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185 日期:2023-12-13 来源:论文网
【摘 要】要培养什么样的人?#1229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35797;行)》要求学生“#8230;…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23454;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20859;以及环境意识;具#26377;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26412;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22909;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30340;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怎样#22521;养人?要求教师在教学#36807;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23637;,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20859;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24615;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25506;究,在实践中学习,促#3682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20027;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24212;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0340;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31215;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30693;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20010;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要#36798;到如此要求情境教#23398;方法无疑是非常适合的#26041;式之一。
【关#38190;词】情境教学 历史教#23398;
   一、何谓情境教学
  情境,#12298;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为“#20855;体场合的情形、景#35937;或境地”。《辞海》对情境#30340;定义是“指一个人在进#34892;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20204;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8221;。可见,无论什么情形、景象或#22659;地,都必须是具体#30340;。具体可感性就是情境的特质#12290;
  心#29702;学中的情境指“对人有直#25509;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23398;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20855;体环境”。从教育教#23398;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以情#24863;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29983;活实际及教学材料为基础,#20197;促进学生主动参与#12289;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20102;的学习环境。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20013;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真实、生#21160;、具体、形象、适当的场#26223;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积#26497;的态度体验、行为体验,#28608;活学生的情境思维(情#22659;思维是当情境所提供的线索对#23398;生而言较陌生,学生#26087;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不能完#20840;理解或者解释,造成认知冲突,从#32780;激发的一种思维)#30340;客观环境。李吉林给的定义是#65306;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22411;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24773;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32467;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所谓历史情境教学#23601;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23398;科特点和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35268;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23398;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26041;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22659;,促使学生左右半脑综合活#21160;,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24773;感,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65292;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30830;观点,培养创新能力。历史课堂情#22659;教学法是指历史教师#26681;据历史的过去性、复#26434;性、社会性等特点在#25945;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23398;手段,积极创设历#21490;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20037;远的、陌生的历史#8220;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21521;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20110;“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22659;、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22320;学习历史知识,发展#20998;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35273;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20013;,情境教学的形式得到较#31995;统地反映。如苏霍姆#26519;斯基的教学思想中#65292;就十分重视自然环境#30340;教育作用。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到大#33258;然中去,细心观察、体验大自#28982;的美,从而使学生在轻#26494;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30340;学习兴趣,发展学#29983;的想象力和审美能#21147;。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苏霍#22982;林斯基给孩子们编制了二#30334;页《大自然的书》,每一页都给孩#23376;们以极大的兴趣和生动鲜#26126;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美国教育#23398;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也作了探索,#20182;提出“思维起十直接经验的情#22659;”。境引起的学习动机,实施#25945;学计划和评价教学#25104;果。他提倡“做中学”,主张教#23398;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65292;只有通过“做”的过#31243;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35782;。他提出“困难情境一一问题一一#20551;设一一验证一一结论”的五#27493;教学法,从而把情境教#23398;程序化和模式化。杜威#25226;情境教学的理论和#23454;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2290;  
  二、中学历#21490;课堂教学的现状
  从20#19990;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教育#30028;引入凯洛夫的课堂教#23398;模式“复习知识一导入新课一运用#24041;固一布置作业”。这#31181;教学模式在角色地位上突出了#25945;师的主导地位;教学内#23481;上强调以教科书为本,精#35762;多练;教学方法上#20197;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20026;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36890;过记忆、背诵,实现“背#22810;分”。长期以来这#31181;教学模式占据着重要地#20301;。造成历史学习的误区、改#21464;了本应快乐的教学生活、也#24433;响着育人的质量。每每#20146;朋好友问及我所教的#31185;目,在得知是历史后,便慨#21497;:“副科”、“你的#35760;忆一定很好”,有的则告知#65306;我对历史很感兴趣#65292;随即跟你大谈,雍#27491;帝有几个老婆。这些都曾经#26159;学过历史的学生,而他们把#21382;史学科的作用要么#23450;位在高考时凑点分;要么定#20301;在能看得懂历史连续#21095;。中学阶段曾花很大精力背#35829;过的历史知识早已荡然无存,烟消#20113;散。在本人高中历史教学生涯中,#19968;直体验着历史教师#30340;无奈、同情着学生学习历#21490;的痛苦。主要还是老方法教新#25945;材。
