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8220;三字经”:语文课#65292;真易瞌,风一和,脑#36855;惑。为什么学生一上语#25991;课就容易瞌睡呢?很#26174;然,语文课有时缺情趣,再加#19978;难以与其他学科一样#65292;努把力便能取得立竿见#24433;的效果,所以很多学生对语#25991;课产生了一种无奈的情绪。#22914;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36259;,如何让语文课堂精彩#32439;呈,我有一个小小#30340;尝试:让歌声走进语文课堂。歌曲#26159;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23427;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24615;和易传播性等特点。一首#22909;的歌曲能在社会上广泛而又持久#22320;流行,并能影响某#20010;时代的人们的意识形态。好的歌曲#20855;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唱歌或听#20048;曲能愉悦人们的心情,激发#28789;感和志趣,陶冶情操。#22823;多同学对歌曲尤其是对#27969;行歌曲津津乐道,对#20160;么歌星唱了什么歌是#20160;么样的歌词能如数家珍,所以我从#20182;们的兴趣出发,乐他#20204;所乐,在乐中学得知#35782;。因此,合理利用歌曲,把歌曲#24341;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26377;利于提高教学较果。只要教学氛#22260;和谐,课堂上就可以让歌声#39128;扬,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21487;以成为流动的美。
#19968;、 用#27468;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24773;境
新课导入的好#22351;,直接关系到课堂#25945;学的成功与否。新课导入的目的#22312;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29983;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35299;教学内容。大多数歌曲有#30528;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12290;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24341;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24773;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29983;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36895;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20013;。不过,所选的歌曲必须要与教#23398;内容有关。如教课文《最后#19968;课》时,我播放反映民族危#38590;的歌曲《松花江上》,激发#23398;生的爱国情感。当歌曲#25773;放到人们发出愤怒#30340;呼声“九·一八”#26102;,抓住这个情境导入新课,就能取#24471;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北朝民歌#12298;敕勒歌》时,可以#25773;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33609;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指导#23398;生观察画面和欣赏乐曲,#20174;而了解草原概貌,有利于学生理解#35799;歌的意境。教《愚公移#23665;》时,也可以播放MTV,让学#29983;欣赏歌手江涛唱的歌曲《愚#20844;移山》,使学生产生#23545;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23398;习兴趣,由此导入新#35838;。
用歌曲导入时,#25945;师应做好指导工作。#39318;先,要定向。在播放乐曲之#21069;,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22914;欣赏乐曲的旋律,体会其中的#24847;境等,使学生有意识地#36827;行审美活动。其次,要启发。教#24072;应及时启发学生,使#20182;们深入理解乐曲的意蕴。必要时#65292;教师可以给乐曲配以独白,以促进#23398;生对乐曲的理解。再次,要衔接#12290; 教师事先要精心#35774;计好过渡的环节,如注#24847;设计好提问以及问题的展#24320;等。在乐曲播放完#27605;时,要顺势针对问题展开讨论#65292;使之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 用歌曲导入,时#38388;控制在4至5分钟较为合适#65292;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12290;一般地说,演唱一首歌曲#22823;约需要5至6分钟,这使得用歌#26354;导入具有可行性。
二、 配#20048;朗读,提高朗读效果
