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知识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061 日期:2023-12-12 来源:论文网
  [摘要]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35821;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19968;定的科学化手段,基础教育阶#27573;的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的#25351;导,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来沟通#21644;提高。语文课程知#35782;教学应注重在语文实#36341;活动中对语文规律的归纳,注#37325;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综#21512;应用和感受体验。
  [#20851;键词] 语文课程;#30693;识系统;综合实践;感受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6631;准(实验稿)》(#20197;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8220;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31995;统和完整”,并且取消了在原来语#25991;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22522;础知识”这一专门#26465;目。这在语文教育界引起#20102;较大的争议。在课程改革背景下#65292;我们如何看待语文知识问题#65311;要不要廓清语文知识的范围、层#27425;,让师生有一个清#26224;的认识?语文知识如何进行教学?#36825;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20110;我们更好地认识课程改革背景#19979;的语文知识教学。
  
#12288; 一、语文知识教学是一个复#26434;的问题
  
  (一#65289;语文知识系统本身存在缺#38519;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材#37117;是文选型教材,没有形#25104;完整的教材价值体#31995;,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教材价值。#21576;现在师生面前的教材实际上#21482;是“素材型”的教学用书,#32780;不是具有明确价值体系的#35821;文教材。一篇选文的教#23398;不仅包括文章内容、文体知#35782;、相关语文知识等教#23398;内容,还要进行阅读训练、写#20316;训练、听说训练,还#35201;渗透思想教育和审美#25945;育。“语文课程体系不是学科性的#65292;整个教学不是引导学生对某个#23398;科对象的认识,所以#35821;文课程不可能像数学、物理等课#31243;那样直接依靠本学科的知识系#32479;来支撑,通常采取的是文选式的#23433;排。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19968;个相对应的成熟的学科基础#20043;上的,与之相对应#30340;学科为本学科课程的理#35770;建构提供了系统、准#30830;、明晰的基本结构。现在#30340;语文课程主要是偏重于从#25991;献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我们#20063;确实拿不出一套真正为#20013;学语文教学所学的语文系统#30693;识。”[1]
  语文是基础学#31185;的基础,任何学科都要#20973;借语文来学习。因此,学习#35821;文就必须把与语文有#20851;联的其他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一#36215;扯进来,不分彼此,这#20351;得语文教学面临的第#19968;大难题就是如何从广义文化#27963;动及其作品中分剥#20986;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哪#19968;门课程能够在现代教学体系中作#20026;一门课程而存在,却又#33021;离开一个完整的知识体#31995;而展开它的教学过程。”[1]
 #12288;(二)混淆语言自身规#24459;与语文学习规律的界限
 #12288;我国针对语文学习的语言学系#32479;研究开始于马建忠的《#39532;氏文通》,然而以后语言学#25152;走的道路,尤其是建#22269;以后却越来越往纯#23398;科的方向发展,以至#20110;进入教学的不是针对语文能力#21457;展所需要的知识,而是简单地把#23398;科性的知识转移到#20102;语文教学中。这种简单地把语#35328;自身规律等同于语言学习的规律,#36896;成了语文知识在教#23398;中的尴尬局面,人们普遍觉得现有#30340;语文知识没有用。语文教学一直存#22312;着一种以研究语文取代学习#35821;文的倾向。它重理解#65292;轻分析;重分析研究,轻语文#23454;践;追求讲深讲透#65292;忽视自悟自得。不错,#20174;理性上掌握语文规律#21487;以增强理解和运用#35821;文的自觉性,但如果没有大量语#35328;材料的积累和反复的语文实践#27963;动,要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26159;不可能的。
  张志公先生说:#35821;法研究的实用意义表现在对#20154;们语言实践的指导上,就是说#65292;语法研究能够帮助人们#27491;确地使用语言,语文教学必须#25945;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32437;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20110;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29992;能力,不容许离开这种训练#21435;空讲大道理,空讲#29702;论知识。周祖谟先生#20063;说:科学研究的成果对#20110;教学应当有极大的实践意义,#21487;是一般只讲语法,只#26159;搬弄术语,没有从使用语言的人#24605;想感情方面着眼是不够的。[2] 199
  (三)对#35821;文知识概念进行分解性的#25805;作
  现#26377;的一些语文知识不能说#23436;全不能在语文教学中起作用,问题#22312;于如何运用它。由于#35821;文基础知识的构成涉及一定的文字#23398;、语法学、文章学#12289;文学、文艺学理论,容易#25226;它教成理论课和知#35782;课,为讲知识而讲知识#65292;以致教学过程出现死记#30828;背概念术语的现象。这种理#35770;脱离实践的单纯知识#25945;学无益于语文能力的#35757;练与养成。
  受西方工具理性#12289;分析科学的影响,语文教学以文#26412;为中心,机械地按字#35789;句段语修逻文等理#35770;知识系列进行组装拆解,并把#36825;些知识当作语文教学目#26631;的唯一着眼点,导致语文教育价值#23450;位的片面化和教学操作上的异#21270;现象。语文教学绝不能#26080;视言语作品鲜活的生命#21147;,把一篇篇充满活力的课文#29992;异常冷静的、合乎#8220;科学”的手段一一分解,以理性#30693;识取代直观感受,以训练代替体验#12290;如果这样,语文整体的美以及#20869;外和谐的诗意将荡然无#23384;,活生生的语文也就成#20102;解剖台上的“器官”,有趣的#25945;学就会变成一种无#21619;的操作行为。任何试图通过某#20010;部分的学习或训练来达到#35821;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只能#26159;以学生发展的不平衡为代价。语#25991;教学是一个整体,语文#30693;识系统是由许多组成部#20998;构成的。一个个彼此分离、孤#31435;的知识单元难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35748;识,难以形成更深入、更全面#30340;认识。缺乏整体的教学不可能求#24471;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65292;唯有相关的整体教学才能使学生#24418;成完整的人格。
  
