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294 日期:2023-12-14 来源:论文网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24212;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建立互动#22411;的师生关系,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22659;,采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20197;适应新课标要求,培养创新#24615;人才。
关键#35789;:新课标;中学数学教学#65307;教学理念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笔#32773;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30340;角色转变了。传统教#23398;以讲授为主,新课改要求#22312;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33258;主探究、合作交流。
  但是我们知道#65292;纯粹的“探究”或“讲授#8221;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26159;将二者有机结合好。讲授法是我#20204;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22810;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23398;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38388;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25506;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22320;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会探究#65292;自己能获得一部会知识了,不正#36798;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了#21527;?
  教师讲得少了,#33258;己的负担减轻了,上课也轻松#20102;。
  我#20204;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我们#19978;课感觉很累,我们就得反思,#26159;不是自己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30340;时间太少了,这节课#30340;某些环节是否能够改进一#19979;,改成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探究。#24605;想一变,方法自然会有。教学需#35201;我们做个有心人。
  《数学课#31243;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23398;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23398;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20026;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28145;刻地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历程,从#20013;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21518;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23398;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23398;观。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22312;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26144;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28145;,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34987;动,缺少自主探索、合#20316;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23545;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27880;较多,对学生学习#25968;学的态度,情感关注#36739;少,课程实施过程#22522;本以教师、课堂、书#26412;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21019;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35838;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12289;单调、沉闷、杂乱。由此而产生学#29983;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30340;现象。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19981;仅是简单的概念、法则、#20844;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24212;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24615;,教师要鼓励学生用#33258;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12289;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35838;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39564;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38382;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35299;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20351;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24605;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20540;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20110;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35782;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12289;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21270;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20851;注知识技能,也要#20851;注情感态度,即将智力因素#21644;非智力因素放在同#31561;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27880;问题解决,也要关注#25968;学思考过程。即将#32467;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32622;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24072;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27963;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19982;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21160;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23450;经验(自我概念)来#20102;解对方的一种相互#20132;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20013;,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29983;、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26684;和促进技能的发展,完#25104;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36807;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33021;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21482;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21033;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6825;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31181;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20026;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21644;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32773;、控制者成为学生学#20064;的组织者、促进者和#25351;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20026;动态的研究者。
  一旦#35838;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22411;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22320;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24072;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12290;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21160;型关系,就要求教师#22312;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38469;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36890;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35782;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23562;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65292;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21457;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39064;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28789;活变换角色,用“童眼”#26469;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8220;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23398;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26379;友、学习伙伴。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23398;。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20005;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24179;等关系,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36208;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24179;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36215;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33258;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21160;,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做他们交换#24847;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24072;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21451;关系,使学生感到教#24072;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三、引入生活化#30340;学习情境
  新课#26631;指出:数学课程“#19981;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28857;,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24459;,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39564;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39035;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24050;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23601;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30340;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35782;、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25968;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31508;者在讲授八年级“平方差公式”#36825;节内容时,首先是出示了一#36947;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24066;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20803;,他买了10.2千#20811;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23569;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65292;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19968;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12290;然后笔者就问学生小明是不是很聪#26126;,同学们都说是,笔者接着#35828;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26159;比你们聪明很多,而#26159;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24471;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21644;他一样聪明的。
  学生顿时对这节课#26377;了很大兴趣,听讲也#24456;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25928;果。同时也达到了让#23398;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29983;活中的目的。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23398;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38761;强调,数学学习并不#26159;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24615;的数学学习活动也#35201;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37096;分。
  开放性的#25945;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25918;题的应用上,以开放#39064;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24335;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25918;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21147;的不足。数学开放#39064;的类型很多,如:某中#23398;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31354;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26041;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23545;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22270;形组成),如何设计?#65288;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26597;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31070;)
  在开放#39064;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30340;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26377;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30340;,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20915;的,是可行的问题;#24320;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24471;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23398;生所做出的解答可以是互#19981;相同的;开放题教#23398;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当然,教学实践#26159;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20840;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38656;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20013;,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38382;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12290;
参考#25991;献:
[1]张奠宙.中国数学#21452;基教学[M].上#28023;: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65292;2005.
[3]傅道春.新课#31243;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29256;社,1993.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