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221 日期:2023-12-14 来源:论文网
摘要:中小学#25968;学的衔接教学是开#23637;中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教#24072;应注重分析中小学#25968;学课程的变化,帮#21161;学生做好中小学数学学习#30340;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数#23398;教学;衔接教学;学#29983;
作者简介:陈永#36745;,任教于安徽省南陵县籍山#21335;翔学校。
  九年义务教#32946;初中(三年)、小学(六年)分#23646;于两个学段,在两#20010;学段之间存在一定事实上的较#22823;的“跨度”,我们南翔学#26657;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于这#25945;学中客观存在的较#22823;的“跨度”或者说#8220;坡度”的体会可能更#30452;接些,这几年笔者和同#20107;们也一直在思考这#20010;问题。随着《数学课#31243;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施#65292;为我们研究和实践中小学数学#25945;学的衔接提供了学科教学#29702;论方面的支撑。作为数学教师,本#30528;对这一问题的求知与敬畏,现谈#35848;我们的一些思考。
  一#12289;做好中小学数学课程#30340;衔接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实践表明#65292;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开始时成#32489;不错,过了一段时间#21518;数学成绩却很快落了下来#65292;尤其到了八年级,分化#24773;况更是严重(现在已经提前#21040;七年级),为什么会有这#31181;现象呢?从表面上看,一方面,小#23398;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21040;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21152;深;另一方面,小学和中学教#23398;方法存在差异,要求也#19981;相同,学生长期在小学学习适应#20102;小学的教学方法,到了中学有#37096;分人不能适应。事实上#65292;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24212;中学教学,促进课改的深入推进#65292;我们必须树立“大课程观”#65292;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21152;以研究,解决好小学#25968;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12290;这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23398;的衔接,也要从中#23398;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12290;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课#31243;衔接是新课程标准对我#20204;的要求
  新的数学#35838;程标准提倡现实数#23398;、数学的探究学习、数学的发#23637;性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20020;新的挑战。当然,初中教师也面临#33392;巨的任务,因此,每#19968;位中小学数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12298;中小学数学课程标#20934;》要求,尤其是与初中知#35782;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21040;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25945;学产生负迁移的教学内容,做#22909;课程标准的衔接。#24403;前课程改革的基本#35201;求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20859;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26;重点,以学习方式#30340;改变为特征,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20026;标志的课程体系。以#23398;生发展为本,建立#20197;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31243;和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26500;。要使学生有清晰的#25968;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65292;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26377;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5292;做好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有#21033;于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新的课程#26631;准。
  #19977;、客观分析中小学数#23398;课程的变化,为衔接做#22909;知识上的准备
  1.#39318;先我们比较一下七年级(上)#26032;老教材的目录。老教材包括“代数#21021;步知识”、“有理数”、#8220;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8221;;新教材包括“有#29702;数”、“一元一次方程”#12289;“图形认识初步”、“数#25454;的收集与整理”。这种变#21270;体现了新课标的第一大理念,即#8220;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24615;、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25945;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23398;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33021;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23398;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26032;教材把“有理数”作为第#19968;章,目的也是为了#19982;小学衔接。
  2.面#23545;数的范围、形式的变化、几何#25299;展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等问#39064;要有理性认识
  从小学进入中学#65292;学生遇到一些新的#38382;题。比如测量温度,当#27668;温在零度以上时,测量一座山的海#25300;高度时,学生能用小学所学的数表#31034;其温度的高低和山的#28023;拔高度,而面临零下温度#65292;测量海平面以下海#27700;的深度以及一条线#27573;的长度时难以用小学所#23398;的数表示了。这样,数的范围和#24418;式都发生了变化。从正数到#36127;数,甚至从有理数到#26080;理数。对图形的认识能力也#26159;如此,尽管几何问题已经向小学#23398;段延伸,可仅仅靠小学阶段#23545;图形的那种最直观的认识是不够#30340;。比如在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25945;师就有意识引导学生经历#35266;察、抽象、总结和概括的全过程#65292;最后形成角的概念。比如角的#34920;示,从角由两条射线OA、OB构成出发,经比#36739;∠AOB、∠ABO、∠OAB等#20960;种表示法,得出用∠AOB表示最科学合理;从数学追求#26368;简性出发,得出在#19981;引起混淆的情况下#65292;∠AOB可以简写为∠O;从数#23398;的确定性出发,当以点O#20026;顶点的射线有3条或更#22810;的时候,角又必须用∠AOB、#8736;AOC等表示;再从#25968;学的最简性出发,又把∠AOB、∠AOC用∠1、∠2或#8736;α、∠β等来表示。所#26377;这些,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知识的形#25104;过程上,都与小学进行了很好#30340;衔接。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四、#24314;立良好的师生关系#65292;增加亲和力,搞好学生学习#24515;理的衔接
