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38190;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3454;践教学;教学大纲;#20998;类化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19994;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32423;专门人才为己任,是一#38376;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22522;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31070;与实践能力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实践教学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19994;教学活动中占据着极重要#20301;置。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21450;重要性
#12288;
所谓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12289;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21463;制于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本质上#20197;培养为宗旨的教学活#21160;[1]。它是按照高等教#32946;目标的要求,有组#32455;、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28145;入实际、深入社会,从而使其素#36136;和能力得以全面提高#30340;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以教学#27963;动为中心而开展的#19968;系列由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21160;。从这个角度讲,实#36341;教学所涉及的外延很广#27867;,它既包括理解、探索#19987;业知识,掌握操作技术的科学实验#12289;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践,也包括#20026;解决实际问题而开#23637;的研究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36341;,还包括以了解社#20250;和国情、提高自身全面素#36136;为目的的社会实践#27963;动。狭义地讲,实践#25945;学是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36890;过观察、实验、操作,掌握#19982;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36341;技能的教学活动[2]。
理论上#3576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是相辅相成#30340;统一整体,然而高校的在#23454;际教学过程中,长期侧重理论知#35782;的传授。各学科专业根据#20998;科方式,依照课程结构循序渐#36827;地使学生认识、掌握#26377;关概念和理论及学科知#35782;的内在规律,如此则高校教育几#20046;仅承担了理论教学的任务。#23454;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它是学#29983;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20027;要环节,能促进学生巩固和深#21270;科学理论知识,使学生#22312;实践中逐渐学会运用所#23398;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38382;题的能力。鉴于实践教#23398;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创新精神#19982;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具有的独特作#29992;,可以断言,实践#25945;学是知识转化为能#21147;的必要途径,是理#35770;教学永不能替代的。#22240;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24517;须科学合理地安排理#35770;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使之取得#26368;佳整体效益,如此,才能培养#20986;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19987;门人才。
#12288;
在培养高#32423;专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高等学校劳动与保障专业已经#36880;步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25945;学的发展仍明显滞后于#39640;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从#30446;前情况看,我国劳动与社会保#38556;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依然#23384;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实践教#23398;活动缺乏系统规划#19982;研究
#12288;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般#24050;经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20013;,但实践教学活动在具体进行及管#29702;中均缺乏深入、系统地研#31350;与规划。尤其是对#23454;践教学大纲的制定、#25945;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效果的评价#31561;方面往往没有相应的制度作支撑,显现出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12290;表现在教学管理方面即#27809;有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设#35745;;表现在实践教学的内#23481;形式上即重复交叉混乱,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法衔#25509;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30340;整体。如此实践教学#19981;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24433;响了学生学习理论知#35782;的热情,得不偿失。
2.实践教#23398;考核方式的趋于单一化
#12288;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的课#31243;体系是多层次的有机整#20307;,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包括三#20010;层次:公共课、学科#20849;同课和专业课。其#20013;公共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公#20849;选修课;学科共同课又分为学#31185;基础课与学科选修课;专业课则细分为专业主干#35838;、专业限选课及专业选#20462;课三个层次[3]。不#21516;层次的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开#35774;,其具体的课程结构#21644;要求亦不同。但实#36341;教学中任课教师多抱着便#23452;行事的态度采取简单#37325;复的考核方式,这种针对不同课程#12289;年级采用单一的考核#26041;式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3.实#3634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33853;后
#12288;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滞后,#23545;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管#29702;不到位。一般来讲,教学部门往#24448;重视理论教学或课堂教学的#29615;节,轻视实践教学过程#12290;因此,至今尚没有建立起一#22871;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25511;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或偶有相应#30340;实施方案,但缺乏长效、稳#23450;的制度保障和监控措施,仍会使原有教学计划中规#23450;的实践教学内容难以#36798;到预期的目标[4]。
4.实#36341;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12288;教师队伍的实践技#33021;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39640;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践#25945;学水平持续发展的前#25552;。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多数#25945;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的,属#20110;半路出家;而专业师资建设投入方#38754;还未有深厚积淀,这使得#25945;师队伍整体力量比较#34180;弱。另外,该专业是一门交叉边缘#23398;科,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经济学#12289;管理学、社会学、#27861;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亦#38656;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可以说,#19981;仅教师的实践教学水#24179;较低,即便是专业理论功底亦较弱,这极大地制约着实践教学的#21457;展[5]。
