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65306;物理教学;实验教学;多媒#20307;教学
作者简介:张小进,#20219;教于广东云浮市田家炳中学#12290;
随着科技的进步,#25913;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各行各业都#21463;到改革浪潮的冲击,教育教学#20063;不例外。在新世纪之初,全国上下#30340;教育教学都在实行新课#31243;标准教学改革,其目的是#30001;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27492;我要谈谈新世纪之初#30340;物理教学改革。
首先谈谈物理实验教学#12290;
实验是物理学发展#30340;科学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35770;的唯一标准,而在物理教学#20013;运用实验的知识,#21051;意促使学生能力发展,促#36827;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但是#65292;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21364;不够重视实验的教学,#35748;为只要能做好实验题,能考出高分#23601;可以,会不会动手做实#39564;不影响高考成绩。
比如笔者有一次给#23398;生做分组实验,用“伏安法”测电#27744;电动势和内阻,很多#23398;生都说,在初中学物#29702;教学过程中,用电流表测#30005;流和用电压表测电压#30340;实验都没做过,到高中要做这样的#23454;验太难了。
教学一线#30340;老师不重视做实验,有多种原因:#19968;是受到中考和高考升学率的影响,#21482;要能考上重点高中或大#23398;,学生高兴,家长高兴,社#20250;声誉也好,实验会不#20250;做也就无所谓了;#20108;是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30340;教学条件差,没有与教材配#22871;的实验器材、药品等,老师#26080;法做实验,只能从理论上讲授实验#65307;三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很#22810;学生把做实验当作好#29609;,上实验课时在实验室东走走,#35199;看看,甚至有些学#29983;根本就不去实验室做实#39564;,这样的学生连仪#22120;都不认识,更不用说#21435;做实验。
中学物#29702;实验很多,有些一线老师对实验#25945;学不进行分类,所以学#29983;更难掌握实验学习。
笔者经过分析、整#29702;,总结出物理实验的三#22823;类别:
一是操作性实验。#27604;如电流表、电压表、#25171;点计时器、天平等#12290;此类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仪#22120;的使用方法、操作规则、性能#12289;使用范围等。
二是验证或#25506;索性实验。此类实验不仅#35201;求学生掌握仪器的使#29992;,还要求学生能在#23454;验中验证或探索物理规#24459;,比方说,在做导体的伏安特#24615;曲线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能#29992;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流#12289;电压,还要求学生能从实验#30340;数据中找出规律。
三是设计性实#39564;。此类实验具有综合性和#21019;造性特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23427;要求学生熟悉已有的概念#12289;规律和原理,同时#33021;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可行的科#23398;的实验。例如:“#32473;你一只量筒和水,怎#26679;测定一个小塑料杯#30340;密度。”此实验综合了浮力、质量#21644;密度的相关知识,且器材简单,对#20110;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19968;个极好的方法。以上三类实#39564;,可以由老师做演#31034;实验,可以由学生做分组实#39564;,也可以是课外实验#12290;
#29289;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概念多#65292;规律多,要深入理#35299;它们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和使#29992;范围,才能正确运用它们解决#23454;际问题。下面谈谈物理#27010;念和规律的教学。
在物理学科体系中,概念是#22522;础,规律是核心。目前#20013;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23398;,其症结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21644;规律教与学没搞好。#20027;要有两方面原因:#22312;老师方面,只注重#35753;学生多做练习,而不注重#35753;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没有#30495;正理解它们的意义、适用条件#21644;范围;在学生方面#65292;只注重背定义,记公#24335;,做练习,而忽视了对物#29702;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比如电容器电容#30340;概念,它是一个比值定#20041;,它的定义式为C=Q/U,很多学生认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27604;,学生从纯数学角度#26469;考虑,而忽略了电容的#29289;理意义的理解。它是电容的定#20041;式和计算式,而电容的决定式为C=S/4kdπ。
对物理规律#30340;教学,要善于按照物理#23398;的研究方法来探索规律,运用#23454;验来总结规律,运用#24050;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20986;新的物理规律。比如,动#37327;定理,就是应用牛#39039;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推导出来的#65306;F=ma=m(v2-v1)/t,则Ft=m(v2-v1)。
