;的过去。
  随着科学技术#30340;进一步发展和国家教育投资的进一#27493;增长,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20102;课堂,许多学校建立#20102;校园网,开设了电子阅览室。轻轻#19968;按,缤纷世界尽收眼底。借#37492;现代化的语文教学#25163;段,能在很大程度上克#26381;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12289;以课本和书面资料为唯一教#26448;的保守教学模式的弊端#12290;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21548;觉、触觉以及其他各#31181;感官,使他们在最#30701;的时间内,获得最充实、最具体#30340;经验。
#12288; 但走进课堂,我们会发现#36825;些设备的实际使用率却很低,#26377;的只是作为学校的摆设或#23545;外公开课时的点缀。许多语#25991;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很不#23092;熟,有的不知道如何利用IE浏#35272;器在网上搜寻信息,#19981;懂得如何制作课件,更有甚者投#24433;仪也不会使用。因此,作为语文#25945;师应尽快走出“脑盲”的境地#65292;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23398;走出课堂,走进网络,#20419;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30340;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30340;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30340;教学方式和师生互#21160;方式的变革,充分发#25381;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21644;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29615;境和有力的工具,#20351;语文教师真正由知识的#20256;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24110;助者和促进者。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