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019;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25152;谓发散性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26377;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30772;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24605;考,任意想象,从而获#24471;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25110;做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24615;思维是紧紧结合在一起#30340;,思维的创造性更多的#26159;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30340;。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36896;性思维能力,必须十分重视#21457;散性思维的训练。小学#38454;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24212;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30340;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运用数学 中的各种知#35782;。解应用题不仅有助于学#29983;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发展逻辑#24605;维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21019;造 性思维能力。
#12288; 【关键词】小学数#23398; 教学方法 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25945;学思想的突破是培养#23398;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12288;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2522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35782;当作教师教学的一个重#35201;目标,因而应从教学思#24819;上,大胆突破,确立#21019;新性原则。首先要克服#21019;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个#21512;乎情理的新发现,不#21516;于别人的思路,别#20986;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21019;新。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20915;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39064;是否别人解决过,而#26159;关键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20110;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所以每个学生#37117;可以创新,也都具备创新#30340;潜能,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65292;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程度#12290;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25104;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65292;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20027;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25968;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23398;生充足的思考空间,#20197;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24453;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25506;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26426;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19982;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27491;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12288;
二、#21019;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2231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21892;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31435;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36807;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30097;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38590;,是主动学习的一#31181;表现,更是培养创#26032;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8220;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22825;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20840;长的?这时鼓励学生们大#32966;提问题,如“第一#22825;修了多少米?”,“第#20108;天修了多少米?”,“#31532;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22810;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20462;了多少米?”等等,发散#20102;学生的思维,培养了#23398;生的创新意识。
三、要鼓励学生动#25163;动脑,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22823;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26102;间,给学生尝试创#26032;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30340;创新意识。例如:#25105;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20808;用绞笔刀将铅笔绞#25104;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35774;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19968;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让学#29983;各说出自已的设想。#24403;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65292;接着问:那么,圆锥#30340;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26377;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22791;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圆#38181;、水,以四人小组为#21333;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25805;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39640;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32467;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20986;具体理由来?有的小#32452;代表说:我将灌满圆锥的水往圆柱#37324;倒,结果3次将空圆柱倒满,因#27492;,我们小组得出圆锥#20307;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3倍#12290;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灌满圆#26609;的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25165;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柱体#31215;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21453;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24213;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21160;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65292;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12290;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20859;了学生的合作意识#12289;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四#12289;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25968;学教学的生命线。#8221;适时,经常地组织#23398;生进行探索性学习#65292;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30340;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21160;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23398;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65292;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21019;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思维#30340;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35774;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39064;,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23601;不能使学生产生创#36896;性的欲望。例如教学“#36890;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19982;5/6的大小,一#33324;情况下,教师预先设计如下问题引#23548;学生思考:(1)3/4与5/6#30340;分母一样吗?能否直接比#36739;大小呢?(2)能将3/4与5/6化成分母相同的分#25968;吗?应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这#26679;提前引导、指令,使学生亦步亦趋#65292;毫无自主探索的权利可言,不#21033;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教师事#20808;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12289;探索,那么学生的思#32771;策略就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65306;(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32440;比较。(3)化成同#20998;母的分数比较。(4#65289;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65288;5)借助1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65292;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12289;小结,学生在自主探#32034;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21319;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33258;身个性的发展。这样,#22312;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21147;上,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
为此,在教学#24037;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24037;作:第一,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兴#36259;,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12290;第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23398;生探索发现。第三,鼓#21169;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2290;第四,引导学生自己研讨,培#20859;独立思考能力。第五,让学生动#25163;实验,操作,手脑并用。实践#35777;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25105;们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39064;,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在以后的#23398;习过程中注意观察#20998;析,努力探索,从而培养学生#30340;思维创造能力。
五、在#25968;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33021;力
没有批判#23601;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20063;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38754;。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32500;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32500;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21697;质,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38382;题,培养学生的批#21028;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25105;们经常看到这样的#29616;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20197;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23398;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22240;用错了概念、法则#12289;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27492;,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21028;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25968;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21019;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29983;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65307;二是诱使学生“上当”、#8220;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24735;。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24230;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21040;的。
总#2004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21019;新思维,不是一朝#19968;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36367;踏实实的训练,做到全#26041;位平衡发展,数学#25945;师应在课堂教学中#22810;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33258;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32473;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32780;产生创造的欲望,#23398;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33021;力提高了。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