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30340;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38754;的语感能力。”可见,#35821;文教学应以语感教学为中心。语感#26159;左右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质#37327;和效率的杠杆,在言语活动#20013;起关健作用。语文教学#30340;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29702;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65292;而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这就#35201;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感教#23398;时,要注意方法,注重效#26524;。
(一#65289;充分发挥语文课本在培养语#24863;上的凭借功能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23398;的主要凭借,也是进行语感培养#30340;主要训练材料。语文#35838;本所选的文章和作品中#24448;往有很多意蕴丰富、文理清晰、情#24605;隽永、文辞斐然的段落,这些段落#38598;中地浓缩了许多言语和章法的知#35782;。首先,这些段落的文#20307;特点非常明显。通常是#20197;一种表达方式为主,综合使用多#31181;表达方式。其次,在典范的段#33853;中,词句使用、句群#32452;织、修辞手段、逻辑联#31995;,都具有“无可移易”的特#28857;。通过“移易”的方法把对#20016;富多彩的言语现象#30340;感受上升到语言理性的高度#65292;在品悟、积累中实现对语言规#24459;的把握。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20805;分借鉴课本中语言学家和#20316;家谈语言运用和欣赏品评语言的#35838;文,以此作为培养语感的指导。#26356;要充分利用课文后“思#32771;和练习题”中有助于培养学生#35821;感的训练内容,将它们分门别类重#26032;组合,形成一个从#21021;级到高级的语感训练#39064;序列,让学生循序训#32451;渐次提高语感能力。
(二#65289;指导学生加强诵读
语感实践的#26680;心是多读,要有声读,有声#38405;读法主要有朗读、吟诵、背诵等#12290;
1、朗读。朗读是#24863;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24471;语言美感的一项主要语#24863;实践。学生在朗读中#39035;调动所有的感官,#8220;目视”、“口诵”、“耳听”、#8220;心惟”。这是一个综合的心#29702;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35201;注意采用富有感情的范#35835;、名家示范朗读声像#24102;等作“导读”,让#23398;生听出重音、停顿、声调、语气等#21464;化带来的语义和感情色#24425;的变化,使他们掌握#26391;读的技巧,懂得重音、停顿、语速#12289;语调等要领。
2、吟诵。吟诵就#26159;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20064;方法,也即叶圣陶先生所谓“美读#8221;。吟是吟唱,拖长腔调,夸#24352;抑扬,突出韵律;诵即诵读,#35762;究腔调节奏。吟诵适用于#25105;国古代诗文和现代美文#30340;朗读。吟诵必须以理解为#20808;,错综地使用高低、缓急的语#35843;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65292;委婉处还他个委婉#8221;。通过吟诵,让学生#36798;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20854;情,耳醉其声的审#32654;境界。
3、背#35829;。背诵是积累、吸#25910;和形成正确语感的重要手段。它#23545;熟悉教材、巩固字词知识#12289;加强课文理解均有#31215;极的独特作用。学#29983;在反复的背诵过程中,把背诵的东#35199;完全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后#65292;在阅读中遇到同样的语言就会#36805;即“同化”“顺应”,而形成#23545;言语作品正确丰富的理解#21147;,说话作文也易达到#24212;口应笔而出,思如泉#28044;、滔滔不绝的境地。
(三)引导学生#29702;解语言在语境中的#24847;义和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23398;面对的是大量的具有动态化#20010;性色彩的语言。语#24863;,说到底是语境之感。#22240;此,培养语感,重点应是引导#23398;生分析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20041;,以帮助学生提高言语交际运用能#21147;。语境分为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22659;。
1、#20998;析言辞语境中词句的#29305;定含义。所谓言辞语#22659;是指由上下文构成的一种言语#31995;统。一个词、一句话#12289;一段话,其意义的确#23450;性、丰富性,只有放到其上下#25991;构成的言辞语境中去才#33021;做出正确的推断。下面#20004;个例子都选自《为了忘却的记#24565;》:
①他#30340;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20182;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19988;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23389;孺,觉得好像也有#20123;这模样的。
②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65292;终于也敢和女性的#21516;乡或朋友一同走路了,但那距#31163;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
①、②中的“#36802;”都不是字典意义上的#8220;迂腐”义。①中的“迂”指#26041;孝孺式的“迂”,#26159;从坚守节操上说的,故而包含执#33879;一意,不随时俗的意思。②#20013;的“迂’则是从道德观念#19978;说的,在文中有不开#36890;、不灵活的意思。
2、#20998;析非言辞语境中词句的特定含义。#38750;言辞语境包括主观语#22659;和客观语境。例如《#23567;桔灯》中写天黑了小姑娘送“我#8221;一盏小桔灯,“我赞赏地接过#26469;,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22806;,我不知道说什么好#65292;她好像安慰我似的说:#8216;不久,爸爸一定会#22238;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29992;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21040;我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8217;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20869;。”教学这段文章#65292;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分析言语#23454;践主体小姑娘的主观#35821;境,即她安慰我的言行中#34920;现出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31070;;还要引导学生明了她言语行为发#29983;时的客观语境:国民党反动派黑暗#32479;治下人民所遭受的苦难#12290;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35299;小姑娘所说“我们大家#20063;都好了”这句话的隐含意义是#65306;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不会#22826;长了,我们就要得解放了,那时全#22269;人民都会过上幸福生活。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25351;导学生筛选分析文章中的关键#35821;句
