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朗读;技巧#65307;方法
作者简介:吴继斌,#20219;教于江苏省连云港市#28748;云县新星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65306;“能用普通话正确#12289;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30340;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23398;段各有侧重。”要达到这一目#26631;,教师有必要对学#29983;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25152;谓朗读技巧,就是对不同文章的不#21516;读法,也就是对语音、语速、#35821;调、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应用#12290;如今,我们的课堂#19978;已经是书声朗朗,停顿、#37325;音、语气等朗读技巧会经常#20174;教师的口中“飞出”,成为学生耳#29087;能详的词语。然而,反思我们的#26391;读教学,教师对朗读技巧的指#23548;缺乏科学的方法,#23548;致我们的学生拿到一篇美文#21364;“无从下口”。
该如何#36827;行朗读技巧的训练呢?笔者以为,#21487;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25226;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
“内容决定形式”,朗读#25216;巧是以一定的语言#20869;容为基础的声音的运用形式,学生#21482;有在一定的语境下,充分#29702;解了文本的内容,才能通过朗#35835;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35828;的“委婉处还他个委婉,#28608;昂处还他个激昂”#30340;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3520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35843;,进而深入理解文#26412;内容,悟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基#35843;和朗读技巧。《诺曼底号遇#38590;机记》这篇文章中,船长在#28798;难出现时的一段对话给人留下#20102;深刻的印象:黑暗中#20154;们听到一段简短有#21147;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33337;长叫我吗?炉子怎么#26679;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12290;奥克勒福大副?到#65281;还有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35753;每一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22885;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22312;吗?在,船长。哪个#30007;人胆敢的女人前面#65292;你就开枪打死他!”一段对话再#29616;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到来#20043;际的沉着镇定,同时为#20102;救人争分夺秒的镇定安排#65292;船长在如此紧张时刻却#36824;能时刻保护女性和弱小更加让#20154;佩服。此时教师若能巧妙搜#23547;音乐,在音乐背景下有#24863;情地朗读文字,一定能收#21040;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22312;课堂上应该是生命实#20307;,教师的功能就是能够#22312;恰当的时候激活这些生命实体,让#20182;们在课堂氛围的感染之下与文本之#38388;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达#21040;境界的提升。当教师以快速而又镇#23450;的语气将这段文字声#24773;并茂地朗读完毕时,#25105;们一定能看到学生激动的神情#65292;他们会向冷静的船长在心底致以#26368;崇高的敬意。学生正是因为理#35299;了此时船长的角色特征#65292;认识到他是克尽职守、终于职责#12289;危难处从容镇定的一个船长,阅#35835;时才会情随心动,以一种#24555;速而又镇定的语气将文段读#23436;。这样的朗读技巧训练,调动了学#29983;的积极情感体验,使朗读技巧内#21270;成为了学生的需要,学生怎能#19981;乐于用感情朗读来表达内心的#24773;感呢?
