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25688;要:过去的中学美术教育过于强#35843;学科中心,扼杀了学#29983;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29983;创新意识的发展,在实施#26032;课程时,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26684;上获得发展:在修养、#35780;论、创作上得到提#39640;。
在传#32479;的美术教学教育中,美#26415;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20013;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21644;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25212;杀了学生学习美术#30340;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36896;能力的发展。新的美术#35838;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24212;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21521;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20026;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32654;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24418;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22909;的基础。”[1]这就要求#25105;们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25216;能技巧的传授和培#20859;,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24471;发展,同时在美术的监鉴赏创#20316;及有关修养上得到提高,为其#20840;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026;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美术教学改#38761;应从以下几方面入#25163;。
一#12289;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歌德说:#8220;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24518;。”可以说,兴趣是#25104;功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30475;,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21518;,就会山现一种动力,这就是人#20204;所说的兴趣,久而久之这种兴趣#23601;会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32946;也是如此。我们只要在教学#20013;把握学生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22815;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因此,#22312;教学中要抛弃过去的那种画画#21482;求“形”似,只求“干净#12289;整洁”,只求按老师指定的所谓#30340;“样板”画做为好的标准,而应采取捕捉学生闪光点#30340;作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22982;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23574;上。”学生的画,哪怕是比例不#21327;调、颜色搭配不当,只要#26159;童心的萌发,只要是对生活的#24863;受,只要是感情真挚的#27969;露,都应给予肯定。对#19968;些越过教师的清规戒#24459;,独自标新立异,有离奇想#27861;的表现形式,不管他们想#24471;多离奇,更是要给予充分的鼓励#12290;这样,每个学生都看到了#33258;己的美术天赋,都会体会到一种创#20316;的成功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27833;然而生。
二、注重#22521;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强调#32654;术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27969;和平等关系。新课程教学要唤起学#29983;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31934;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23398;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帮#21161;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21187;的人生。因此,要在课堂创#35774;宽松、民主、和谐#30340;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20013;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平台,使#23398;生积极投入活动的全过程,能大胆“想”、充分“说”、#24555;乐“动”、尽情“画”,积极想#35937;,充分交流,淋漓#23613;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如以#8220;桥”为题,先让学生去参观#21508;种各样的桥,观察它的构#36896;、形状、建筑风格、选用的材料等,接着让学生去收集#26448;料、图片,然后让他们讨#35770;,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26500;图的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21019;作,创作完后在教室展#20986;,大家互相参观、议#35770;。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20013;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22312;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去与他人互#21160;,与环境互动,从中发展创造性思#32500;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20154;格。
#19977;、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35838;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23398;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2]#32654;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35838;程,它可以用独特的#32447;条、精美的画面以#21450;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21147;。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20998;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24418;式。在课堂内,应抓住#32654;术作品各种艺术语言因#32032;,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23398;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23545;自然美和艺术美的#25972;体知觉。在初一年级《中国#32467;》的教学中,我从介绍“中国#32467;”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入#25163;,然后通过选择不同造型又有特#27530;意义的“中国结”,如“吉祥结”、“如#24847;结”、“同心结”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结#8221;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32479;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24847;义,此后再引导学#29983;分析“中国结”的不同寓意,#25506;讨“中国结”的形、意#19982;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看到美、发#29616;美、追求美,在脑中#26500;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了#27665;族文化,提高了审美能#21147;。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29983;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28982;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31215;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35299;浓郁的风土人情,#25193;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31181;自然美和生活美。我鼓励学生#31215;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39564;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36148;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动其创作的积#26497;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30340;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20851;心生活、创造生活的#32654;好愿望和情感。