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35838;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20204;的课堂教学面临许#22810;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30340;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21542;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20182;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19981;是积极思考问题?经常有家长提#20986;这样的疑问:“我#30340;孩子在小学时各科#25104;绩都很好,可为什么到了中学以#21518;,成绩就下降了许多#21602;?”这一现象在数学科#19978;表现尤其突出。其实,这里#38754;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之#22806;,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23567;学的学科知识以及学习方#27861;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如果学生不#33021;很好的过渡,则很#23481;易出现成绩下降的情#20917;。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教#32946;的衔接,已成为教育界急需解决#30340;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38656;要我们积极探索和#30740;究,特别是在知识结构、呈#29616;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上都#26377;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教材不但注#37325;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25506;索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12289;技能和方法,还注重#23398;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38518;。尤其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25509;,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25509;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25945;法的衔接上,以下是个人的一点看#27861;,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观念上的衔接
每位教师要充#20998;认识教育的连贯性,认识#21040;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差异有#35768;多是人为造成的,只要采用适#24403;的方法,有许多差#24322;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初中#25945;材的每一章章头大都以生活中#31934;美的图片引入,又以风趣#36148;切的语言引导,向学#29983;展示身边现实的,在学生小学#24050;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30784;上,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19982;交流的机会。富有#25361;战性的、启发性的数学问题#65292;由小学知识自然过渡到中学.
二、学科知识上的衔接
学校组织中小学有#20851;数学教师一起备课,认真研究小#23398;数学中哪些知识在中#23398;学习中有进一步的应用,从而使教#24072;在讲解这一部分知#35782;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20026;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30784;。
三#12289;教学方法的衔接
学校组织中#23567;学有关数学教师经#24120;性的互相听课,共同#30740;究教学方法,让中学的教师了#35299;小学的教学方法,小学#39640;段的教师了解中学的教学方法,#20114;相取长补短,为学生的平稳过渡#21019;造条件
四、学生数学学习方法#30340;衔接
小学阶#27573;学生的解题方法以算术方#27861;为主,也即是强调形象直#35266;思维,而中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主要#26159;代数方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20027;。许多学生在刚进入中#23398;时,一时很难从形象直观#24605;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究#20854;原因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至于说小#23398;生不喜欢方程,其实方法没有好恶#65292;只有教师的指导。简易#26041;程是四年级以后开始接触的方法#65292;既然小学生已经接触到#20102;,为了小学生今后的继#32493;学习打下一个良好#30340;基础,小学教师应学会两条腿#36208;路,既要教会学生学会算术法,#21448;要稍微加强一下方程法的教#23398;,如果小学老师对待方程像对#24453;算术法一样重视与训#32451;,我想学生自然是那个方法好#65292;就会选那个方法了#65292;也就不存在好恶之分了.
五、知识与习#24815;的衔接
初中老师要了解一下小学数学的#30693;识体系,从小学生的#21407;有思维方法出发,进行知识体系的#37325;新建构,不要期望#23567;学生一下就改变了思维方式与学习#20064;惯,应进行知识与习惯的嫁#25509;,这也正是新课标#25913;革所倡导的。初中老师与小学教#24072;应多一些宽容,少一#20123;抱怨。因为大部分学校小学与#21021;中相对独立,教师#27809;有交流的机会。
因此小学#25945;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20102;解一下初中数学的知#35782;体系与标准,为小学生升入初中打#19979;良好的基础,进行适#24403;的知识拓展,不能各自为政#65292;谁也不管谁,学生#26159;否合格也不管。尤其#26159;现在的数学体系分成了四#22823;领域,在各个学段中#65292;《标准》安排了“数#19982;代数”、“空间与#22270;形”、“统计与概#29575;”、“实践与综合#24212;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23481;的学习,强调学生#30340;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31526;号感、空间观念、统计#35266;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33021;力。是从一年级一直贯穿到#20061;年级,涉及到整个义务教育#38454;段,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密#19981;可分的整体。因此小学教师与初#20013;教师应联手共同夯#23454;好双基,教会孩子将#26469;所需要的与有用的数#23398;。
#20013;小学数学的衔接,当前首要的任#21153;是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思维方#27861;与理念的衔接,教师的数学思考发#29983;改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方#24335;的改变.《标准》#22312;内容标准中仅规定#20102;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24179;,体现数学课程的#28789;活性和选择性,特别#26159;教师应根据学生的#23398;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24615;,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20013;教法,增强自学与自制能#21147;,顺利渡过衔接关,是#25105;们每一位初中教师的重要责任。#25968;学是科学、是语言、是工具,是基#30784;,有广泛的应用。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教师要善#20110;依据教材特点,对比中小学的#30456;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知识#30340;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30340;学习态度和正确的#20215;值观。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新课程实施中的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