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195 日期:2023-12-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26032;课标理念提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21512;作研讨,获得知识技#33021;上的提高,满足兴趣#12289;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23398;素养。因此,探究性学习应#36816;而生。本文论述了探究性学#20064;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12290;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65307;数学教学;实施

  新课标理念指导#19979;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20026;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20197;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29616;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20027;探究,合作研讨,主动#21019;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39640;,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38656;要,提高数学素养。这恰恰与探究#24615;学习的目标相符,因此,#25105;们引入了探究性学#20064;这一理念。探究性学习#20013;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29616;的,和接受学习相#27604;,探究学习具有更强#30340;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21644;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26234;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35299;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20064;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数#23398;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学科,#20855;有很强的问题性和#23454;践性,在数学教学中有开展探究#24615;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在探究性学#20064;刚起步的今天,我们数学教学要运#29992;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5292;围绕这一目标,笔者对探究#24615;学习进行了尝试、探#32034;和总结,归纳出以下#20960;个要点:
  一、建立新型师生#20851;系
  在探究性教学中,#25945;师是学习的组织者、#24341;导者、规范者,也应是一名#21442;与者,教师要通过#23545;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21644;规范,使学生能主动探究#12289;大胆发表意见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21147;。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35823;和偏颇时,要引导学#29983;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校正,将机会#30041;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24605;考。同时,教师还应把自己的思#24819;方法教给学生,去培养他们的思#32500;能力,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数#23398;素养。教师要真正成#20026;一位参与者,要以师生平等#30340;理念与学生在平等的交往中#21435;互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20026;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教#24072;还可通过与学生角#33394;互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19997;不苟的作风,进一#27493;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好课堂教学情境的#20851;键在于:教师应该尽力满足学#29983;的情感、动机需求,和学生一起分#20139;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情感满足的愉#24555;,创设恰当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29983;的探索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30340;探索与创造精神、#33258;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290;
  1.问题情境。就#26159;在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使学#29983;想解决,但单纯利用旧知识又#26080;法解决,以引发学生#23545;新知识技能的探索欲望的一种#25945;学方式。如用飞机#27169;型引入角平分线教学、#29992;飘舞的风筝引入轴对称概念#30340;教学;又如教师把#19982;课本配合的课件“24点#8221;游戏引进教学,组织#23398;生进行“24点”#28216;戏比赛。这些情景的创设可#20197;说是丰富多彩,但它不是盲目#30340;,它是围绕教学目标#35774;置的,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26223;中发现问题,进而激发探究问题#21644;解决问题的热情。
  2.情绪情#22659;。创设时要让学生去解决比较复#26434;、具有一定挑战性、尚未解#20915;的问题。当学生不能处理#25945;师提出的问题时,往往需要#25945;师创设情绪情境,形成一定的#25506;究氛围,挑起学生好胜#24515;、好奇心,鼓励或帮助学生#19979;决心来解决问题,并与学生取得#25104;功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体#39564;“发现”、“成功”的#21916;悦。
  三、培养学生善于提#20986;问题
  主动学习的#26680;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20986;问题。爱因斯坦曾#25351;出:“提出一个问#39064;比解决一个问题更#37325;要。”然而,在课#22530;上常常有这样的场面,教师让学#29983;提问,有些学生不是摇#22836;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35848;,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26159;会提问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36827;行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培养#23398;生的提问能力: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1.揭题提问。即当教#24072;揭示课题后,笔者#35201;求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30340;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30830;本课的学习目标。如,在学习#8220;等式的基本性质”时#65292;当揭示课题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25552;问,学生就提出了以下一些#38382;题:“什么是等式的基本性#36136;?”“等式的基本#24615;质有什么用途?”
  2.观察提问。#21363;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28145;刻性、灵活性、敏捷性#12290;如学习同类项时,笔者要求学#29983;认真观察书上的几组同类项#65292;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发#29616;问题:同类项有何#29305;征?两个常数项是不是同类#39033;?
  3.比较#25552;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21644;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20010;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24322;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比较提问#26159;让学生在比较两种事#29289;异同点后提出问题。如在学#20064;了代数式后,学生提出了“什么#26679;的代数式是整式”、#8220;单项式和多项式有#20160;么异同”等问题。
  4.尝试提问#12290;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过#31243;中提出问题。在进行练习时,因为#23398;生们已具有了一定的#25968;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26679;为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提#20379;了可能。因此可培#20859;学生提出可以直接解答难度不大#30340;例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过#31243;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联想提问。两类事物#21487;能是类似的、相近的,可能是对立#30340;,也可能是有因果关#31995;的。联想提问是从一事#29289;想到另一事物而提#20986;问题。如在学习“有理#25968;的除法”时,笔者先复习了有#29702;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再通#36807;几组有理数除法的计算,再启发学#29983;们通过联想,并让他们#25552;出问题,学生通过#35748;真思考,提出了“有理数除法的符#21495;法则和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是否#31867;似?”最后在师生互相讨论后推#23548;出有理数除法的符号法则。
  #22235;、根据需要运用适当的探究形式
  探究的形式#20027;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31350;,即根据自己的经验,用#33258;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31350;、去发现。二是小组合作探究#65292;合作探究能使同学们集思广益,思#32500;互补,思路开阔,使获#24471;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正确。三#26159;班级集体探究。学生在进行探#31350;活动时,对自己独立探#31350;能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让学#29983;进行独立解决;对#29420;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笔#3277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31350;;小组合作还不能#35299;决的问题,笔者就让学生#36827;行全班集中讨论。
  五、#26681;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65292;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1.观察——归纳#12290;即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36807;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20107;物的一般规律。如:观察#19968;组算式:32-12=8×1;52-32=16=8×2;72-52=24=8×3;92-72=8×4……你发现了什#20040;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34920;示这个规律吗?学生通#36807;仔细观察,归纳得出这#20010;规律可用式子(2n 1)2-(2n-1)2=8n。
  2.操#20316;——发现。即在进行教学#27963;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65292;发现规律得出结论#12290;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27010;括能力。
  3.猜想#8212;—验证。即让学生#26681;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26041;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35268;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27963;动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了“两直#32447;平行同位角相等”后,让#23398;生大胆猜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20851;系。同学们通过验证,得出“#20004;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结#35770;。
  4.类比——联想。即#35753;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20197;及联想的思维方法,#27807;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29616;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22914;:学了矩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20004;对角线相等这一知#35782;后,学生们可以推导出:正#26041;形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两对角#32447;也相等;特殊的平#34892;四边形—菱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65292;两对角线也相等。我还启发学生#27880;意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实践证#26126;,经检验,正方形两组对边平行#32780;且相等,两对角线也相等#36825;一结论是正确的,#33777;形两组对边平行而相#31561;,两对角线也相等这一#32467;论是错误的。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综上所述,#31508;者认为,在教学实践#20013;,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22914;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30340;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地#33719;得问题的解决能力,#24182;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65292;让学生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20026;对问题的探索过程;#30001;对知识的认知掌握#36716;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25165;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20013;不断地用探究科学#30340;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25913;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25104;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20174;而获得发展的基础#12290;
参#32771;文献:
[1]黄丽生.#35838;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性#23398;习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25945;学研究,2003(12).
[2]何善亮.促进学生探究#23398;习的理论思考和教学实#36341;[J].教育科学研#31350;,2002(4).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dea advocates that students obtain the improvement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eet the need of interest and sentiment by autonomous inquiry and cooperative discussion, thus to improve mathematics quality. Therefore, inquiry learning emerges because of dema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quiry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inquiry learn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36716;贴于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