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散思维#26159;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新#24605;维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更#22909;地培养学生的创新#24605;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21019;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21457;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发#25955;思维;方法;能力;培养
教育心#29702;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24605;维。发散思维是指#32771;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32771;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35782;结构和认识框架、#33258;由思考、任意想象#65292;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22810;样的想法和做法。简单的#35828;,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23547;求变异,从多方面寻#27714;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一般#26469;说,设想愈多,发散愈大,创#26032;出现的概率也愈大。可见,创新思#32500;更多的是同发散思维结合在一起的#65292;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36890;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20986;来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29983;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31215;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20998;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12290;笔者认为发散思维能#21147;的培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25163;:
一#12289;从抓“双基”训练入手#65292;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
课#22530;教学是教师有目的#12289;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20859;能力的主要活动。课前,教师#35201;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20934;,精心钻研教材,掌握#25945;材的重点、难点,明确#25945;材在哪些地方要引导和培养学生#30340;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在教学#20013;有计划、有目的地#22521;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
#20363;如,在高二代数解无理不等式#30340;内容中,教材里只出现一个#20363;题,而在高考中无理不等#24335;多次出现,所以有#24517;要对无理不等式进行扩充讲#35299;,但如只讲不等式的等价式#65292;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且对解题要#39046;把握不准。学生的#38169;误主要是遗漏定义域,不问青红#30338;白两边平方,缺乏对#23450;义域限制的意识,导致错#35823;多次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应设#35745;以下题目,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领#24735;解题要领。
例如解#19979;列不等式:(1) ;(2) ;(3); (4);(5)。
#27880;:
(1)领悟解题思路,两边平方去根#21495;,化无理为有理;
(2)学生错解:,#21551;发学生认识错误,学生不难看出#36824;需,从而强调根式定义域的重#35201;性;
(3)针对学生#38169;解:两边平方得出作引导,#23398;生不难得出只需 ,为什么会出#29616;这一情况呢?由于忽视了不等式#30340;性质“ ()”成立的前提是#65307;
(4)注#24847;平方的前提(两边非负)和定义域#65292;引导学生分类讨论得出等#20215;形式。
#20108;、克服思维定势,培养#23398;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27963;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24615;和多面性,是一种#38543;机而行的思维。它是发#23637;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65292;它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12289;正确的做出判断,#20174;而灵活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21150;法。在数学教学中#65292;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21518;,教师往往喜欢用大量的同类#22411;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35782;、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26159;,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22240;为在这种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12289;同一方法,解决的是同一#31867;型的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19981;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65292;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22521;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26159;极为不利的。所以,教#24072;应在教学过程中绷紧克服学生#24605;维定势的这根弦,经常在#27010;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21464;式和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27604;和对比的练习,以消除#23398;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例如,重要不等式的证#26126;:如果,那么,当#19988;仅当时取等号。
在#35777;明之前可首先提出以下问#39064;:
(1)与有何关系?学生一般#33021;通过讨论,得出大小关系#12290;稍加提示(与有何关#31995;)学生不难进行如下#25512;导:。
(2)能否由此命题变出含和#30340;不等式?容易发现,同时加可得#65306;)(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3)能#21542;由此命题变出含与#30340;不等式?容易发现,同时加#21487;得: (当且仅当时,#21462;等号)。
值得注意的#26159;,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不是问#39064;和方法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不#21516;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同一#20010;问题所得到的结论,只是让#23398;生确实意识并掌握从不同角#24230;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25104;富有联想的思维习惯#6529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30340;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起到#25171;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32500;的积极作用。
三#12289;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36827;行发散思维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23572;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就是不拘一格#22320;去分析、研究问题,#23547;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在#35838;堂教学中,要从学生#30340;年龄特征和接受能#21147;出发,从数学教学的#27010;念、语言、问题以及问题的#26465;件、方法、情节等方面#36827;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发散,尽#37327;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讨,从#32780;开拓解题思路,学会分析、研究#38382;题的方法,要选择学生熟#24713;的典型材料,精心指导#23398;生,通过实物感知、观察,并用听#12289;闻、尝试等行之有效的#26041;法去亲身感受,从而#24471;到理性上的启发和联想,使思#32500;活动更加深刻、更广泛。
俗话说:“#20852;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23398;习兴趣,是数学教学中促进发#25955;思维的重要手段。
1.以旧引新,恰#24403;设置前提测评题,以激发学生#25506;求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20171;绍圆周角的概念时,先复习#25552;问角的概念,引出与圆有关#30340;角,如圆心角、圆周角#12289;弦切角等,使学生产生对新#30693;识的求知欲,从而#25552;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设置#24748;念,即创设问题情景,使学#29983;产生疑问
例#22914;,学习“三角形三边#20851;系”时,教师出示三根木棒#65292;问:“以这三根木棒为#19977;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21527;?”接着换掉其中一根木棒,使其#20013;两根长度之和不大于第三根木棒#30340;长度,学生发现这时不能构成#19977;角形,便继续提问#65306;“为什么有的三根棒能构成#19977;角形,有的就不能#21602;?”由此导入新课,#33021;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思考#65292;探其究竟。
#20116;、通过实验,增强发散思维能#21147;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36816;实物、模型、图片等,指导学#29983;亲自操作,可以使几何图#24418;与实物联系起来,#23398;生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65292;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
#20363;如,随着科学技术#30340;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22312;机房里上课一般都是#36816;用多媒体广播系统,#20351;学生在听教师讲完一部分内容#21518;,立即就练习,比原来要听#21518;记下笔记,然后再练习要好得#22810;。而且利用各种电教仪器和#22810;媒体教学的模拟实#39564;,让学生将看实物与动手操作联系#36215;来,运用实验的直观#25945;学方法,锻炼学生自己创#26032;思维的机会。
在实验教学中要#22521;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21147;,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23398;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32771;虑到学生所掌握的知#35782;、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因#32032;,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21457;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24605;维。教师要在分析#25945;材、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有#24847;识地渗透发散思维#30340;思想,并贯穿与整个实验教学#30340;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35774;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发#25955;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要#21046;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27425;的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31243;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31258;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65292;以学生的眼光来审#35270;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些对#25945;师看起来不起眼的问题,对于学#29983;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26032;”的机会。所以要从改革的课堂#25945;学模式入手,注重实验教学与#33021;力的培养,积极合理地使用现代化#25945;学手段,通过加强学生基本技能#19982;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23601;是对学生的发散思#32500;能力的培养。
总之,发散思#32500;能力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24230;、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求得#22810;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26041;式。所以,发散思维能力可以#20174;多方面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28789;活的选择并加以运用,帮助学#29983;不断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12290;
参考文献
[1]张蓓.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雷文搁.心#29702;学[M].北京:高等教育#20986;版社,2004.
Abstract: pergent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one standard of measuring innovative thinking. Therefore,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motivate students to innovate actively,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gent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ve thinking; pergent thinking; methods; ability;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