  三#12289;中学历史课转变以往教学方#24335;,引进情境教学的必#35201;性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27714;:历史教学密切与现实生活和#31038;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29983;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内容#35774;置体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31354;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21457;展;课程设计中,体现多#26679;化、开放式原则,引导学生发#25381;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65292;转变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转变#25945;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前#25552;。
  (#19968;)从功利角度而言高考命题思#36335;的转变。
  “知识#19982;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24230;价值观”的目标的实现#36824;有相当的差距。“培养#30446;标体现时代的要求”现#38454;段还仅仅是个理想。面对#22914;此情况为了改变原#26377;重记忆、重知识、轻能力的#29366;况,作为风向标的高考#35797;题随之发生了变化#12290;
  高考考试命题《#35828;明》的命题思想是:“#23454;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21147;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32771;核目标,注重考查唯物#21490;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20915;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不再#25304;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而是#37325;视“新材料”“新情景”#30340;创设与运用。答题技巧上#24378;调“独立思考和创造#24615;地解决问题”。研究《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19968;考试历史试题》,以选择题为例,#20840;卷20题选择题,分值60。卷面图文并茂,#26448;料新颖,使人耳目一新。其中直接#25552;出新材料、创设新#24773;境的有15题。以第六#39064;为例:
  1869年,#12298;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65306;“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32463;此例,似不成规矩#12290;……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33267;善也!”材料反映#20986;当时的中国。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A、虽已开放,#20294;人思想还比较保守#12290;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28145;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27665;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21307;学知识
  此题以中国近代历程#20013;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为#36873;择材料,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情景。#36890;过对时人言论材料的呈现,考查#26102;代特征的知识以及获取材料#20449;息的能力,同时涉及到情#24863;价值观的体验。本题内容#22312;教材中没有表述,但它反映了#12298;课标》提出的“了解鸦片战争后中#22269;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24819;历程”的教学要求。
  这种考#26680;对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26032;的要求。在中学历史#30340;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情境的#35774;置,强调学生的感#21463;和体验。过去的“背多分”的规#21017;不再有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22914;果再抱住传统教学#26041;法,死抠课本,不改变学生#25509;受知识的方式,在高考应战中迟#26089;要败下阵来。
  中学历史教师要想在#39640;考考核中有所作为,必#39035;认真落实课改思想,吃#36879;课标精神、更改课堂教学习惯#12290;将情境教学引入历史教学课堂是必#28982;趋势。
  解读《课标#12299;,“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20986;发点和归宿。历史课程目标为#8220;知识与能力”、“过程与#26041;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290;在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是#65306;“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21490;问题”,“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21147;”、“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39064;的能力。”学生学习#21382;史过程是:感知历史#8212;—积累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和#29616;实。感知历史是普通高中历史#23398;习的起点。何谓“感知”?《辞#28023;》的解释是:感觉#21644;知觉的统称。心理学的定义:感知#26159;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35273;和知觉过程。它是认知过程的#24320;端,是人们认识客观#19990;界的最基本的方式。如#26524;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36890;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34920;达出来,信息保持将大#22823;提高。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21490;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感#30693;历史的主阵地。高中历史教师要#22312;课堂教学中用灵活多样#30340;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29983;创设合适的感知历史#30340;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觉#21644;知觉(听觉、感知觉、运动觉#12289;思维等)的参与,#25552;高感知的质量,达到“积#32047;”“理解”的目标。
  #65288;二)历史学科的特点#30340;决定作用。
  “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过的#20107;实。”历史学科是对人类#20197;往的发展进程进行考察和解释的一#38376;学科,历史认识是#20154;们对存在加上他们之前的人类社#20250;发展过程的认识。分析历史学科#21644;历史知识的特点,具有间接#24615;、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24615;等特点。
  历史知识具间接性。历史#30740;究的对象是已经过去了#29978;至消失了的人类活动,对#36825;些研究的对象已经不能#36827;行直接的观察和接触,也不能#20511;助任何技术和手段使其重#28436;和再现,只能依据遗存的材料#36827;行研究。因此,教师在讲述历史#30340;事物时,一般不是进行直接的原#29366;性的展现,而更多#30340;是借助教学材料和语言,来#38388;接地表达历史的事物;#23398;生要了解和认识过往的历史进程,#20063;不能进行直接的接触和实验,只能#20511;助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间接#30340;认识。历史知识的#38388;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24615;、发展性特点,决定了历史#23398;科、历史知识是庞杂的、复杂的#12289;浩瀚的,给初学者留#19979;的较为普遍的学科#21360;象是:多、繁、难。中#23398;生学习历史的普遍的反映是:难背#38590;记、难于理解。新课#31243;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调整为#8220;重大历史问题”。较之过去,#23398;生学习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掌握“#37325;要的历史人物、历#21490;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23637;的基本脉络”,还要提高“获取历#21490;信息的能力”,并形#25104;“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221;,对于把语文、数学、外语、政#27835;、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23398;九门功课都要作为主#35201;科目的高中生来讲#26159;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24341;入情境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思#32771;,创始历史环境无论是#20174;功利角度对学生高#32771;成绩的提高还是从时#20195;要求角度提升学生全面能#21147;都是非常合适的教学方法。#29305;别是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这#19968;教学方式值得广泛地推#24191;。

参考文献


[1] 李#21513;林 《小学语文#24773;境教学一李吉林与青年#25945;师的谈话》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 刘晓#24179;,《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24773;感教育》,载《历史教学研究通#35759;》,1998年12月。
[3] 杨华,《感受#21382;史,激发情趣——浅谈#24773;景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36816;用》载《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12月
[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1版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