筛选分析#20851;键语句,揣摩理解其意义#65292;体会深悟其韵味,#23454;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言语#26448;料的特点入手,去探索语言表#24847;的规律,又从语言规#24459;透视语言特征。
1、揣摩#65292;就是回想,主要指关键#35821;句反复地思考推求#12290;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19968;遍未必能理解得透,必#39035;多揣摩。叶老以阅读《孔乙己》#20026;例说:故事是从“才可以#31505;几声”说起,以下一连串说到#31505;:孔乙己一到,“所#26377;喝酒的人便看着他#31505;;众人都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24555;活的空气”,说了两回,#22312;这些时候,小伙计“可以附和着笑#8221;,掌柜像许多酒客一样,问孔乙#24049;一些话,“引人发笑”;此外#36824;有好几处谈到笑。注意到这一点#65292;就会揣摩到“孔乙己#26159;这样使人快活,可#26159;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21477;话是全篇的重心所在,这篇小#35828;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笑”#30340;背后有何含义呢?叶#32769;分析道:“这不是表明孔乙己的存#22312;只能作为供人取笑的对象吗?”#8220;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31995;,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20026;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地步,#19981;是可以想到很多吗?”可#35265;多揣摩才能理解得透#65292;才能把蓄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36259;都体会出来。
2、推敲,就是咬文嚼#23383;,或者说比较,主要指对文章字#35789;句的品味。叶圣陶指出#65292;阅读“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35201;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38388;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例#22914;:
① #12298;风景谈》中“这时候#24573;然从山上长出两支牛角#26469;,随即牛的全身也出#29616;,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
②#12298;荷花淀》中“她们看见不#36828;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19979;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38271;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
两例中都用了一个非常普通的#23383;眼“长”,却都“用常#24471;奇”,达到了不可移易的境地。①#37324;为什么不用“出现”、#8220;显出”、“露出”等词语#65292;而用“长出”呢?仔细比较推敲#65292;就能悟出:描写山脊上慢慢出#29616;牛和人的剪影,用一个“长”#23383;表现牛角在夜色中、山峦#19978;慢慢出现的渐变过程,最为准确#65292;也极新鲜。②中的“#38271;”字是否可换上别的#23383;眼,如“淹”、“没”#12289;“浸”、“泡”等呢#65311;经过反复体味,就能悟到:“#38271;”在这里是“生根”的意思,也#23601;是说,隐蔽的游击战士像#19968;株莲荷似的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65292;不可动摇。这样就生动#22320;表现了游击战士在伏击日寇#26102;那种专注、镇静的神情,#22362;定挺拔、稳如泰山的英#38596;风度。如此咬文嚼字,通过对#35821;感点进行增、删、改,精细感受语#35328;内蕴的特有情味和色调,#33258;能提高语感。
3、触发,就是联想,#23601;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20182;的事;或者读书时#23545;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同平日所#35835;过的书中某一处有关系,引#36215;顿悟和触发。触发可从用文字写#25104;的书中获得,也可从生#27963;中获得。教学中引导学生#32852;想时,应启发学生或切己#20307;察,或由此及彼,或#30001;近及远,真正做到触类旁通,#34701;会贯通。
4、鉴赏#65292;主要就是想象。叶圣陶说,想#35937;是鉴赏的重要条件,#24819;像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21457;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驱遣#30528;想象去鉴赏,以把握作品的形象#65292;进入作品的意境,#23454;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26159;获得语感的关键。例#22914;《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39536;蜡象”两句,作者把#31215;雪的“山”和“原”比作“银#34503;”和“蜡象”,用“#33310;”和“驰”赋予“山”和#8220;原”以生命,化静为动#65292;使形象飞动鲜活。启发学生扣#20303;这些语言去想象,必能在脑中呈#29616;出这样一幅奇伟绝#22937;的形象画面。学生在领#30053;雪景图画美的同时,还能体味#21040;雪景图背后诗人那敢于#19982;无争高下的无畏气概和#26007;争性格。
(五)引#23548;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
标点符号#34429;然是书面语言里的#36741;助工具,但它不仅具有语法功能#65292;而且往往还具修辞#21151;能,各种标点在文章#20013;都能参与情感的表达#12290;
例如《为#20102;忘却的记念》一文#37324;“原来如此……”中感叹号十#20998;明确有力地控诉了反#21160;派杀害柔石等人的#27531;忍凶险,也包含着作者对为#27491;义事业献身的青年作家深切而#28861;烈的惋惜和悼念之情。#29305;别是句中省略号的使用#65292;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20854;中既有无限的悲愤,又有刻#39592;的仇恨;既有极度#30340;同情,也有进一步的觉醒。多义#30340;内容尽在省略号中包含无遗。再如#12298;荷花淀》一文里“你走,我不栏#20320;。家里怎么办?”中的句号#22914;果改为远号,那么水生嫂支持丈#22827;参军是假,拖后腿是真。采用句号#24773;形就大不一样了:一方面#65292;水生嫂深明大义,支#25345;丈夫参军;另一方面又#38656;要丈夫的理解,需要丈夫的#29233;怜。一个句号的准确使用,#25581;示了水生嫂深明大#20041;、温柔而多情的性格#29305;征。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六)注重语感迁移
#35821;感迁移是指将阅读中习得的#35821;感运用到说写的语言表达之#20013;。如复述课文的练#20064;,可要求学生在复述时#20445;留原作中优美精练的语言,注意用#35789;、表达、语速等。这样做,就是#22312;迁移中培养锻炼学#29983;语言的正误感、畅#36798;感、节奏感。再如#22312;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20223;写,让学生在仿写中将优秀#30340;言语材料及其特点内化为自#24049;的语言认识。<
浅谈语感教学的方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