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65306;从办学思路、教材设#32622;、师资结构等方面#35752;论了目前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24037;程专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应#25913;革的内容;结合中南大#23398;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23454;践,提出了明确办学#24605;路、强调专业特色、加强实践#29615;节等方面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思#36335;。
科学#25216;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36827;步的巨大动力。人是从事#31185;学技术的主体,因此当今社#20250;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20154;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大学教育。为了适#24212;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在上世纪#26411;对大学很多专业都进行了调整,包#25324;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24314;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根#25454;教育部1998年#39041;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6412;科专业目录,将“供热通风#19982;空调工程”和“燃#27668;工程”两专业合并,调整、拓宽组#24314;而成的新专业[1]。该专#19994;以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31569;室内环境及建筑设#22791;、公共设施、建筑热能供#24212;系统的设计和建筑#33258;动化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人#25165;为目标。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21512;并,而是产生了一个面#21521;21世纪新的专业学科。近年#26469;,该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91所各类众多高校中涌现出来,问题也随之凸现。笔者认为#26377;必要进行深入的、切实可行#30340;教学改革。
一、主要凸现的问题
(#19968;)办学思路不清晰
虽然很多#23398;校秉承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办#23398;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增加#20102;建筑环境、建筑热能供应以#21450;建筑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25226;建筑环境学列为了专业的平#21488;,搭建了新的本科专业的框架体#31995;。但是“厚而宽”不#26159;“大而全”。知识口径的拓#23485;不是各种知识的堆#31215;和罗列。专业的办学首先要服从#20110;所在大学的办学思路,即#23398;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点院#26657;不同,创新型大学与#30740;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也#19981;同。如果全国九十一所建筑环境#19982;设备专业的教学体系都参照某#19968;两个名牌大学的教学体系,那么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30340;:一,专业建设没有或者散失#20102;原有专业的特色;二,专#19994;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没有特#33394;。
#12288;(二)教材建设的质量不容乐观
目#21069;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19987;业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19981;一。教材是教学内容#30340;具体体现,教学体系中#30340;教材应该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延#32493;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20010;知识块之间简单的粘贴或移动#30340;关系。以《暖通空调》为例,集#32467;了原来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35843;工程专业的主要专#19994;课:《空气调节》、《工业通#39118;》以及《供热工程》#30340;主要内容。剔出了#19977;门课管网输配的交叉部分,而另#35774;了一门课:《流体#36755;配管网》。但就这#20004;门课程的教材来看,共同的缺#28857;是把原来空调、通风和供热三#38376;课的三个系统简单#22320;归类总结,系统总结有#20313;,阐述不足。使得在具#20307;教学过程中,出现老师觉得不好讲,学生不易接受的情况。
(三)#37197;套的师资队伍结构有待改#21892;
#30001;于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由原来#30340;暖通空调专业或燃气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师资基本上是#26262;通空调或燃气专业#30340;。但是专业的领域已经#25193;充到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设#22791;、公用设备和智能#24314;筑等方面。专业的#20869;涵已经由原来的设备或系统#25193;充到既包括设备、系统,也包括智#33021;建筑。其中的弱势部分是#26234;能建筑。因为智能建筑技术也#26159;一门交叉学科,而大部分搞自动控#21046;的人才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21450;其自动化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人员#12290;对智能建筑、智能化系#32479;及设备缺乏全面的了解和#25484;握,缺乏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28909;空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21644;理解。另一方面,搞设备的人才#21448;缺少对建筑自动化、BAS功能科学要求的#29702;解,缺少有效的上层控制#31649;理逻辑与算法。两#26041;面人才又缺少“接口”,从而#21046;约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2]。#22240;此合理搭配师资,#22312;教学安排方面与其它专业知识#20132;叉融合,才能培养出新#26102;代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复合型#20154;才。
#20108;、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办学思路,办出专业特色[3]
明确办学思路是确定#19987;业人才培养目标和#25945;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12290;是以科研人才为主,还是#20197;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不仅与专业本#36523;的内涵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专业#25152;在大学的性质有关。这#26679;才能形成专业建设和发#23637;的良性竞争。办学思#36335;还与专业特色有着密切#32852;系。专业特色与专业在多#24180;的建设发展过程中#30340;教学和科研历史有#20851;,如有的学校在暖通空调的#31995;统工程方面是强项,而有的学校在#21046;冷空调设备的研究#19982;开发方面是强项。那么在培#20859;人才方面,这些特色就应该很好的#32487;承和发挥,在课程设置#21644;训练中要体现出来。
(二)稳固基础#30693;识,拓宽专业口径
