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216 日期:2023-12-14 来源:论文网
摘要:面对当前青#23569;年对生命的漠视,作#20026;语文教师,应充分#21033;用课堂教学和语文资源,开#23637;生命教育,从而唤醒#23398;生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20869;涵,提升他们的生#21629;质量。
关键词:语#25991;教学;生命教育;学生

  一位身患#32477;症的小女孩在即将告别人世#20043;前,写道:“能够#25317;有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活着#26412;身就是一种快乐,珍惜生#21629;吧!珍惜每一个活#30528;的日子,哪怕只是平#20961;地活着。生命本是一首短暂的歌,#27599;一个音符都值得细细#21697;尝,用一把记载岁月的小刀,把#27599;一簇感动和快乐,都刻在心房。别#35753;一首流畅的歌由悠扬变成慌#24352;的残篇断章,珍惜#22905;的旋律吧,在她停止弹奏之前#65292;让生命的韵律在心间慢慢流淌#12290;”这位小女孩对生命#30340;如此眷恋、热爱,告诉了我们#29983;命是多么可贵。
  但是让人痛心的是:#36817;年来,媒体关于中小#23398;生自杀或他杀的报道越来越多,也#36234;来越触目惊心。2000年8月,因家境贫寒#20135;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卧#36712;自杀。2001年11月,呼和#28009;特市14岁初中生因为钢笔水甩#22312;老师身上1次而不是老师说的4次,选择以自杀#26041;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36825;是自杀的例子。另有杀人的例子,#22914;: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65307;湖南衡阳一名初中生李毅(化#21517;)毒翻全家;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将6瓶#40736;药放进稀饭里,毒死亲生父#27597;……
  面对这些#29616;象,我们往往从教育体制、道#24503;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26512;,这无疑是正确的#65292;但我们忽视了从生命教育#32570;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语文作#20026;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29983;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33150;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21629;的跃动;语文学习的#22806;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32780;生活是生命的轨迹,#35821;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30340;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语文#35838;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27963;动有着天然的联系,#22312;语文课中学习大量的#32463;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和时贤#65292;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19990;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32467;构。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25991;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30340;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36215;生命教育的职责。在教学中#36827;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教学内容#19978;实现重组,教学方法上实现综合#65292;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为语#25991;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36335;,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相#20851;知识系统化,找到生命文化的源头#65292;思考生命文化的价值,#23454;现生命文化的延续。#36825;也是为了“使知识恢复#21040;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24687;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12290;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35782;,最能激活、唤起#23398;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20449;心,提升他们的主动#25506;求的欲望及能力,#20174;而达到育人之目的#12290;”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25991;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8220;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5821;文学科的人文性决#23450;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20154;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36807;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35782;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26368;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33021;,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21644;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65292;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31185;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35821;文教学中展开生命#25945;育的必然性。
  一、关#29233;施教,培育生命教育的#27675;围
   “生命教育”本身就#26159;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65292;那就要让我们的语文#35838;堂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24615;、人情、人道的氛围,为生命教#32946;创设一个宽松、和#35856;、温馨的教学气氛。而#36825;种氛围的培育,非得要求施#25945;者要有关爱之心。美国学者巴特#23572;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20351;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65307;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20102;的感情也会消融。#25105;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20010;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30340;良药。”作为一个教师,#23601;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65292;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19968;个角落,要知道,你关注#30340;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21738;怕是一束阳光,“世界#8221;足以明亮。教师对成#32489;优秀者要鞭策其更上#23618;楼,对学习浮躁者要提醒其降低#37325;心,对处于低谷者要激励其#36208;过坎坷,对学习困#38590;者要帮助其建立信心,要时时用#30495;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20851;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的学#29983;在有如沐浴阳光的课堂上#25509;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29702;解生命的宝贵,体会生命的#33392;辛。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二、依托文本,丰#23500;生命教育的内涵
