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组织的一年一#24230;的公开课活动中,笔者正赶上#25945;读鲁迅先生的名篇《祝福》。#12298;祝福》一课,语言质朴,构思巧#22937;,内容丰富,思想精深。#22914;果按照传统教法,须#24471;三四课时才能完成。而按这样的#25945;法,一节课只能侧重其中的一个#26041;面,不可能完成全部教学任务,甚#33267;给人肢解课文之感,更不#33021;向学生展示鲁迅《祝福》的#31934;邃实质,于是我决定大胆尝试#31361;破常规,化繁就简,长#25991;短教。
#12288;一. 做好#35838;前预习
#12288; 《祝福》虽长,但小说故事#24773;节并不复杂,线索清楚,层次清#26224;。阅读小说,应从#23567;说的基本要素入手,来了解小说#25152;反映的社会生活进而#25506;索小说的主题思想。#22240;此在课前布置预习时#65292;重点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65292;理清小说情节结构。为此#65292;笔者设计了编写《祥林嫂年谱》#36825;样的练习。通过这个练习#65292;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认真#30740;读课文,很快能把#25569;住小说的情节结构,熟悉#35838;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30340;概括能力,节省了教学#26102;间。
二. 精#24515;选定目标。
《祝福》作为鲁#36805;先生的一篇代表作,其#20869;涵丰富,值得品味鉴#36175;的方面很多。比如#20498;叙手法的运用,环境描写的作#29992;,人物形象的分析#65292;主题思想的把握,细节描写#30340;妙处等等。这样,#35201;做到长文短教,就不能面面#20465;到,必须忍痛割爱,对课文内容大#32966;取舍,精选一至二个教学目#26631;,突出重点,抓住最精要之#22788;,教出新意。为此#65292;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20197;下两点:概括祥林#23234;的人物形象;分析造成祥#26519;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32780;认识封建社会礼教的#21507;人本质。这样设计,便于#23398;生抓住重点语段深入研讨,#23454;现教学目标。事实证明,合#29702;,简洁的教学目标,#26159;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12290;
三. 抓住重点,巧设提问#12290;
有#20102;良好的预习和准确的目标#23450;位,就为成功教课打#19979;了基础。为此,笔#32773;为教读《祝福》拟定了三个步骤:#65288;1)熟悉课文内容,#29702;清情节结构;(2)研#35835;肖像描写,分析人#29289;形象;(3)剖析悲#21095;原因,探索小说主题。
上课伊始,#25945;师首先让学生拿出自#24049;编写的《祥林嫂年谱》#65292;指名学生宣读,学生的概括毕竟#19981;够全面准确,于是投影展示教师设#23450;的《祥林嫂年谱》#65292;有意缺省部分内容,并要#27714;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有关祥林#23234;命运的重大事件来填#20805;。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26469;,纷纷发表意见,通过师#29983;的比较分析,将故事情节概括为#65306;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38215;,寂然死去。之后,让学#29983;根据概括再来简述相关情#33410;,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理清了#24773;节结构,了解了人物#21629;运。
接#30528;,笔者引述鲁迅先生的一段话#65306;“要极俭省的写出一个人,最好#26159;画出其眼睛。”鲁迅善于#36816;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在#12298;祝福》中,鲁迅先生对#31077;林嫂的刻画,主要#36890;过肖像描写,尤其是抓住人物#30340;“眼睛”描写来透视人物的内心#19990;界,揭示人物的悲剧命#36816;。首先让学生按故事发展#30340;先后顺序找出有关祥林嫂的三次肖#20687;描写。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三次肖#20687;描写中,祥林嫂的眼睛有何变#21270;?学生通过对相关#35821;段的阅读研讨,很容#26131;找到“眼睛”的变化。#31532;一次到鲁镇,因为丈#22827;死了。婆婆要出卖她,她从#23478;里逃出来。“年纪大约二十六#19971;,脸色青黄,但两颊#36824;是红的。”“模样还周正#65292;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12290;”第二次到鲁镇,是在经历#20102;被迫改嫁,丧夫失子的打击,而#22823;伯又来收屋,走投无路只得#20877;到鲁家。她脸色上没有了血色#65292;“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30524;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20102;。”眼睛的变化,揭示出了#22905;精神上遭受的巨大打击#12290;第三次,作者为我们#25551;写了一个贫穷、衰老#12289;呆滞、麻木、濒临绝境的形象#12290;“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21487;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长#26399;的精神折磨使她行将崩溃。
