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65292;过程和方法,情感、态#24230;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26631;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设#35745;的要求,亦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值#24471;重视的事,特别是“情#24863;、态度、价值观”教学#30446;标的落实,是我们教育最重#35201;的任务“德育”的体现形式,三维#30446;标中的“情感、态度#12289;价值观”教学目标陈述#21644;落实,应该摆在我们每#19968;个语文教师的案头。古诗#25991;是我们实施这一教学目标的#24456;好载体,现在结合#21476;诗文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21476;诗文教学设计中陈述“情感#12289;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26631;的方法要对
在#25105;们设计教学目标时,“情感、态#24230;和价值观”目标陈述是一#20010;难点,但它尤为重要,是我#20204;在实施教学时的一个“靶子”。#36825;个“靶子”不宜树得过多,教学中#30446;标太多就是没有目标。#26641;立“靶子”的行为就#26159;教学设计时的教学目标的陈述#34892;为。“靶子”树立得好不好#20851;系到教学的成败。#26032;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22522;本方式有两大类:#19968;类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30830;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20040;,另一类是采用体验#24615;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36848;学生的心理感受、#20307;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情#24863;、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则适#23452;采用以下两种方法#38472;述:
(一)表现性目标#38472;述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20215;值观”是长期熏陶感染形#25104;的具有稳定性的内在#24515;理素质,因此,一堂#35838;或一段课文的教学很难使#23398;生立即形成某种情感#12289;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学对学生#24773;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漫#38271;的、迂回曲折的过程,它要#27714;语文教师不断设计一些正面情#22659;去反复熏陶、感染学生,从而逐#2749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20215;值观。如《小石潭记》《#30707;壕吏》《送东阳马生#24207;》情感目标可分别设计为:#8220;搜集一篇有关家乡风景的文言文并#20171;绍给其他同学”,“参加小#32452;或班级围绕课文展#24320;的如何处理好爱国与爱家矛盾的#22823;讨论”,“宋濂勤#22859;好学、尊师重道的精神现在还有必#35201;推广吗?”。 认#30693;与行为结合的陈述#26041;法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价#20540;观”目标在操作层面上#19981;易观察和评价的问题,使之显性化#65292;而表现性陈述方法则解决的是“#24773;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周期#19978;较长的问题,使之实效化。
(二)认知#19982;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26684;伦兰德(N.E.Gronland)提出可#20197;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34920;述基本的教学目标,然后用#19968;些可观察的样例行为#26469;使这一目标进一步明#30830;和具体。这样的样例行为,可用#20316;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基本#25945;学目标的依据。比如#37094;道元《三峡》一文的情感目标可#35774;计为: 感受三峡四时的景色,养成热#29233;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古诗#25991;教学授课中“情感、态度#21644;价值观”目标落实#35201;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24577;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应#32467;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24863;染,潜移默化,将其渗透于教学过#31243;之中,这正好体现出在落实“#24773;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的“过#31243;与方法”问题。可从以下几方#38754;入手:
(一)加强朗#35835;教学。
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体#20250;祖国语言的美,感受古代诗文#25991;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感悟出许多#20570;人的道理。这对于学生#30340;人生观、价值观的形#25104;是至关重要的。《论#35821;十则》就不失为这样一个#24456;好的教学典例,朗读#25991;章既可以感受祖国语言的精炼#65292;又可学到很多的做人的道理和#23398;习方法及态度。朗读正好能发挥学#29983;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20010;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27491;所谓“不朗读不足以#20307;会文章的音韵之美#12289;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30340;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19981;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12289;手法之巧”。
(二#65289;重视阅读感受和体#39564;。
每个人#30340;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65292;阅读同一文本就有丰富多彩的个性#24773;感反应。因此,我们应#40723;励并引导学生全方#20301;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24863;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24863;受和体验,使学生受#21040;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65292;而不应以对文本繁琐#30340;分析讲解代替学生丰#23500;的阅读实践。在古诗文教学#26102;,要让学生在经历和“实#36341;”中感受体验文本蕴含的感情#65292;逐步形成一定的态度和正确的#20215;值导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39564;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1、互动中体验:让学生#22312;相互交流、讨论中,在#19981;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文本#24773;感、价值因素。如学习了《陈涉世#23478;》后组织学生就陈胜、吴广秦#26411;农民起义的意义展开#35752;论。
2、情景中体#39564;:在古诗文教学中设#35745;某种情景,让学生#22312;这种情景中做出态度、价值选择#12290;如学习《核舟记》时,#21487;让学生五人分别扮演苏轼、黄庭#22362;、佛印及舟子二人,让学生亲#36523;体验“大苏泛赤壁#8221;,体验这三个历史人#29289;对人生态度和价值。
3、想象中#20307;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24819;象的情景,进而让学#29983;进入想象的情景产生联#24819;和某种体验,如安排学生阅#35835;《观沧海》、《梦游天姥吟#30041;别》、《使至塞上》《破阵子#183;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想象#22840;张浪漫主义作品。
4、实践中体验:让学生#22312;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体验,从#32780;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12289;情感、行为的变化。#22914;学习《醉翁亭记》、《岳阳楼记#12299;、《小石潭记》、等风景游记文#31456;诗词,可组织学生到这些#21517;胜去亲身体验作者的感情。
5、艺术陶冶#20013;体验:组织学生在艺术陶冶#20013;感受体验。如组织#23398;生排演课本剧《晏子使楚》、《#26408;兰辞》等,又比如让#23398;生进行诗歌配乐朗诵,领会#35799;歌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6、多媒体教学中体验:#22810;媒体教学综合运用#20102;音像技术,可以最大限度#22320;给学生以熏陶感染。#22914;学习《口技》可播放现代曲艺节#30446;中有关口技表演的视#39057;,让学生在视听综合技术#30340;教学中感受文本的情感。
如上而言,古诗文教学“情感#12289;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有了#23454;施的“过程和方法”,解决了因#26041;法不当而使该目标落空#30340;问题,在落实程度的检测#26041;面有了恰当的目标陈述#26041;法,解决了教学中有目#26631;而无法检测评价的问题,这样#23601;使古诗文教学“情感#12289;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26032;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真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谈古诗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陈述与落实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