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25991;就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有#20851;问题进行论述,力求#20174;中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方#21521;。
关键词:学习动机;#28608;发;语文教学
据多家有关调查,#22312;中学全部课程中,语#25991;课的受欢迎程度不是倒数第一,就#26159;倒数第二。而近年来,我们#22312;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25945;学手段的创新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37327;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长#36275;的进步。可是,如果学#20064;的主体——学生,还是处#20110;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状态的话#65292;那么教学改革的结果最终#36824;是不能让人满意的。因此,#20419;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20064;,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努力探#35752;的一个重大课题。
变被动为主动,首要#30340;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33258;己“要学”、“想学”、“爱#23398;”,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这#19968;点,就事半功倍了。那么怎样#25165;能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32473;以内在的驱策和激励呢?笔者#36827;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25506;索:
一、引导学生认识#35821;文学习的价值,使学生“要学”#35821;文
不少学生,并#19981;是缺乏学好语文的天分,而#26159;由于基础本来就不好,思#24819;又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们错误地认#20026;,学习语文没什么用#65292;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迫于无#22856;的;而学好语文又是#19968;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自#24049;基础差,没那么容易提#39640;;考试时,语文成绩拉#24320;距离相对其他科目#21448;没那么大。既然如此,何不#25226;主要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上,争#21462;用其他学科的优势弥补语文带来#30340;不足呢?
这是传统应试教#32946;的流毒给这部分学生意#35782;上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学生看#19981;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21270;,语文正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22320;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20855;,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4037;具性与人文性的统#19968;,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5105;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科是#22522;础的基础,是百科之母。学理#31185;的学生,学不好语#25991;他们的理科学习也会受到#24433;响,因为语言的训练,不仅关系#21040;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关乎到#20998;析和研究问题能力#30340;提高。所以语文对他们来说,并不#26159;学习之累,而是有效#30340;学习助力。至于文科生,那更是#29702;所当然的事了。
如果从全面塑#36896;学生人格来看,语文科#20063;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语文#20013;有大量思想与艺术#20465;佳的文学作品。社会#36827;步了,生活水平提高#20102;,然而生活依旧阴晴圆缺#65292;依旧悲欢离合,生#27963;中作为“本质”的东#35199;是不变的。文学与人生息#24687;相通的,因此,即使到了今#22825;,在关键的时刻,文学依#28982;能给我们以希望和勇气#12290;当今学生面临的困惑越来越#22810;,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对未来#30340;茫然,对人性的困惑…#8230;所有的这些,或许当我们沉下心#26469;阅读文学作品,与过#26469;人进行精神交流时,都#20250;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方向与答#26696;。
这正是语文#23398;习的价值。学会使用祖国的语#35328;,能为以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打#22909;基础;更重要的是#25105;们能从中获取了思考人生、#24863;悟人生的能力以及分析判#26029;是非的能力。
#24341;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语文学习#30340;价值,使他们自觉主动的#25509;近语文,“要学”语文,是激#21457;学生语文学习动机#30340;一个先决条件。
在此基础上#65292;提高语文课的吸引力,引#20837;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28909;情和欲望,进而触#30896;学生心中的情感之弦,实现从理性#30340;“我要学”到感性#30340;“我想学”和“我爱学”#30340;转变。
二#12289;提高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想#23398;”语文
#30001;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中#23398;语文“考什么教什么”、“怎#20040;考怎么教”,师生都围绕着各#31181;各样的标准化试题转。这使得最#20855;“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失去了活#30340;灵魂,使得丰满有#28789;气的语文课,被活生生地剥掉了血#32905;,只剩下骨头。语文#35838;失去了吸引力,学生自然不想学。#22240;此,提高语文课的吸引力是激#21457;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关键。
1.凸显语文的#20154;文性特征
语#25991;富含人文性因素。#25945;师要善于挖掘当中美的内容,对学#29983;进行审美教育,这不但#21487;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美感、#31215;极的情感和完善的人#26684;,也能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激#21457;学生的学习动机。#35821;文教材中的审美内容有很#22810;,其中包括以下这几点#65306;
其一,意境美。自然#32654;景是作家写作的一大内容。韦应#2928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33311;自横” 幽深、恬#28129;;王唯“大漠孤烟直,黄河#33853;日圆”苍茫辽阔;苏东#22369;“大江东去”雄浑壮#38420;……这些自然美景#26080;不渗透、浸染着作者的感情。引导#23398;生由景入情,教学时我们可以运#29992;“读想法”,让学生在读中感,#22312;读中悟,把抽象的语言#21270;作美丽的画印入脑海。
#20854;二,形象美。文学作品通过形象#34920;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其#20013;最为重要的是人物#24418;象。中学语文教材中有#30528;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24418;象有着美好的情操和人格。英勇善#25112;的花木兰;鞠躬尽#30209;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虽败犹荣#65292;灵魂高贵的斯科特探险#38431;员们……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形#35937;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2290;因为认识这些生活#20013;很少见、甚至不可能见到#30340;形象,可以极大地满#36275;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丰富学#29983;的阅历,同时激发#23398;生追求高尚的人生和崇高的#29702;想。
#20854;三,情感美。语文教材中有#24456;多篇目都是充满激情的文学作品#12290;李密的《陈情表》#65292;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26085;,祖母无臣,无以终余#24180;。祖孙二人,更相为#21629;”的拳拳絮语,恳切动人;#26519;觉民的《与妻书》,充满#20102;牺牲一已、换取全#22269;同胞自由幸福的革命精#31070;,大义凛然,言词恳切,读之痛#24443;肺腑;朱自清的《背影》朴实恬淡#30340;语言背后隐藏无限的愧疚与深#24773;,读来回肠荡气。引导学生领悟#36825;些人间挚情,必能引起学生心灵的#38663;动,从而净化心灵#65292;走向高贵。
2.激活学生的#24605;维
#25226;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更坏的#26159;根据教参把结论念下来,让学生笔#35760;。这样的方法,不#20294;把课堂应有的活跃扼杀#20102;,更糟糕的是把学生#23545;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扼杀了——谁也#19981;会认为当“留声机”是一件有趣的#20107;。要提高课堂吸引力#65292;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笔者#35748;为,设置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是#19968;个很有效的方法。
