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所#30740;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25351;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29420;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25324;发现新事物、提出新#35268;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38382;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26524;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者前所未#26377;。但对于思维主体来说#65292;一定是首次发现或者#26159;超越常规的思考。创造思维是创造#21147;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24322;性、批判性等思维特#24449;。这种思维能力,正常人通#36807;培养创造性人格、#21457;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独创性#32780;具备。本文将从这#19977;个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如何逐步#22521;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而简单#35848;谈。
一、#22521;养学生的创造性人#26684;
知#35782;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21147;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29983;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23398;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 使学生具有永不#29060;灭的创新欲望。
#35201;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65292;首先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21644;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36827;行有意识、有意义的#21019;新活动,才可能达#21040;创新的目的。中国具#26377;几千年辉煌灿烂的历#21490;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28385;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20123;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甚#33267;是无意义的。但对于学生来说,#21364;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26159;一种好奇心的满足。故此,#19981;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24188;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21333;地禁止和否定,都要#32473;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20174;而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21019;新欲望。
2、 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24378;意志。
创新就预示着#39118;险。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21151;,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26032;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38590;,人们只有具备百折#19981;挠的坚强意志,始终#19981;一的坚持创新,才可能获得#21019;新的硕果。培养学生#22362;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21382;史学科的优势。人类#21382;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32463;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25968;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30340;。另外,在近代史上,#26080;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30340;斗争,在经历无数次#30340;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21629;才取得成功。这些史实都能在学生#30340;心灵深处产生震撼 #65292;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21319;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21697;质。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24605;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32469;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的#36807;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30340;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65292;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24182;没有足够的重视,#36825;就需要历史教师在#25945;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21490;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27963;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30340;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作#24615;思维。
一个#23398;生在历史小论文中#36890;过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23682;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展#24320;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24819;”,指出林则徐视死#22914;归的力量源泉来自“中华#27665;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22269;之心”。接着“逆向联#24819;”,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39038;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渣滓#12290;还展开“横向联想”,#32852;想到当今的青年学#29983;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20255;大传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12290;由一位历史人物,这位同#23398;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20307;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29305;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20250;极大地提高学生思#32500;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24615;
思维的#29420;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27861;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24605;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29420;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65292;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25552;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25104;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20986;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36884;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30340;需要。
历史教学中#65292;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30340;见解。一个学生在#12298;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20013;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26159;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12290;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26159;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21487;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20998;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24456;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32780;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36807;程中,我们应引导他#20204;善于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21516;的见解,求得解决,这样才能#36827;步。
2、 鼓励学生标新#31435;异
“标#26032;”和“立异”都是一种#21019;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25954;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20859;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35201;从思想上引导学生#65292;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23398;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20043;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30693;识的可能,树立敢#20110;“班门弄斧”“异#24819;天开”的思想。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27665;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29616;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21363;让学生变被动接受#20026;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26631;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24322;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36825;些,教师如果简单加#20197;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32034;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35880;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实上,只#26377;犯过“错误”,才能改#27491;错误,才能逐步具备创造性思维品#36136;。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26631;新立异,一定要加#20197;保护。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