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082 日期:2023-12-12 来源:论文网
摘要:物理规#24459;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29702;论的中心环节,是物理教学#30340;核心之一。本文结#21512;笔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39564;,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20309;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关键词: 物理规律 教#23398;
  物理规#24459;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间的#30456;互制约关系,反映在一#23450;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它#26159;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23481;,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32445;.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29983;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29615;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20043;一。怎样才能搞好规律#25945;学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物理#25945;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19968;、创设发现问题、#25506;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20064;物理规律,首先需#35201;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22240;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应给学#29983;创设一个便于发现问题#30340;物理环境。在中学#38454;段,主要是通过观察#12289;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29983;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38382;题,有时也可以从#23545;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展开中发现问#39064;。另一方面,创设的#29289;理环境要有利于引#23548;学生探索规律。例如使学生#33719;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21644;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38382;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39064;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创设的#29289;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23398;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带领学生探索物理#35268;律
  在学#29983;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29366;态下,教师要利用#21508;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29702;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30340;形成过程,建立新#26087;知识的链接。如在牛顿第二定律#30340;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21152;速度与力的关系以#21450;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4471;出在质量一定的条#20214;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12289;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19982;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25945;师指导学生总结加#36895;度、外力和质量的关系#65292;归纳出牛顿第二定#24459;。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31435;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才能较深#21051;地理解物理规律、领悟其物#29702;含义。
  另一#26041;面,向学生呈现物理规#24459;内容 时不但要#20934;确,而且对一些关#38190;字词应加以突出,#32473;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22815;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31867;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27604;较,建立类比联系,加深#23545;物理规律的理解。
  #19977;.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29702;意义
  在规律的教#23398;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物#29702;意义,防止死记硬背。物理规律的#34920;达形式主要有两种:#19968;种是文字语言,另一种是数学语言#65292;即公式。对物理规律的#25991;字表述,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34892;分析、研究、并对#23427;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65292;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25110;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26469;”,“灌”给学生,然后再#36880;字逐句解释和说明。只#26377;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30340;含义。例如,牛顿第#19968;定律 “一切物体#2231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20505;,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5110;静止状态。”在理解时#65292;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20307;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还要理解“#25110;”这个字的含义。#8220;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速#30452;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65292;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65292;它就保持匀速直线#36816;动状态;如果原来是#38745;止的,它就保持静止状态。
  对于用#25968;学语言即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24212;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29702;解公式中所表示的#29289;理量之间的数量关#31995;,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24230;加以理解。如,对电#22330;中同一点而言,不#33021;说场强E与电场力F#25104;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因#20026;场强E由电场和电场中该点#30340;位置决定。
  四 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20214;和范围 转#36148;于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29289;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26465;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65292;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36229;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19981;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65294;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19968;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29702;规律,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29289;理规律教学中,要使学生明#30830;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65292;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31350;和解决问题。例如#21160;量守恒定律,它的成立#26465;件是,所研究的系统不受外力或者#25152;受外力的合力为零,#36825;属基准条件。如果系统#21463;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为零,其动量是不守恒的#65292;但可能有两种情形:其一,系#32479;中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F#20869;远大于F外(或F合#65289;,该系统的动量可#30475;作是守恒的,其条件属近#20284;条件;其二,选定#30452;角坐标系后,将不#22312;坐标轴上的外力各自沿x轴#21644;y轴进行正交分解,#33509;沿某一坐标轴(如x轴#65289;的各个外力(含分力#65289;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轴方#21521;上的动量守恒,其条#20214;属分动量守恒条件。#21160;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36941;适用的基本定律之一,#23427;适用于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25104;的系统;它不但能解#20915;低速运动问题,而且能解决#39640;速运动问题;不但#36866;用于宏观物体,而且适用于#30005;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12290;此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30456;互作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12290;
  第五,加强应用物理规律解#20915;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物理规律#26469;源于物理现象,反过来应用于实际#38382;题,学习物理规律#30340;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35268;律解决实际问题,#21516;时,通过运用,还能检验学生#23545;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加深#23545;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规律教学中,#19968;方面要选择恰当的物理问#39064;,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24490;序渐进、反复多次地进#34892;训练,使学生结合对#23454;际问题的讨论,深化#12289;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36880;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24605;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24341;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31995;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20064;物理规律,经常用学#36807;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26377;关的现象,通过训练,使#23398;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21644;表达.对于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35299;决实际问题,要逐#27493;训练学生运用分析、解#20915;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学#20250;正确地运用数学解决物#29702;问题
  最后指出#65292;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必#39035;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使学生对#35268;律的认识要有一个由浅入深,逐#27493;深化、提高的过程。只#26377;这样,才能有效地#25351;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24605;维能力。
#21442;考文献
1.#20154;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39640;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3
2#65294;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25945;育出版社,1996.167.
3.南冲.中学物理#25945;学研究[M].北京:海#28526;出版社,1993.09.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