二、劳动与#31038;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环#33410;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类#21046;定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教学“#20998;类化”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12290;实践教学的“分类#21270;”管理思想是在劳#21160;与社会保障专业自身实践#22522;础上总结得出的,就是首先从课程#20837;手,针对课程的特点对现有实践#25945;学课程进行科学分#31867;,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19981;同类别的课程分别制定不同#30340;教学大纲,明确不#21516;类别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规范实践教学方案;在课程分#31867;的基础上,确定各个类#21035;实践课程的学生成绩#32771;核方法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12290;因此说,对实践教学的课程进行#31185;学分类,是“分类#21270;”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12290;
1.实#36341;教学课程的“分类#21270;”
构建“分类#21270;”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就是#23558;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9616;有课程进行科学分#31867;,首先要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9616;有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分#31867;主要依据课程的性质、内#23481;、适合实践教学的程度。劳#21160;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可以#21010;分为三大类别:
(1)#22522;本实验课程。这类课程的理论#24615;较强,实践教学的目的#26159;对课程内容的原理和方法#36827;行验证实验,以加深对教#23398;内容的理解。
(2)专业#25216;能实验课程。这类课程与#29616;实对接紧密,实践性较强,需要通#36807;现实操作或模拟操作来完成教#23398;任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33021;和激发学生对专业职#19994;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35299;决问题的能力。
#12288; (3)综合性实验课程。这#31867;课程需要综合性的实训#29615;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9987;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12290;
2.“分类化”实践教学教学#22823;纲的设计
教#23398;大纲既是对课程的有效规范,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性文#20214;。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实践教#23398;改革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导教师#26681;据不同类别的课程分别#21046;定不同的实践教学大纲,#26126;确不同类别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35201;求,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25945;学目标、内容、要求、#24418;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35770;教学的衔接等应作出#26126;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12290;
#12288;(1)基本实验课程的实践教#23398;大纲。教学目标与要#27714;:主要是培养学生#21457;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力图#20351;学生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原理和方法#36827;行验证实验,达到#23545;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学内容:#20027;要包括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12289;经济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21160;人事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38469;比较;教学形式:案例教学为主,讲练结合,附有讨论和作业;教学手段:板书为主;#23398;时安排:占课程教学#35838;时的30%。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2)#19987;业技能实验课程的教学#22823;纲。教学目标与要求:#20027;要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21644;激发学生对专业职业#30340;认同感,同时,提高学生#20998;析、解决问题的实#36341;能力。熟练掌握管#29702;流程、管理方法和#25216;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管理流程#12289;管理方法和技巧;教学#20869;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31038;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国际劳务合作#12289;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34218;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社会保障#23398;;教学形式:教师组织指导,以练为主,课堂情景模拟;到实训、实践基地观摩、实践;学生现实操作或模拟操作;教#23398;手段:主要是多媒体、校内校#22806;的实训、实践基地;学时#23433;排:占该程教学课时的50%。
(3)综合性实验课程的#25945;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是#20026;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30693;识、专业技能的能力,锻炼学生#23454;践操作的能力,突出对学生创#26032;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要求#23398;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38382;题的综合技巧;教#23398;内容:学年实习、专业实#20064;、假期社会调查;教学形#24335;:在实际的或模拟的#24037;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附#26377;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的写作;教学手#27573;:综合性的实训环境;学时安排:占课程教学课时的80%。
#24635;之,分类制定劳动与社会保#38556;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是该专业实#36341;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20063;是实践教学深层次发展的开#22987;。综合考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31243;的特点、教学规律,从而#20998;别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具有全面指#23548;意义的实践教学大纲,这#26377;可能成为劳动与社会#20445;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质的飞#36291;。分类化的实践教学大纲是基于#35838;程内容与培养能力侧重点之#19981;同而分类别独立制订,是实践教#23398;的组织、内容及方法上的改#38761;。它能充分反映专业发展的#29305;色,并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39564;的比重,对学生职业能#21147;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25351;导与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述厚,李百齐,刘东#28196;.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19994;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58.
[2]孙#38745;,吴宝华.人力资#28304;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31995;的构建与研究[J].#20013;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106.
[3]陈#28113;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35838;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黑#40857;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93.
[4]李艳波,#21016;松先.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32463;管类人才培养的主体#24615;教学活动[J].徐州教育学#38498;学报,2008,(6):68.
[5]郭荣丽.社会保障专#19994;人才关键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38498;学报,2008,(1):171.
#36716;贴于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