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2305;语文教育 语言审美 语言文化
#12288;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30340;使命,提在我们面前,我们目标是#20351;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22312;早期提倡的“应试教育”中严重#25439;害了教育的合理结构。教育主管#37096;门已经采取种种行#25919;手段遏制“应试教#32946;”,提倡素质教育。改编#25945;材以降低难度,减轻#35838;业负担,改革考试内容与#26041;法,提倡素质教育,#23545;于学校教育,不仅要把学#29983;培养成具有知识技#33021;专长的人才,而且应该#20855;有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12290;
语文#25945;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应#35813;把文学性、艺术性#25918;在首位,把阅读能力放在首#20301;,我们现在的中学#35821;文教育,是让学生对文学#26377;理解的能力,欣赏的#20852;趣,有比较高雅的语#35328;文学情趣,给学生以读书的自主权#12290;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21040;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28857;,并且细心引导学生#36208;进生活,观察生活,#20307;验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29983;活,再现生活。让#23398;生走出校门,多参加#26377;意义的活动,以增#38271;知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26009;,获得更多生活的美,学#29983;对于自然美、社会美、艺#26415;美的欣赏,可以在愉#24742;精神的同时,了解历史,#20102;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获得各种自#28982;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23457;美修养,树立健康的审美观#28857;,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30340;热爱,增加学习语文的#20852;趣,提高教学效率。
我#20204;应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20005;等级制的教学方式,老师#19982;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关#31995;,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自#35273;地、认真地对学生#36827;行审美教育。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25773;者,还应是美好心#28789;的塑造者,要用自己的心血与汗#27700;浇灌这块沃土,让我们#25104;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12288;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21512;学生欣赏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35753;学生学会欣赏文学的美,有语言感受力,我认为:语文#25945;育不只是我们现在所#24378;调的如何写介绍信、报#21578;,如何写作文的教育学#31185;,还应该是注重文学#24615;教育理念的学科。应该是学生文#23398;艺术感受力发展到#19968;定阶段自然产生的对#35821;言文字的敏感性的体#29616;,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23398;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35753;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提高#33258;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必须充满审#32654;的愉悦,唯其如此才能真正#31639;是教学获得成功,学#29983;才能在文学上更增些品味增#20123;风采,在思想内容上#22810;些感悟多些升华,#22312;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才能#30495;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2288;对于文学作品是要学生自己的主#21160;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32654;,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32769;师指导下的主动接受,而不#26159;被动地接受。因为审美从来都不#26159;被动的,只有摆脱非我#30340;束缚,审美才具有其本#36136;的特征。
教师在指导学#29983;进行语言审美的时候,#35201;紧扣课文主旨表现的需要,以引发学生的审美兴#36259;,要让学生自己深入#38405;读课文,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反#22797;体味语言的过程中逐#27493;实现。
#12288;在文学审美中,想象会把人带入#26356;广阔的心理活动空#38388;。“观古今于须臾,抚四#28023;于一瞬”便是想象作#29992;的最好印证。诗词原是语言文学#33402;术,而“不着一宇”#21453;倒成了最高的艺术境#30028;。这并非说不用字,而是尽量用可#24863;知性的形象化的字词,激发人的#24819;象。通过对学生熟#24713;的文学作品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20307;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情感,开拓#24191;阔的想象空间,进行审美的再创#3689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任何好的文本都#24517;须借助读者丰富的想象,才会更多地挖掘出文体的美,想象可以使语言符号生动起#26469;,语言活跃起来,使文章的#31354;白得以补充,延伸文本#20869;在的以及外延的内涵。如陶渊明的#12298;归去来兮辞》词韵丰富,读#26469;节奏婉转,这本身就是一#31181;美的享受。课文中所#24418;成的画面,可以更好地拓展课文#30340;内涵,可以更好地感#24735;作者的思想,而这些画面,#37117;必须借助想象,使读者#26356;好地贴近文本,如“#33311;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21561;衣”,学生可以尽情想象一叶小#33311;,一条宽阔的江面,一#20010;身穿长衫之人,迎风而#31435;,展望家园,其中#20960;分飘逸,又有几许企盼,写出了#19968;个厌弃官场之人回归家园的急切#24515;情。这篇文章可以说#30011;面很多,这都需要想象,以想#35937;来组合画面,充分地借#21161;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众多可#24863;的画面,强化对文本的理解,从而知弦外之音,获得审美体验#12290;
审美意#35782;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个体#24615;的活动,美不美要靠自己去感受,不同的主体对美的感受不#21516;。获得的审美体验#20063;就不同。这样审美意识就具有了#20010;体差异,于是便有“趣味无#20105;辩”“情人眼里出西施”的#29616;象。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12298;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30475;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廷秘#20107;”,也体现了审美的个#24615;差异。
在语言审美中,教#24072;要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反#22797;研读课文,深入地学#20064;课文语言运用的技巧。以其#28145;厚的语言功力,在文章的一些语言#20013;浓缩了信息的容量,使之能更好地#34920;现文章主旨的一种技巧。只有#32463;过反复解读,才能正#30830;、有效地理解其中包含的内涵,#24863;受其中的语言艺术魅力#12290;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22312;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20013;去发现、感受语言#20013;的美感因素,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有关语言运#29992;技巧知识的积累。
学生在对阅读文学作品#30340;过程中,可以不断地积累语言#36816;用技巧知识,同时也不断地提高审#32654;能力和思维质量。这种积累和提高#21040;了一定的程度时,学生便会产生#20986;一种交流、表现的心理要#27714;,他们希望发表自己的意见,#23547;求别人的认同,证明自己的能#21147;。这时,老师适当地有针对性#22320;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语言审美学#20064;心得的活动,并进一步诱导#23398;生在写作中通过恰#24403;地遣词用句,去体现一定#30340;语言美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33021;力。
进行语言审美的#23398;习,可以紧扣课文语言#30340;整体风格和美感特点,从中体会和学习课文语言运用#30340;技巧。尽管课文中的审美#22240;素也存在于不同的语#35328;之中,但它们都是作者着#24847;表现课文主旨的语言精华所#22312;,都体现着课文语#35328;美感的整体特点。指#23548;学生根据课文的主旨去开掘语言#30340;审美因素,把课文语言技巧与课文#20027;旨表现的需要结合起来学习,这就可以避免语言解读的模式化,帮助学生通过语言#35299;读更好地整体把握课#25991;。
#12288;
参考文献
[1]肖纯.语文教学中的审#32654;教育.教学与管理,2005,(12).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