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课程理念倡导#23398;生自主学习,探究学#20064;,但并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关键#26159;要研究哪些内容需要讲,#24212;该怎样讲?教师应该在深入研读教#26448;的基础上,根据学#29983;的实际学情,当讲#21363;讲。在讲授中不要#8220;满堂灌”,要采取启发式教学,#24341;导学生思考、讨论疑难#38382;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20316;用,使新课程课堂焕发出无限#29983;机。
[关键词] #26032;课程;教师;研读教材;主导作用
随#30528;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基础#25945;育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21270;。“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4050;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8221;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体#22320;位得到回归,语文课堂焕发出了#21187;勃生机。但是当我们冷静#22320;审视时下的课堂,却又发#29616;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强调学#29983;主体的同时,老师们却找#19981;到自己的位置。“讲”这#31181;传统教学方法渐渐#28129;出了课堂。许多老师在课上当讲#19981;讲,当问不问,唯恐被扣上#8220;一言堂”和“满堂灌#8221;的帽子;课上反复#22320;朗读,看似热烈的讨#35770;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讨好#30340;评价,不敢指出学生问题之所在,#29983;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65307;重要环节的蜻蜓点水、#19968;带而过,毫无深度广度#21487;言……
面对上述做#27861;,我们不禁要问:教学中到底#24590;样才是尊重学生的主体#22320;位?教学民主、师生平#31561;的真正涵义是什么?如何让教#24072;走出“讲”的迷失,是#19968;个值得教师深入探讨的问#39064;,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25913;变和课程目标的最#32456;实现。
一、对于教师“讲”#30340;迷失现象的理性思#32771;
#65288;一)教师角色的错位
#12288;调查发现,教师对自己在#26032;课堂中的角色把握有较大的#38169;位。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习的组#32455;者、指导者、引领者,是平等对话#30340;首席;倡导教师要蹲#19979;身来看孩子,要走近#23398;生,师生是共同的研#31350;者等。新课程倡导的这#20123;理念是先进的,正确的。但是平#31561;、民主不是体现在一味尊重学生甚#33267;讨好学生,被学生牵着鼻子走……#36825;不是真正的民主!现在充盈课#22530;的 “你真棒!”#8220;你真了不起!”“你的想#27861;真独特!”等礼节性的、蜻#34579;点水式的、不是发自教师内#24515;的评价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试想长#27492;以往,孩子们生活在一种虚#24773;假意的、廉价的评价中,怎#33021;有健全完满的人格#65311;怎能有良性的发展?对小学生而言#65292;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65292;在这个过程中离不#24320;教师的讲解。他们除#20102;喜欢听到肯定的话#35821;之外,更渴望得到的是思想#30340;碰撞和情感的交融。所以,在语文#26032;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中,教师要科#23398;把握“讲”的内涵,#27491;确认识自身的角色, 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23548;者、引领者。否则语文课堂教#23398;就进入了一种“无政府”#29366;态,根本谈不上效率#21644;质量。
(二)教#24072;主导作用的缺失
新课程中“以学生#20026;主体”是课改的方向#65292;但是“讲”就是剥夺了学生#30340;主体地位吗? “讲解”等同于“灌输”#21527;?笔者认为:不 ! 它们之间不能简单地画等号。这#36829;背了教育和教学的本意,违背#20102;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29616;代教学论告诉我们,#19981;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23398;是在教师的教、学#29983;的学与教材这三者的复#26434;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在#35838;堂教学中,教师对#23398;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23398;生处在主体的地位。所以,在#25945;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统一,实质上#23601;是教师是教的主人,学#29983;是学的主人。要让教师成为教的#20027;人,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控制#25945;学节奏,要达成教学目标。 哪些#22320;方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讲多少#26102;间,是要依据课堂教学#20869;容以及学生的实际#24773;况而定的,该讲之处要讲,该#38382;之处要问,该引领之#22788;要引领。
(三#65289;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
叶圣陶先#29983;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25945;,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8220;讲”是教的方法,“不讲#8221;“不教”是讲和教追求的目#30340;和归宿。因此,新课程倡导以学#35770;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3613;可能多地设计、组织学生的活#21160;。可是,我们从一些课#22530;上了解到:教师对于学生中出现的#38382;题束手无策,多数#26159;因为“心里没底,不知道该讲#20160;么”。由此可见,教师对于教材的#25226;握不准、理解不深是#25945;师不敢讲的关键。作为教师,#25945;师的知识、阅历和认知#27700;平理所当然的要比学生对文#26412;的认识、理解深刻。教#24072;在开讲之前范读时,要读出自#24049;的体悟、自己的个性来。#25945;师要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善#20110;比较鉴别,“成一家之言#8221;。教师有了一定的感悟,再把它讲#32473;学生,自然就会讲得#31934;彩,讲得有血有肉#12290;
#12288;二、新课程呼唤“讲”的理性#22238;归
教师的任务在于指#23548;学生精读,容易忽略处给他#20204;指出,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35201;给他们讲解。问题#30340;关键不是老师讲、#23398;生听这一现象,而是老#24072;怎么讲、学生怎么听这一本质#12290;
#12288; (一)以营造“讲”的氛围为#21069;提
#12288;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因#32032;,现在教学特别强调师生#20043;间的人际关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20570;到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发扬#27665;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24615;,和学生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就#20250;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就#33021;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21644;创造性。