当#28982;,这远非变“满堂灌”为“满堂问#8221;就可以达到的。其中关#38190;在于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的#20215;值,有思维的深度。深入研究#25991;本,找寻文中不和谐的#38899;符,或矛盾的语句,或反常的说#27861;,在这些关键处做#25991;章往往是设置有思#32771;价值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激活学生思维,#25945;师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广阔想象#31354;间的问题。如《我的叔#21460;于勒》中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24819;,如果于勒并非穷困潦倒而#26159;发了大财,衣锦还乡#65292;那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会各有怎样#30340;表现?在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30340;感知后,从相反的方#21521;提出了这个问题,充#28385;了想象的刺激,定能使学生#30340;思想活跃起来,使课堂#26356;加精彩。
苏霍姆林斯#22522;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34892;教育的基石。”教师的#25945;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具#26377;以人格培育人格,#20197;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教师要不#26029;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23436;善的形象,善于运#29992;“情感教育”,使学生“亲#20854;师,信其道”,使教学别开生#38754;,生气盎然。教师要学习和积累各#31181;知识,丰富和充实自#24049;,未雨绸缪,有了#28145;厚的功底,在课堂上才能出口成#31456;,左右逢源,得心应手。#23545;语文老师来说造诣越深#65292;讲课时就越能深入浅出,#20837;木三分,引人入胜。教师要不断地#26356;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65292;善于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37319;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并#20805;分调动知识积累,进行绘声绘色#30340;艺术传授,达到理#24819;的教学效果。尤其值得一提#30340;是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30340;语言修养。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23453;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28789;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22522;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28165;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26415;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36133;。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20048;,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25233;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35328;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24320;拔;有时如绵绵春雨,#28363;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21315;里。“情动于中而溢于言#34920;”,饱含情感的语言才能成#20026;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20652;化剂,才能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30340;功效。教师还要真诚#24179;等对待学生,创造出#29983;动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才#26377;利于与学生进行双#21521;交流,提高语文课堂的#21560;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26426;。
三、引入激#21169;机制,使学生体验成功,“#29233;学”语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20256;授本领,而在于激励、#21796;醒和鼓舞。”然而在现实中,#19981;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劳动#20215;值(包括课堂发言、#35838;内外作业、考查考试#31561;)肯定得少,否定得多;表扬得#23569;,批评得多。久而久之,学生逐渐#20135;生自卑心理,失去了语文学习#30340;信心和兴趣。因此,#24341;入激励机制,充分尊#37325;学生、相信学生,给学#29983;提供成功的机会,提高#20854;自信心,对强化学生的语#25991;学习动机起到不容忽视#30340;作用。
1.调整语文课堂的#25945;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29992;
传统的教#23398;中,教师高高在上,学生#27491;襟危坐;教师唱主角,学生当#21548;众。随着现代科技#30340;发展,人们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36884;径。单一、陈旧的课堂形式已经#20351;学生腻烦。教师何不#36864;居“二线”,让学#29983;充当学习的主人呢?在上《罗布泊#65292;消逝的仙湖》一课时,笔者尝试#25226;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20998;成四个小组,通过钻研课#26412;、查阅资料分别完#25104;“罗布泊今昔对比”、“文章写#27861;探究”、“看看我们的世界”、“#29615;保宣言、警语创作”四#20010;板块,并在课堂上展示#12290;而教师只是在准备的过程中给#20104;学生方向性的指导。这样#30340;尝试不但没有影响#23398;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65292;相反还使学生学得更#20027;动,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掌握得#26356;牢固。
2.#24320;展课外活动,调动一切激#21169;手段,肯定学生的劳#21160;价值
以#24448;的教学中“一切为了考试”,课堂#25104;了少数学生的舞台,而大部分的#23398;生却是灰溜溜的。其实,语文#26159;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25945;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和创设#26356;多的语文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36341;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12290;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22810;样,如办主题报纸、朗诵会#12289;讲演比赛、征文比赛、#21442;观访问、成立文学社等等。在#27963;动中,教师努力挖掘学生的每一#20010;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21147;表扬。学生投身其中,兴味盎然,#24773;绪愉悦,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12290;
按照B.F斯金#32435;的强化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如果#24471;到奖励,该行为就#20250;趋向重复;反之,则会减少重复。#28608;励作为一种正强化,不但可以#28385;足学生的各种需要,#32780;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23398;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学习热情#21644;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对于学生语#25991;学习乃至其他科目,甚至他们#30340;人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语文本是充满魅#21147;的学科,语文课堂本是充满情感感#26579;力与思维冲击力的时光。教师#35201;善于通过晓之以理#12289;动之以情的教育,#28608;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让学#29983;充分体验语文之美,#22312;语文的世界中翱翔。
#21442;考文献:
[1]王克先.学习心#29702;学[M].福州:福建少#24180;儿童出版社,1987.
[2]教育部.#35821;文课程标准解读[S].武#27721;: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黄赐义.#23454;施新课程的困惑与#24605;考[J].语文教学#36890;讯(初中刊),2004(9).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ws some lights on the stimul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hoping to probe into the directio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learning motivation; stimulation; Chine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