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26469;,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30340;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24687;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32946;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36827;素质教育和提高教#32946;质量的一次重大举#25514;,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努力实现#22522;础教育跨越式的发#23637;。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24615;于一体,具有工具性#12289;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20182;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38142;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23454;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32780;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就成#20026;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21521;。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信息#25216;术教学的反思:
一、“任务”设#35745;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19978;,把总目标细分成#19968;个个的小目标,并#25226;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19968;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36807;这些小的“任务”来体#29616;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30446;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25569;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12290;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20303;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25805;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23398;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29992;自己的语言或动作#36827;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29992;;掌握指学生能用所#23398;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20917;下的简单问题。操#20316;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27493;学会、学会、熟练三#20010;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20250;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25805;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12289;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29087;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20064;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33258;我纠正的操作。例如,#35768;多《信息技术》教#26448;中的“学着做”、“#35797;一试”、“动手做”等#23601;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35201;求。
二、#8220;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19968;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31243;。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36828;比听老师讲、看老师#31034;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23545;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65292;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35753;学生在实践中把握#30495;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8221;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25805;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26426;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38750;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30340;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29983;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65288;或边看书)边操作。教#32946;部2000年11#26376;14日印发的《中小学信#24687;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35770;稿)》中明确指出,信息#25216;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24635;学时的70%。”可以明确的#35828;,《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在机#25151;进行。
三、“任#21153;”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1、“任务”#35774;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30693;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30340;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20204;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22823;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35774;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20805;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12289;认知能力、年龄、兴#36259;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30001;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21017;。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30340;“任务”,教师最好能事#20808;演示或给出清晰、详#23613;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12290;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19982;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20064;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26102;,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27492;不疲。
#20363;如,初一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23481;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8220;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23384;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8220;保存”两步操作,#24182;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23398;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35201;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38388;花在输入文字上。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25955;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25216;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12290;“任务”设计时要考#34385;“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21547;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32032;。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30340;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20010;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20250;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65307;“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65292;规模过大,会偏离“任#21153;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33021;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20294;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22823;难度。任务是手段#65292;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30340;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21160;”的目的。一般不提倡#35774;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35201;注意由点到面,逐#27493;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29983;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21450;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35299;,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35753;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35782;、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34746;旋式”上升过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例如,学习“保#23384;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21487;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21040;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20316;较为简单,不会难#20498;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20214;夹”的概念,经过一#27573;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27493;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30340;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20197;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22841;”,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30340;“文件夹”中了。
3、以“布置任#21153;”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25945;学内容。在传统教法中,引入有关#27010;念时,往往是按“#25552;出概念→解释概念#8594;举例说明”的顺序。大#23478;都知道,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36807;程中起着重要的支#25745;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20013;引入新概念、新知#35782;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25454;,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20219;务的方法→归纳结论#8221;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24320;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25805;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19968;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23436;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24635;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35782;,实现从现象到本#36136;,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例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26102;,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32473;他们布置一个“查看文#20214;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29983;在完成了该任务后,就会#23545;容量单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65292;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规#24459;,归纳出结论,让学生有#19968;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4#12289;尽力体现以“学生#20026;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12290;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5351;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27861;,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24565;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29992;,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36827;、控制、咨询的作用。#24378;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2538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30340;主动性、积极性和创#36896;性。学生被看作知识#24314;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35768;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30340;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12290;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6529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19981;同的方法完成活动“#20219;务”,在这个过程中,学#29983;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24863;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36827;行“任务”设计时,#35201;以“学生为中心”,设身#22788;地地为学生着想。
四、“任务”设计要注#37325;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29616;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23398;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31181;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21051;。
在信息技术课教#23398;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30340;、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65292;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36827;入学习情境,使学#29983;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23398;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30340;意义建构。从建构#20027;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23398;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8221;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30340;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25165;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36215;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30340;知识、经验及表象#65292;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21435;“同化”或“顺应”#23398;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26415;课的“任务”设计#20013;,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20855;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21160;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12289;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12289;色彩、形象、情节、#36807;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24773;境”的学习“任务”,使学#29983;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21457;学生联想、判断,从而#21152;深对问题的理解。
五、#8220;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20316;学习的统一
#35745;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24456;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35748;知水平、能力倾向#12289;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25226;学生分成不同的小#32452;。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24418;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32676;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20307;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20316;学习的过程中,教师#35201;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24341;向深入,从而揭示问#39064;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21035;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20105;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32452;际竞争”的关系,把#20256;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20043;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21464;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20043;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22312;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33021;,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20316;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30340;协作精神。
总之,教师#36827;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25970;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65292;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20856;型的操作性“任务”,让#23398;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30693;识、技能与方法。转贴#20110;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