建筑#29615;境与设备专业是一门跨学#31185;的工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应#21253;括数理方面、工程热物理#26041;面、流体机械方面、建筑热物#29702;方面和自动化控制#30340;知识。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 学生才#33021;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拓宽本#19987;业的服务领域。当然,正#22914;前面强调的,专业办学的前提#26159;要继承和发扬本专业的特#33394;。这些基础知识本身就是属#20110;很多领域,要与专业在建设和发#23637;过程中的特色结合起#26469;,构造和稳固所必#38656;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的拓#23485;,是构架新时代建筑环境与设#22791;专业教学体系的重#35201;部分。专业教学体系不仅仅#23616;限于暖通空调,或是供热#20379;燃气,或是把这两方面的课程#20840;部笼统地包括进去,#25110;是把建筑环境、公用设备和智#33021;建筑方面的知识硬塞#36827;去。在专业学时有#38480;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造成各种知#35782;的七拼八凑。因此,要有侧重点#22320;把某些方面作为原本专业特色#30340;延伸和发展,切忌一#21475;吃成一个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贪大。
(三)编#21046;优秀的教材,配备合理的师资#38431;伍
正如前面所说,由#20110;原有专业教学体系#26550;构的割断和组合,使得最近#20960;年采用的教材在编制上都有这#26679;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教材#30340;建设方面还必需投#20837;更多的精力。而选用合适#30340;优秀教材的基础正是现在的教#23398;体系的完善,必需#20174;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专业的教学#20307;系和知识模块。
师资#30340;知识结构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来专业特色#30340;知识结构以外,还要补充新的#30693;识,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环境方面#30340;知识结构。师资的梯队建设也很#37325;要。教学梯队的形成有利于知识#20256;授的传承和不断更新#12290;每个专业知识模块,也#23601;是我们所说的课群#19979;面,形成以教授为龙头,教授副教授主讲,青#24180;教师为重要组成的教学梯#38431;。
#19977;、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19994;教学体系改革的几#28857;思路
中#21335;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027;要源于长沙铁道学#38498;的制冷空调学科。长沙铁道学#38498;从上世纪70年代起,#23601;开展了制冷空调及冷藏运输方#38754;的研究工作, 1985年在机车车辆系成立#21046;冷空调教研室,并开始招收制冷空#35843;专业专科学生; 1989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19982;空调专业本科学生; 1998年根据教#32946;部文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35774;备专业。因此,在#20108;十多年的建设中,形成了制冷与暖#35843;、系统与设备并重的#29305;色。我专业在调整后修订了教学#35745;划,增加了供燃气、建筑环境#21644;建筑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模块,保#30041;了原来的制冷方面#30340;知识模块,包括有制冷原理#12289;制冷压缩机和铁路#36710;辆制冷、制冷装置自动化#31561;课程。 #36716;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12288;目前已拟定完2008级新的#25945;学体系和教学计划,主要的思路#26377;如下几点。
(#19968;)明确办学思路,与#23398;校的定位一致。
我专业隶#23646;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20027;的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中#21335;大学,学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21521;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35774;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39640;水平、综合性、研#31350;型、创新型大学[4]。因此,我专业的办学思路#26159;以创新素质教育为核心,#22362;持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38754;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21147;、创新能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30340;复合型人才。
(二)继承和#21457;扬专业特色,整合知识架构#12290;
充#20998;利用能源知识的平#21488;。从2008年开始本#19987;业与同属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热#33021;专业进行能源与动力大类招生,#20351;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的基础知识#38754;广,起到“厚基础、宽口#24452;”的作用。
继续保留专#19994;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块。从毕业生#23601;业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既懂制#20919;,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统,又#20102;解设备的人才非常欢迎。
#21152;强暖通和建筑环境的优势。把空#35843;、供热、通风和建筑环境#30340;节能、环保、热舒#36866;与空气品质结合起来,#20063;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
减弱供燃气和燃烧模块#12290;从本系教师多年从#20107;的科研工作来看,燃气和燃烧模块#24182;没有形成特色,因此#21487;以适当减少其份额,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加强#26234;能建筑模块。智能建筑是楼#23431;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21644;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26041;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 践经#39564;。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20805;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
(#22235;)加强实践环节,#22521;养创新人才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12289;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29615;节应受到更多的重视。#26082;保证实践环节的“量”,又要保证#23454;践环节的“质”。即:#23454;践环节的课时量必需严格保证,#21516;时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动#25163;、动脑,培养其综#21512;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抓起,选题来源于教师#30340;科研课题或工程实#38469;,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30740;究价值,有利于培养#23398;生的综合能力。
#12288;严格把握好实践环节#30340;考核。本系在近两年#25152;有的专业实践环节考#26680;中都涵盖有答辩部分的考核,#26082;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自信#21644;表达能力,又能很#23458;观地反映实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2288;[1]肖勇全,李岱森.建#31569;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J].高等建筑教育,2002, (2).
[2]刘春蕾,#36213;三元,陈忠海.智能#24314;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23398;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
[3]肖勇全.深入进行建筑环境与#35774;备工程专业教学改#38761;[J].暖通空调, 2003, (3).
[4]#26446;健.关于建设创新#22411;大学的思考[ J].中国高等建筑教育,2005, (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