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25991;化涵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26159;人类文化最早和最#37325;要的载体之一,运#29992;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20010;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化#34892;为。”[3]教师应利用欣赏#35838;让学生接触人类艺术史上的经#20856;作品,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21270;、我国的敦煌壁画和古希腊的陶#22120;彩画(亦称瓶画)、柱式,以及国#20869;外无不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12289;表达人类高尚情感的优#31168;美术作品。要选择人类#32654;术的精品,加强欣#36175;和评述这个重要环节的#25945;学,如梵高的《向日#33909;》、列宾的《伏尔#21152;河的纤夫》、马蒂斯《罗#39532;尼亚的上装》、达芬奇的#12298;蒙娜丽莎》以及我#22269;画家徐悲鸿的《群马图》#12289;齐百石的《虾》图等,这些作品思想深邃,#23500;于理性,和谐秀美,#26377;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20316;品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通过观察#12289;思考、分析作品,讨论、交流、#35780;述作品,探索发现作品采用的材#26009;与技法及其表现风格、文化#32972;景、作家个性以及作#21697;的特色等,全面地了解#20316;品的相关知识,品味作品的文化#31934;髓。
#12288;五、注重培养学生#30340;创新精神
美术课程#26631;准指出:“美术课#31243;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31934;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20351;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24615;和独特性得到发展,#26368;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28508;能,并重视实践能#21147;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24565;转为具体成果的能力。”[4]创新是一个#27665;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25945;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创新,#32780;知识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21147;的新型人才。因为#21019;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27491;如马斯洛所说:“它极可能#26159;每一个人都有的遗传因#32032;。它是一种共同的和普遍的东西。#22312;所有健康儿童中肯定都会发#29616;它的存在。”[5]为此,在美术教#23398;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30340;创新精神。
1、#22521;养学生多种知识及多元化文化融合#33021;力
要有#21019;新精神,首先应具#26377;对各种知识系统掌握、融会贯通#12289;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此#36807;程中,还要有对多元化#30340;兼容意识和融合能力。新#35838;程提出综合与探索学习的新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美术#20316;为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学#12289;戏剧、舞蹈、音乐等#23398;科互相包容、融为一体,把过去单#32431;的美术分科的教学习惯,变为#21508;学科合作的桥梁。如我#22312;上《远古的呼唤》一课时,#35838;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图片,他们#21040;图书馆查阅,到历#21490;老师那里请教,到网上收#23547;,通过自己策划、组织、创作、展#29616;等,追溯远古时代人们的#29983;活、思想、观念、#24773;感和表现空间,探求#33402;术的根源。课后组织学生讨论,使#20182;们增强了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29233;,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27492;外还让学生结合语#25991;古诗词的内容配插图,#20026;历史与社会课布置民族风#24773;展等,以使学生在广泛#30740;讨和探究中培养综合运用#23398;科知识、技能、创造性#22320;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39564;探索的愉悦感和成功感,从而养成喜爱美术、#20851;注生活、乐于探究的情#24863;态度。
#12288; 2、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21462;新知识的能力
创新精神的#22521;养,很大程度上取决#20110;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要#37325;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32451;,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28608;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35782;。如我上《运动》一课时,先展示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形态#30340;运动雕塑作品,引导学#29983;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接着#35753;他们欣赏《掷铁饼者》,并讨论作品的内容及表#29616;方法,然后启发他们尝试用#19968;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24418;态。我还把学生熟悉的写生对象#20498;置、斜置,让学生#20570;写生练习,做连环画接#40857;练习;让学生触摸质#24863;不同的各种人物石膏和静物,把这#20123;物体的线条节奏、#20919;暖感觉等用线条、明暗或色彩等手#27861;表现出来。通过不断选择学生#35273;得充满新鲜感的方式进行训#32451;,赋予学生表达自我发#25381;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学生#23500;有个性化地表现自#24049;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22521;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33021;力,要使新技术真正成为所有#23398;生乃至所有知识经济主#20307;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就美术#25945;学而言,这种新技术往往体#29616;在创作过程中材料#30340;运用上,要鼓励学生在#19981;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34920;现中,发现不同的材料运用会#36798;到不同的效果。每一种新的发现,#23398;生都会体验出一种创作的快#24863;,都会产生一种探索未知领#22495;的强烈欲望,而这有#21161;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1644;创新能力。教师鼓#21169;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除了探#32034;水彩、蜡笔、油画棒等常用#30340;表现方法外,还可尝试运用各种#26448;料,尝试单种和多种材料结合进#34892;创作表现,如用碎#34507;壳、旧挂历、吹塑纸等制#20316;剪贴画、立体工艺品、精美#30340;小书签等。由于学生在#21019;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20805;满着创新意识,久#32780;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30340;表现风格。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3、培养学#29983;把新观念转化为成果#30340;能力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36816;用新技术获取知识#21482;是手段,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23637;和财富的增长才是目的。作为中#23398;生,就是要他们运用新的观#24565;、新的技术,为学校#12289;为社会服务,如“六一”儿童节到#24188;儿园协助布置环境,为社区老#20154;制作简单的工艺品,根#25454;自己的设想布置班级环境,举办学生创新作品展等。#30001;于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得#21040;了充分展示,自身#20215;值得到了体现,有助于培养他们#20026;社会创造财富的思想。
#32508;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30340;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上只#35201;紧紧抓住素质教育不放,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30340;综合素质入手,不断改#36827;教学方法,我们的中学美术#25945;学就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29616;在基础教育体系中#12290;
参考文献
[1][2][3][4]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986;版社,2001.3,3,2,4.
[5]马斯洛.人性能#36798;的境界[M].林方#35793;.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82.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