教者接着#25552;出第二个问题:祥林嫂#20026;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21270;?或者造成祥林嫂这种变化有哪#20123;方面的原因?笔者稍加提示,请学#29983;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总结归纳#65292;全班交流。经讨论,学生总结#20986;如下看法:鲁镇人#20204;的封建迷信观念,使祥林嫂在死#20129;线上遭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65307;鲁镇人人心冷漠,没有同情,#21482;有嘲笑与讥讽。在这#20010;社会中,妇女没有丝毫权#21033;,剥夺了其生存权,#20154;们封建贞操观念很重,#27495;视再婚妇女,将她看成伤风#36133;俗的化身,造成她长期精神的痛#33510;。根据以上讨论很自然地总#32467;出了祥林嫂人物形象的特#28857;,完成了第一个目标。
分析#36896;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26159;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对这个#36739;复杂的问题,按以往的教学经#39564;,单纯教师讲,效果并不好。往#24448;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似#25026;非懂,却并不能真正理解。因此#65292;只有紧扣课本内容,挖掘文本资源#65292;巧设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26524;。为此,笔者首先提出这样#30340;一个问题:“哪些#20154;与祥林嫂的死存在#30528;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问题#27973;显,学生回答积极踊跃。#23398;生很快找出鲁四老爷#12289;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23376;,柳妈等人。之后又提出一个#38382;题:‘‘祥林嫂对她自己的死有没#26377;不可推卸的责任呢?”这个问题激#36215;了学生极大的兴趣,#23398;生讨论十分热烈。于#26159;教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小#38382;题:“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20026;何要以死抗挣呢?”“祥#26519;嫂为何要到土地庙#25424;门槛呢?”经过讨论#65292;学生认识到:祥林嫂深受#23553;建礼教思想的毒害,认#20026;妇女应该“从一而终#8221;,将改嫁看成是不贞不洁的表#29616;,所以改嫁时特别“出格#8221;,以死抗挣。祥林嫂为了洗清#33258;己身上的罪名,不惜用自己辛#36763;苦苦挣到的钱到土地庙#21435;捐门槛,而捐了门槛之后,别人对#22905;的看法并未改变,#40065;四奶奶的两声断喝:“祥林#23234;,你放着吧!”“你#25918;着吧,祥林嫂!”打碎了#22905;心中仅存的希望,最后祥林嫂在#8220;鬼神有无”的痛苦折磨中悲惨的#31163;开了人世。祥林嫂本人对她自#24049;的死也负有很大的责任。再让学生#32852;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联#31995;鲁镇人尤其是鲁四老爷#21450;柳妈对祥林嫂的态度,学#29983;很容易就明白了祥林#23234;悲惨死去的社会根源#12290;归根到底,是封建#31036;教杀死了祥林嫂。小说#27491;是通过祥林嫂的不#24184;遭遇,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20154;本质。正象许寿堂先生#25152;说:“(《祝福》)描写#30340;是一个旧社会中的#22899;性牺牲者,极其深刻,使#30693;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32780;惨在礼教吃祥林嫂#8221;这样,小说反封建的深#21051;主题就容易为学生理解了。
#12288;通过这次试教,笔者深切#20307;会到,只要从学生实际出发#65292;从教材实际出发,选准#30446;标,巧设问题,化繁就简,突出重#28857;,就能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29983;研讨的积极性,从而有#25928;的达成目标,实现长课短教,真正#25552;高课堂教学质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