  语文教学,本身也#29702;应包含对生命意识的#37325;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29983;存环境、生命价值#30340;思考与教育。如教学《杜甫诗#19977;首》中,诵读品味感#24735;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65292;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32972;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杜#29995;为什么会发出“安得广厦#21315;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1566;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人生#24863;慨,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30001;盛而衰,“万方多难”的年代#65292;个人生活又异常艰难,强烈的#29983;存意识、生命意识,#29076;铸了他高尚的品格#65292;是“穷年忧黎元,#21497;息肠内热”的生命激情,使#20182;的诗在反映人民生命痛苦#65292;表达百姓生存状态与思想情#24863;方面达到了前所未#26377;的高度。
  《生命#183;生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20876;第三课)是一篇哲理散#25991;,其中的三个片段:①#23567;飞蛾在险境中挣扎;②香瓜子在#22681;角砖缝中长出幼苗#65307;③“我”静听心脏的跳动以感#21463;鲜活的生命。笔者让学生作深入#30340;探讨:作者是一个#27531;疾人,作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从这#20123;寻常小亭中体悟到了什么?对我#20204;有什么启发?经学生自主#25506;究、讨论后,得到#36739;一致的认识:“虽然#32905;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20154;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21457;挥出无限的价值,使#25105;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33258;己掌握。”文后还附了两则材料,#19968;则是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同名散#25991;《生命 生命#12299;,写的是一只再三#21463;到残害的小蜜蜂,凭#30528;生命的本能顽强拼搏以争取摆脱#22256;厄生存下去的精神#65307;另一则是刘再复《奔驰的生#21629;》(片段),奏响了“呼啸著#30340;不倦的生命力的凯#27468;”。将学生的眼光从课#20869;引向了广阔的课外,从不同生命#27963;动来构建学生生命的意识,帮#21161;学生认识生命的珍#36149;与价值,从而开拓语文#25945;学的人文视野,拓宽并加深对他#20204;生命的人文体验与教#32946;。
  三#12289;点燃火花,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
  #8220;文道统一”是中华民族传#32479;文化的精义之一;初中语文#26032;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24230;上都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12290;如人教版七年级中《生命·生命》#12289;《紫藤萝瀑布》、《伟大的悲剧#12299;、《荒岛余生》等;#20154;教版八年级中《杜甫诗三#39318;》;人教版九年级中的《#25925;乡》、《孤独之旅》、《陈涉世#23478;》等,这些课文均从不同角度#25240;射出生命的光辉,对生命意#35782;的情感体悟和对生命#24847;义的思考认识,包含着“#29983;命情感的信息”,因而,#22312;教学中,教师理应点#29123;火花——“披文入#24773;”,“为情造文”。如在讲#25480;《真正的英雄》一#35838;时,教师要做到“情#21160;而辞发”:让学生沉浸在文本#25152;创设的悲痛情景之中#65292;紧紧抓住”这些航天员生命惨烈#22320;被毁,那生命的意义又何在?”#8220;若是你的亲人也有献身于#33322;天事业的,那你又作何感想?#8221;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生命#30340;意义。学生通过思考探究、#35752;论争辩、激烈的思想碰撞,领#24735;了深刻的生命意义:整个人类前#36827;的历史是生命与一#20999;艰难险阻斗争乃至#34987;毁的历史。
  渗透在语文新课标中的人文思#24819;的教育,正是语文课#22312;新课标理念的感召下#30340;“丰富的人文内涵#8221;的基点与归宿。
  四、引导体验,#39046;悟生命教育的意蕴
  《斑羚飞#28193;》一课,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23398;生去领悟课文有关#29983;命的意蕴:简介有关#32972;景资料,诵读课文(#24405;音),配合课件中镰刀头羊#29575;领斑羚飞渡崖谷的整个“动漫#8221;过程,让学生身临#20854;境,把教学带入特定的情景#20043;中。接着,教师启发学生#24605;考生命意义:从这场飞渡中,你获#24471;了哪些生命的启迪、人生的启#31034;?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30340;悲剧?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20809;彩为什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22833;落?生命是相通的,在#21160;物身上也可曲折地反映#20986;生命的理想和追求。作者将自己对#29616;实的不满、对理想的憧#25004;寄托在动物行为的描写之中。又比#22914;,《华南虎》中那只老虎在绝#22659;中表现的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对#20919;酷现实的强烈反抗精#31070;,既是对庸俗“观众”的谴责,也#26159;对具有华南虎一样不羁灵魂的生命#30340;颂扬。《夸父逐日》、《#31934;卫填海》等这样的#23507;言故事,怎样来挖掘人文#22240;素——生命的意识#21602;?这些寓言故事主要是通过人与自#28982;的关系,表现出一种超生命力#30340;能量,从而表现出生命#24847;识的一种勇敢追求、死#32780;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人文精神#12290;中国古代不少神话寓言都#19981;同程度地含有超生命力、#36229;自然的力量,借以表现#20154;类生命意识中对自然的认识与征服#30340;精神。如《女娲补#22825;》、《愚公移山》等等。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语文#30495;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唤醒他们#30340;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21629;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35753;他们的生命之花鲜#33395;绽放、芳香远播。“与语文共舞,#35753;生命鲜活!”

参考文献


[1]教#32946;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25945;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义务教育#35838;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北京:人民教育#20986;版社,2001.
[3]生命教育在中学#33804;芽[J].世界教育#20449;息,2002(1).

Abstract: Facing students’ disregard for life in current situation,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implement life education, thus to arouse students’ life awareness, enrich their life intension and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life education; students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