 #12288;二、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知识#25945;学
  
#12288; (一)语文基础#30693;识教学需要一定的科#23398;化手段
  语文能力#22266;然有可能在大量的积累和实践中#20197;语感的方式发展起#26469;,但这种内隐式的#23398;习无疑是在黑暗中摸索#12290;内隐式学习本身速度较慢,#38656;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尝试才能成功#12290;早在一百多年前,《马氏#25991;通》的作者马建忠#20808;生就痛感“蒙子入塾”“终日#20234;吾”“只是循其当然而#19981;求其所以然”“及稍长#65292;则为之师者”只能“就#20070;衍说”,如果涉及到#19968;些语言文字的规律#24615;现象,不仅塾师“昧然”,连#8220;一二经师”也只能说“#27492;在神而明之矣,未可以言传也”,#22240;而以“十余年力索之功”完#25104;《文通》一书,希望“#32780;后啻蒙入塾能循是而学文焉,#20854;成就之速无逊于西人”。[3] 人类语言#30340;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创造#31215;累的语汇和交际的方式也越来#36234;多,思想文化的积#28096;也越来越丰厚,科学概念越来越#20005;谨、复杂、系统,只靠一种自发#30340;感性的无明确目的无#35745;划的学习,学习的效果#24448;往是不规范的、低效的。
  语文知#35782;就是语文规律的科学#27010;括和语文学习方法的科学总结,对#20110;语文训练和语文能#21147;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王力在#12298; 谈谈学习古汉语 》一文中说:“#25105;们认为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29702;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12290;因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38454;段有待于发展到理#24615;的阶段,单靠大量阅读后的一#20123;零星体会和心得,那是很#19981;够的,还必须继承前#20154;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成果。”“#19968;切都靠自己悟出来,而不接受前人#30340;经验,也是不对的。有些理性的认#35782;,是前人学习古代汉语#30340;概括,介绍给学生,也#23601;缩短了他们摸索的过#31243;,缩短了学习的时间。”[4]
 #12288;(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25945;育需要语文知识的指导
  内隐式的学#20064;是需要的,但外显式的语文知识的#33719;得也是必须的。马建#24544;先生认为并非任何学问之事都是可#20197;授受的。“可授受者#35268;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24847;造。”“可授受者”即其#35821;法知识,“不可授受者#8221;可以理解为我们今天所说的语#24863;。语感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31181;是自然状态下的言语实践;#19968;种是自觉状态下的言语实践。传统#3034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属于第一#31181;方式,现今的语文课堂#25945;学属于第二种方式。第一#31181;方式有赖于大量言语材料的积累,#30452;至言语规则在学生身上#31215;淀到一定程度,形成相应的言语结#26500;。第二种方式有赖于对言#35821;材料的自觉感受以及#30456;关语文知识的指导,直至形成相#24212;的言语习惯及言语反#24212;机制。在第一种方式下,语感#30340;获得具有或然性,#25928;率不高。第二种方式可#20197;避免第一种方式的诸#22810;不足。不过学生如果没有#23545;言语的自觉关注,没有可靠而#21448;管用的“可授受者”的传授和#25351;导,没有必要的言#35821;训练和实践,恐怕#36830;潜移默化的低效率也不#21487;得。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12288;任何一门学科都有#19968;个基本结构,即具有内#22312;的规律性,它反映#20102;事物之间的联系,包含了普遍#32780;强有力的适应性。不论教什么学#31185;,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22522;本结构,而学科的#22522;本结构即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12289;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12290;有学者认为:20世纪语#25991;教学研究的最大贡献,就是#24314;立了一套语文知识体系,#36825;一套知识体系经过几#20195;人的努力,来之不#26131;,轻易否定是不负责#30340;。…… 问题的关键是#24212;该用语文知识而不是被#35821;文知识所用。语文知识#25945;学并没有错,关键是要#25945;有用的、有效的语#25991;知识。
  (三) 语文教育需要通过语文#30693;识来沟通和提高
 #12288;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直接接触#35821;文材料来丰富积累,发展语感#65292;通过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26469;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26159;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它们不#21487;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24335;。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之#38388;通过语言来沟通和互动是#24517;要的,必须有语言知识的概括#65292;有必要的概念和术语。如#26524;没有这一切,我们就#26080;法用明晰的语言展#24320;教学活动,无法设定明确的教学#30446;标,无法设定阶段明确的学习#29615;节对教学进行整体控制;经过一定#38454;段的学习之后,学习者也很难#23545;自己的进步进行总结评价。因为语#24863;本身并不会给学习#32773;什么可以明确掌握的东#35199;,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65292;这将会使施教者、受教者都陷#20837;一种无所适从、无所依凭的#24515;理困惑中。
  新课标强调合作性学#20064;,倡导师生之间、学生#20043;间的切磋对话,更突出了课堂教学#23545;语文知识的需要。语言知识在#35821;文教学中淡化的结果,#24517;然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平常化。#22914;果没有知识的介入#65292;语文课堂教学就只能在低水平#19978;重复,深刻的感悟#23558;会因为没有必要的概念作媒介而无#27861;表达,睿智的指点也将会因#20026;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变得平庸无奇。#25105;们越是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65292;越是强调学习是一个开放的过程#65292;也就越需要语文知识的控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