二、在尊重学生个性的#21069;提下进行训练
新课标指出:“阅#35835;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30340;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8220;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21704;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27963;的个体,他们由于#30693;识经验、情感体验、思维水平等#30340;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不#23613;相同,在朗读技巧#30340;运用上肯定也不尽#30456;同。《十三岁的际遇#12299;最后一个部分中有这样一段小诗:#8220;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32437;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23425;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12290;”这首诗中的“我是#19981;系之舟!”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感情#65281;是用缓慢的语速、低低的语调读#20986;田晓菲将要离开给#22905;太多回忆的校园时的痛苦,还是#29992;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田晓菲为了实现#33258;己的人生理想一定#35201;离开时的坚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30340;理解,或者正确的讲这两#31181;情况都有,那么不同#30340;学生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朗读#26041;式。因此,教师在朗读#25216;巧的训练上不能寻求千#31687;一律,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24863;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学生在#25216;巧的运用上有所不同,让学生在#31215;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21551;迪,加深对文本的理解,#24182;运用朗读技巧表现出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在选准的训练点#19978;进行训练
学生比较容#26131;理解语气的轻重、语调#30340;高低、节奏的快慢#31561;基本的朗读技巧,可对于停顿、#37325;音等,有些学生却很难做到。#36825;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39046;会表达技巧的用途。《嫩绿的芽#20799;》中有这样几句“发展你自己,#36129;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在#24341;导学生个别读后,让几位学生速读#65292;在反复读中,学生很容易就#33021;理解诗人寄托在诗歌#20013;的对青年人的要求#21644;期望。诗人借助花儿的#29983;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因此,#33457;儿不同阶段的变化就#26159;诗人对不同阶段的#38738;年人的要求。理解了这#23618;意思以后,学生自然就能准确把握#20854;中“发展”、“贡献”、“#29306;牲”应该是朗读的重音#25152;在。教师在反复的训练当中有意#35782;地强调会让学生在潜移#40664;化中掌握朗读的重音和停#39039;技巧。
四、在有效评议#30340;基础上进行训练
#25945;师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评价#26102;,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23398;生提出不同的朗读技巧的训#32451;要求。对于基础好的学#29983;要求他们读得节奏鲜明、抑扬顿挫#65307;对于基础差点的学生要#27714;他们读得正确、流利,把握住节奏#21363;可。尽量给每位学生提供获得成功#30340;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30340;喜悦。教师要尽量采#29992;激励性的评语,在肯#23450;优点时指出其不足,有效提高#20182;们的朗读水平。如学生读#20912;心的《纸船》“我仍是不#28784;心的每天的叠着”时,#26681;据读的情况可以这样#35780;价:“我听出来了,这是个很#38590;做到的行为。”“#25105;感受到了,我的决心很大#65292;因为诗人从不‘灰心#8217;。”“我还听出来#20102;‘仍是’的意思,#36825;样就形成对比了,#23558;困难出现与诗人的坚定#20915;心作比,突出诗人对母亲#30340;强烈思念,虽然困难很大。”#33267;此,学生在教师的逐#27493;评价中逐渐明了如何把握#36825;句诗歌的重音和节奏了。#24403;学生深情地读出“我仍是#19981;灰心的每天的叠着!#8221;教师就可以将朗读的课堂让#32473;学生,给他们自由朗#35835;、反复训练的机会#65292;在实践中渐渐认识到内在的#26391;读技巧。
五、在理#35299;标点符号作用的基#30784;上进行训练
标点符号虽然个体小,#20294;家族庞大,种类繁多,#20316;用各异。如果能巧妙抓住标点#30340;作用,并将其作用于课文的#26391;读,对学生进行必要#30340;技巧性指导,相信#20250;有效果。比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12299;这首诗歌时,教者就不能忘了#23545;标点的探究。“你看,那#27973;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24191;。”朗读这句话的时#20505;,教者就要带着学生思考此处的标#28857;符号的作用。学生理解#26159;肤浅而模糊的,有的学生#21487;能说是长句之间的停顿,有的#35828;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想象,#26377;的说是为了引起人的注意#8230;…有了学生丰富的理解,#23545;这一问题的探究就显得更加饱满#65292;答案也就渐渐水落石出。有了正#30830;的理解后就能准确#26391;读,当学生在读完“你看”后我们#20284;乎看到了学生的目#20809;也会随着朗读者轻轻的停顿#32780;投向遥远的天空,寻找#8220;那浅浅的天河”。诗歌的“#22659;”会和读者的“意”相通#30456;融,构成和谐而美妙的“意境”。#30446;前随着人们的表达需要,标点#31526;号的个体作用也越来越丰富。作#20026;课堂的引导者要能#25935;捷地把握标点符号的作用变化#65292;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读做到有#25928;的指导。
进行朗#35835;技巧的训练还有很多#26041;法,如抓住重点语#21477;品味等,只要教师能够坚持#19981;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训#32451;,相信学生达到感情朗#35835;是不成问题的。
参考文献
[1]汪潮.新课改条件下关于有感情朗#35835;的科学定位[J].教#23398;月刊,2006(7).
[2]#38472;杰.用语文的方式教出#35821;文味[J].教学月刊,2007(1).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3454;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22823;学出版社,2001.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