在课堂上,教#24072;要把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有机地#32467;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2290;其实,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并#19981;矛盾。启发式教学是不把学生当#25104;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调动学#29983;学习的主动性,把精力#38598;中在培养学生分析#38382;题、解决问题的能#21147;上。用启发式辅佐讲授#27861;,可以避免步入“填鸭式”的误区#65292;真正做到教学是“教”#19982;“学”双边的共同活#21160;。
(二#65289;以深入研读教材为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35828;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35201;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21644;怎样讲……教材无非#26159;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29983;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29087;练技能。”因此,语#25991;教学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32780;是主张精要地讲,朝着促使学#29983;“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 启发学生的主观能#21160;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21435;探索。因此,要想#35762;得精要,钻研教材是根本!教师应#25226;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26412;的钻研上,把更多的时间、精#21147;倾注在备课上,做到“懂#8221;“透”“化”。教#24072;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23601;讲什么,要根据《课标#12299;,深钻教材,确定#26412;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25945;师不要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25226;抓”。
#39318;先,对教材中的疑#38590;问题应一一搞清楚,不带一丝疑#28857;进课堂。只有这样,#25945;师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打被#21160;仗。例如:一位特级教师在讲《草#33337;借箭》一课中,组织#23398;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65306;课文写诸葛亮的话有11#27425;,只有一处有提示#35821;,而且是个“笑”字:你能想象#20986;诸葛亮此时在“笑”#35841;?为何而“笑”吗?在教师的#24341;导下,有的同学说,诸葛亮在笑周#29788;,笑他妒忌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22280;套来陷害自己,结果都#33853;空,这是一种胜利的笑;有的说,#35832;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65292;忠心为人,这是一种#23485;厚的笑;更有同学说,诸葛亮在#31505;自己,知天时,识地利,#25026;人心,这是一种自信的笑#31561;。由此,我们感到教#24072;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是多#20040;重要!正是教师深钻教材#65292;巧妙地抓住“笑”字组织#23398;生讨论,才使学生多角#24230;地感悟到并表达出“#31505;”的意蕴。这样教师不仅理#35299;了课文,把握住了人物形象,#32780;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27963;性、变通性。因此,教师课前一#23450;要钻研透彻。备课时,应#20851;注、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35835;懂课文内涵,读懂语言文#23383;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读出自#24049;的思想和感受。不仅如此,教#24072;还要对每个教学环#33410;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要考#34385;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20986;现的问题,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30340;难点如何引导,如何以学定教,#22791;课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12290;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三)以适#26102;把握“讲”的时机为关键
#12288;语文教学中的“讲”,要用#22909;这个“尺子”。关键#26159;针对什么样的课文,#35201;琢磨“讲什么?何时#35762;?怎样讲?”适时#25226;握时机,讲在点子上, 可以提高“#35762;”的实效性。
1.“#20307;验”不到时——讲解以深入
新课标倡#23548;语文教学中学生要以文本#20026;载体,引发对文本蕴#21547;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26412;内涵的深刻体验。可是这种体验在#23398;生阅读实践时往往体验#19981;到或者貌似理解其实#24182;未真正弄懂,这时教师#23601;要或讲解或点拨,激发#23398;生们的探究意识,真#27491;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20316;的精妙。以《麻雀》一文为例#65292;学生在谈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19968;棵树上飞下来,像一#22359;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一#21477;的理解时,往往忽#30053;了句子中的“落”字。于是,老#24072;引导学生用“飞”与“落#8221;相比较。一石激起#21315;层浪,同学们的思路#25171;开了。一个“落”字,有的体会#21040;了速度的“快而猛#8221;;有的了解到老麻雀#27492;时内心的万分焦急;#26377;的感受到了老麻雀的“勇敢、#22362;定、果断”;有的被老麻雀为了保#25252;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行为所#24863;动。通过对重点字的品味,学生#26082;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孩子#30340;英勇形象,又对“落”字#26377;了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25945;学《将相和》一课,当学生归纳将#30456;最后和好的原因时,学生有#30340;说“廉颇彻底认识到自己错了,所#20197;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32618;”;有的说“因为廉颇能#30693;错就改”;有的说“因为蔺相如不#35745;较个人得失,原谅了#24265;颇的言行”,学生们的认识总是在#35748;错、谅解上兜圈圈。此时,教#24072;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讨论,提出自#24049;的观点:“探讨将相身上#30340;相同点。”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29983;的思路开阔了,理解也随#20043;深入,认识到秦国#20026;什么不敢进攻赵国?将相不和,#21463;损的到底是“将”?是“相”?#36824;是国家? “都有一#39063;爱国的心,都能以赵国#30340;利益为重”,这才是将相#21644;好的根本原因。
2.解读有误时—#8212;讲解以导航
《语文课程标准》#20013;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25991;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21709;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30340;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35813;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27880;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21521;,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23398;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
让教师走出“讲”的迷失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