  学生从小学#21319;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36805;速的发展,这个时期学生在#23398;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24615;、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65292;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31283;定和持久。由于环境#21644;教学的对象变了,学生对#20219;课教师存有一种既畏#24807;、又信任的心理,很容#26131;对教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27492;,首先应与学生建#31435;融洽的师生关系,以火一般#30340;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30340;心理障碍。授课时,要采用深入浅#20986;、形象鲜明、幽默风趣的#34920;达方式,使教与学始终处#20110;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21033;用学生日常生活中#20999;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21947;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23398;生强烈的好奇心和#27714;知欲,让学生主动走近教师,和教#24072;一起求知,一起创#26032;。其次,还需结合教学内#23481;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古今中#22806;数学家的成就、数学在科技领#22495;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来激#21169;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23398;。此外,还可利用课内和课外的#26377;利时机,组织不同层次的学#29983;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36259;的数学游戏,诸如二十四点游#25103;等,活跃学生的身心#65292;拓展其心理空间,调#21160;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16;、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29983;做好学习的衔接
  实践表明,学生#22312;学习上往往表现为知识#30456;对孤立,方法理解较肤浅,#20351;用时模棱两可,似是#32780;非,缺少系统的归纳与整理#65292;因此教师在平时的#25945;学过程中,应指导一些有效的学#20064;方法,让学生感到#25968;学并不可怕,数学很有用,#33258;己也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19968;些问题。
  1.重视学生的自#20027;意识和自学能力的#22521;养,加强学法指导
  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增#21152;了,小学升入初中#30340;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24605;考能力与自学能力,#22240;此,教师因有意识、有#27493;骤地指导学生怎样做好预习#8212;—听课——复习—#8212;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33410;;怎样理解与掌握好基础知识;#24590;样进行数学阅读;怎样运#29992;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怎样#20570;好总结与归纳等。在此基础上,#25945;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65292;充分动脑、动口、动手,#40723;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21017;抓住契机,巧为点拨,#20026;学生释疑解难,努力#28040;除学生的依赖心理,逐步培#20859;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035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引导学生积#26497;参与数学活动,掌握学习#26041;法
  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20505;,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65292;帮助学生打好基础#65292;对综合问题采取分解的方#27861;,分解成几个学生#21487;以接受和理解的问题#65292;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21160;,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21512;作,从而掌握知识和#39046;会学习方法。在活动中#20063;要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保护#23398;生的学习热情。
  3.#32416;正课后复习的不良做法
  小学毕#19994;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往往存在一#20123;错误的复习方法,比如:(1)#19981;复习;(2)粗略复习;(3)先做作业,后复习;(4)一次性完成课外复习任#21153;;(5)单打一的复习方式#12290;面对这些错误的做法,教师要有针#23545;性地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正#30830;复习、科学复习。
  4.纠#27491;学生及家长的错误认#35782;
  (1)仅靠兴趣支持学习还不#34892;。要教育学生产生理想和期望#65292;用理想来支持学习。
  (2)等待教师传#25480;还不行,要学会自学,养成自#23398;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3)等待教师布置任务#36824;不行。要学会自己安排学习,#24212;适当放宽控制,给学生时间和#31354;间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24335;。如找同学讨论、向#25945;师请教等。
  总之,学生#20174;小学到中学主观上#34429;然都存在着一种求知的良好#24895;望,但客观上也存在#30528;很多不适应的地方,#22914;果教师不能引导学#29983;过好这一关,不注#24847;采用根据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期#30340;特点的教学措施和#26041;法来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24615;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36864;步。因此,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24037;作的衔接尤为重要,#23545;搞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教#23398;质量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3380;艳华,刘彦洪.新课标下#20570;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的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7(4).
[2]周云书.中小学数学#34900;接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35757;,1999(4).
[3]蔡兆生,刘克环.搞好中小学数#23398;衔接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J].数学教学研究,2000(5).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