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自然绽放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247 日期:2023-12-14 来源:论文网
  在语文学习过程#20013;,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24503;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24230;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21270;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24503;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37325;要内容,而不应把#20854;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而一些#35821;文老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校领导、政#25945;处和班主任的事,与语#25991;教学无关,因此忽视了德育#25945;育。这种作法是极其错误的#12290;也有的老师只在班会课#19978;进行,说来说去都是老一套,#23454;际效果并不好。我觉得空洞说教#19981;如把这些内容贯穿#20110;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26579;,潜移默化,取得“随风#28508;入夜,润物细无声#8221;的良好效果。从而达到“#25945;书育人”的目的。
  德育教育同样要面向学#29983;全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65292;开展探索学习活动,多#35835;好书,摘记名人事迹#65292;正确全面评价人物#65292;要有自己的心得体#20250;,不知不觉中受到名人的感#26579;,化为强大的道德精神力量,终身#21463;益。如《木兰诗》中的#33457;木兰,《最后一课》中的#38889;麦儿先生,《春望》中的杜#29995;,《过零丁洋》中的文#22825;祥可归类为爱国主义精神;《纪#24565;白求恩》中的白求恩#65292;《勇气》中的法国#22899;人为国际主义精神;《七根火柴》#20013;的无名战士,《梅岭三章》中#30340;陈毅表现了革命献身#31934;神;《月亮上的足迹》《哥白尼》#12298;邓稼先》等则体现#20102;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开拓#21019;新的精神。
  #26032;编教材中,有许多#21517;言警句,犹如鲜花#32509;放在书本的每一个角落,语文老师#35201;指导学生做学习的有#24515;人,摘录整理成册#65292;每天记一句两句,日积月累,#20250;受益终身。这些名言警句,#28085;盖了德育教育思想的许#22810;方面,有的本就是一些名人一生#30340;总结写照,有的早成了学生自#24049;热爱的座佑铭,人生追求#30446;标或道德规范。这些远胜过一#20123;老师班会课上的强化说教。如#82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38738;。”“人固有一死#65292;或重于泰山,或轻#20110;鸿毛。”“静以修身,#20461;以养德。”等。
  引导学生认识作#25991;与做人的道理,开展读#20070;竞赛和专题作文训练,在作文中#22521;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35266;和世界观。学生作文#30340;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65292;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36947;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25991;与做人密不可分,“#21566;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23398;生积极向上、乐观#24515;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20182;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35835;报,看电影、电视,网上阅读#20316;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思#32771;人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30495;善美,假丑恶,在作文中表达自己#30340;思想,体现价值观、道德观、#20154;生观和世界观。追求#23815;高人格,塑造健康自我,设#35745;美好未来。
  在讲八年级语文课文《周处》#36825;篇文章时,我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导#20837;新课的:故事说的是#21476;代有一个威猛无比#30340;人,靠着自己的一身武力#65292;在乡里横行霸道。但他又一心想#20026;民除害,他问乡亲们村#37324;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山#19978;有只猛虎常吃人,于#26159;他上山砍死了猛虎;回来又#38382;还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28023;里有蛟龙,他苦战三天三#22812;终于战胜了蛟龙。回来后#65292;村里人设宴款待他。他又问#65292;还有没有祸害,村里人说,#26377;!他问在哪儿?乡亲#20204;说:那最后的祸害就是你#12290;他不明白为什么,决定要离开这个#26449;子。可是就在他站起来的一刹那#65292;他又跌倒了,因为酒里早#23601;放了毒……我告诉同学们说这个故#20107;就是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周#22788;》演变而来的,那么我们学完#35838;文后看看他们有什么#19981;同?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入了课#25991; 。
  当自主探究完成课文学#20064;后,我问同学们两个故事有什#20040;不同,同学们抢先举手说:故事的#32467;果不同,古代英雄在除害#21518;被村民毒死,而周处在为村民#38500;害后却通过自省改过自新。我#21448;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65311;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说:前#19968;个故事中,村里人没有给英雄改过#30340;机会,而课文里,乡亲们给了周#22788;改过的机会。我鼓励#36947;:说的很好。那么#20320;们通过两个故事的对比#26377;什么启发吗?同学们#23567;声议论后纷纷举起#20102;手。张林说:通过对比学习#21518;,我觉得一个人难免要#29359;错,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勇于面#23545;,主动改错就是一个#22909;人。王微说:光有改错的勇气还#19981;够,还要付之于行动,#36825;样才会让人信任。杨鹃说#65306;还要我们周围的人给他#25913;错的机会,不能对#29359;错的同学一棒子打死…#8230;听到同学们如此全面的分析总#32467;,我心里有说不出的#39640;兴。我说:是啊,同学们#24635;结的这几点对我们每个#20154;来说都有积极的指#23548;意义,看来从周处的#25925;事中我们学到了不少东#35199;啊,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35201;牢记这些道理啊。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反思:#35821;文学科是与思想品德教#32946;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27599;一篇课文都渗透着不同的思想#20869;涵 ,要将这#20123;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思#24819;内涵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起到#19968;种浅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那#20316;为老师,在备课时就要#21035;居匠心。我是分三步来完成这一目#26631;的。
  一#12289;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在#27599;上一篇课文时,我总是要#24605;前想后,为导入新#35838;煞费苦心,其目的就是为了能有一#20010;自然引领课文、灵活机动地驾驭课#22530;的导入方式,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20570;好铺垫。这也是上好一堂课#30340;必要前提。正如我上这篇#35838;文时,精心选择了与#21608;处相内似的故事,就#20026;后面的思想教育拉开了一#20010;好的序幕。
  二、找准契#26426;,巧妙过渡。有了好的序幕,那#20040;在课文的学习中,就要找准一个契#26426;,将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巧妙地与学#29983;的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22312;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25509;受思想教育,而不必牵#24378;附会,生拉硬拽地#23558;不相关的事情搬到课堂#19978;来,对学生进行一#30058;陈腐的说教,让学生产生反#24863;情绪。我一课的契机就是引导学#29983;抓住两个故事的不同之处#65292;并加以分析,自己从中#24471;出结论。
  三、教育学#29983;,水到渠成。有了前面两个#24456;有承接性的步骤做#22522;础,那么对学生的思想#25945;育就可以说是水到渠#25104;了。当学生从两个故事的对#27604;分析中得出结论后,#19981;难看出学生心里已经明白#20102;什么,老师再无须多言。我#24819;每堂课的德育渗透都应该#26377;这样的契机和过渡,只要我们#20570;一个有心人,多去思索和发现,#37027;么德育之花就会在我们的每节#35838;上美丽绽放。转贴#20110;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