对#20110;物理规律的教学,#36824;要求把握规律的适用范#22260;和条件,比如电功#29575;公式P=I2R和P= /R,前#32773;是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而后者#26159;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两者#22909;像有矛盾,这是怎#20040;回事呢?事实上两者都#26159;正确的,因为前者适#29992;于不同的用电器在串联时所遵从#30340;规律,后者适用于不同的用电器在#24182;联时所遵从的规律。
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在科#25216;进步的今天,教育教#23398;已不是过去一支粉笔和一本书#30340;教学模式,如今的教#23398;手段,教学设备非常多样#21270;。虽然有些学校没有与课本配套#30340;实验仪器,但许多学校已#37319;用幻灯片、录像、电脑等多媒体#25945;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24863;性认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30693;识。
例如在讲授光电效应实#39564;时,学校的实验仪器很难做成实#39564;,现象也不明显,甚至有#30340;学校没有相关仪器,怎么办?#21487;以应用Flash#21160;画来模拟光电效应实验,同#26679;可以达到老师演示实验的效果#65292;甚至效果更好,特别是#26576;些不可能做的实验,如原子核的链#24335;反应,也可以用动画来#27169;拟实验,可以给学生一个#28145;刻的感性认识,也#21487;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33021;力和创新能力的有#25928;环节。对于习题教学,很多老#24072;可谓是用心良苦,订#21508;种学习资料,印各种试#21367;,到各地交流资料或试卷#31561;,学生整天忙碌不停#65292;真是苦不堪言,可收效甚微,原因#20309;在?关键在于他们是搞题#28023;战,而没有对典型题目进行举一#21453;三,挖掘题目潜在的教学价值。
首先,#25152;选习题必须具有典型性、代#34920;性, 能渗透具#20307;概念和规律,能启发思维;其次以#20856;型习题为基础,认真分析它#30340;解题思路和方法,揭示它所涵盖#30340;全部概念和规律,分析物理过#31243;,并对它进行举一反三:#22914;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31561;。
在一题多#35299;中,培养学生多种解题方案。例#22914;有这样一道题:“用所给#22120;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2289;电阻箱等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8221;可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根据#21407;理E=u Ir可选#29992;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27979;量,第二种根据原理E=IR Ir可选用电流表和电#38459;箱测量,第三种根#25454;原理E=u ur/R可选#29992;电压表和电阻箱测量。
在一题多#38382;中,培养学生的发#25955;思维能力。现在的物理#35745;算题一般都有好几问#12290;在习题教学中,不仅要求#23398;能解决某一个题目,还要求在条#20214;改变或问题改变时,也能应付#33258;如,迎刃而解。
例如:在磁感应#24378;度为B匀强磁场中#65292;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单#32447;圈,线圈平面与磁#24863;线平行,线圈绕中#24515;轴转动的角速度为ω,求线圈转动#19968;周的最大电动势?把问#39064;进行如下变化:(1)求线圈转动#19968;周的平均电动势?(2)求线#22280;转动60度的瞬时电#21160;势?(3)线圈转动60度#24179;均电动势?(4)线圈转动60度的电荷量?经过如此变化题#22411;,能打开学生思维#65292;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2114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无#35770;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26041;法,才能达到目的、提#39640;效率,教育教学也不例外。老师的#8220;教”和学生的“学”都要#35762;究方法,才能达到教育#25945;学的目的。例如这样一道题“有一#29289;体做竖直向上运动,其V-t图像如下图所示,求#35813;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如果运用牛顿第二定律#21644;运动学知识计算就相当#22797;杂,要分三个时段计算,但如果利#29992;图像法,即在V-t图像中,几何图形#30340;面积S等于位移的大小H,则#29289;体上升的高度问题变成了求梯#24418;的面积,非常简单。解决物理问题#30340;方法很多:验证法、排除法、替#20195;法、临界法、最值法、反#35777;法等。
俗#35821;说:“教无定法、教要有法”#12290;对于物理这门学科,面对#26032;世纪新形势,面对人才的#38656;求变化,我们应该如何#36827;行教学呢?这值得我们教学一线的#32769;师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25928;教学[M].北京:教育科#23398;出版社,2000.
[2]金玉#26757;.论教育观的后现代转换[J].课程 教材 教法,2006(3).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986;版社,2006.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