歌曲有着优美#30340;旋律,又有着美好的#24847;境。配上乐曲来朗#35835;,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29983;学生尽快进入角色#65292;活跃课堂气氛,愉悦#23398;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21147;,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37197;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30340;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24212;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19982;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27785;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37197;。如朗读《周总理,你在哪里》#26102;,可配以刘天华创#20316;的哀乐《病中吟》。如朗#35835;《始得西山宴游记》可配#20197;轻音乐《空山鸟语》。这种配乐#26391;读的形式,使得学#29983;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6816;用配乐朗读时,最#22909;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20048;曲。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有负#38754;迁移,冲淡主题。#25945;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恰当#22320;运用。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三、 学唱歌曲,深入#20307;会诗歌意境
诗#27468;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品味#35799;中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26223;、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26415;境界。它是一种感#24615;形象,需要的是感性观照#21644;情绪体验。而借助#38899;乐这一手段,以声传情,#24773;随乐动,便能创设一种#21644;谐的氛围,让学生走入#35799;人的情感世界,诱发美感,探求诗#20013;的意境美,从而成为再现意境#30340;手段。我国诗歌原是可以合#20048;而唱的。到了唐代唱诗之风#20852;盛。这样,促进了诗歌创作并#20351;诗歌通过歌唱而得到更为广泛#30340;流传。宋代词人力求“唱歌兼#21809;情”。宋词有一千#22810;种词调,一调有一调之“#22768;情”,由于乐谱、歌法失传,#21508;种词调的“声情”后人不获亲闻,#24050;经茫然难辨。今天的现代人#32473;许多前人的作品谱上#26354;子,其曲与意境相#20132;融,听其音,唱其歌,便能#24515;领神会。这为我们的诗歌教#23398;提供了便利。
“问君能有几#22810;愁,恰似一江春水#21521;东流”,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便#26159;来自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词《虞#32654;人》。这是他的绝笔词。相#20256;七夕之夜,他在寓中命歌妓唱#27492;词,宋太宗知道此事后,#36176;酒将他毒死。作为#20129;国之君,他有着太多的无奈#19982;凄苦,于是,他将满#33108;愁绪和对故国的怀念写进了这#39318;词。教此词时,我让学生简单了解#20854;写作背景后开始学唱。在忧伤而#25234;情的曲调中,学生很快便#27785;浸入缠绵幽怨的氛#22260;。学生说,他们仿佛#30475;到了金陵(南京)破败凄#20937;的景象,看到了词人的亡#22269;之恨与如水愁思。诗#20013;的意境在歌声中再#29616;,在歌唱中被领悟。我还把#26446;煜的《相见欢》一词谱#20889;的歌曲教给学生,此歌曲与《相见#27426;》词相得益彰,两者结合得浑然#22825;成,利于再现《相见欢》中#30340;意境。缺少音乐课的学生#33258;然兴奋万分,在这种#28909;情的牵引下,对意#22659;的鉴赏便水到渠成,易#22914;反掌。
“才上眉头,却上心头”是南#23435;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30340;名句。这首词是写给#22905;丈夫赵明诚的,极言#33258;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24605;之苦。是一首“爱情诗”。唱惯#20102;千篇一律的现代流行的#30452;白抒情的爱情歌的学生,对这#26679;含蓄抒发委婉优美的#24773;感感到耳目一新。我#25945;温庭筠的《梦江南》时#65292;播放《一剪梅》歌曲,凄清婉转的#20048;曲在教室里飘扬,学生#20204;跟唱后,清脆的歌喉在教室里回#33633;。在反复的歌唱中,学生们#21809;出了眼泪,唱出了悲愁。#34429;与诗人相隔几百年,但#27468;声却让彼此心灵相通。学生用自#24049;的经验去体味诗人的#23396;寂凄凉和缠绵相思。古代诗词如一#20301;美丽脱俗的女子,学生被其#29305;有的魅力所吸引,所陶醉。教#23436;《木兰诗》、李商隐的#35799;《无题》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26377;》后,可分别让学生学唱歌曲《木#20848;辞》、《相见时难别#20134;难》和《但愿人长久》;教完#12298;沁园春· 雪》#21518;,让学生学唱歌曲《《沁园春·雪#12299;;
学#29983;说,动情地唱过了#65292;便也自然记住了歌词,并且难以#24536;怀。
孔子说#65306;“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22914;乐之者。”语文教学引入音乐,让#23398;生乐在其中,忘乎所以,#37027;么,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35753;我们踏着轻风,唱着歌曲,和着#33410;拍,感受着旋律,让歌声在我们#30340;语文课堂中激情飘扬!!!!转#36148;于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语文课堂,歌声飞扬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