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5306;从新课标中发掘对于口语交际的具#20307;目标、表现形式、训练方式及评价#65292;呼唤口语交际评价的具体化与口语#20132;际的系统化。
关键词:口语交际 口语交#38469;评价
人类社会进入#39640;效率化、高信息化、高社#20132;化以来,对口语交际的能力提出了#26356;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22269;家把语言教育作为母语教育#30340;重要目标,美国早在二战时#26399;就把原子弹、美元和演说当作#19977;大战略武器,而当今则#25226;舌头、美元、电脑当作三大战#30053;武器,口语表达被#25552;到第一位。联邦德国的中学德#35821;教科书前言指出:中学德语教学目#30340;就是要指导学生“#20250;读、会说、会写、会交际”#12290;可见古今中外教育界都深刻#35748;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26159;人类智慧文明乃至人类整体素质的#30452;接体现。
一、新课标中#30340;口语交际
#12288; 在2003年#3034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3454;验)》中,把必修课#30340;课程目标分成两个部分#65292;“阅读与鉴赏”和“#34920;达与交流”,其中的“交流”,#23601;是指的“口语交际#8221;。在新课标中,分别在七个不同的#22320;方提到口语交际,其#37325;要性可见一般。
由于新课标没有集中#23545;口语交际进行阐述,下面,#26681;据新课标的内容,把其中口#35821;交际的部分抽取出来,#35299;读对口语交际要求:
首先,关于#21475;语交际的定义:
口#35821;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20256;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65292;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27807;通的基本手段。(P17)
其次:#20851;于口语交际的目标:
口语交际的目标,#22312;新课标中分为必修课的口语交际目#26631;和选修课的口语交际目#26631;。
必修课的口#35821;交际目标是在两个地方#20998;说的,在新课标的第二部分#35838;程目标中,对“表达与交#27969;”提出了九个目标,其中有关#8220;交流”的,也就是有关#8220;口语交际”的有三#28857;要求:
1、增强人际交往#33021;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23562;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26041;,善于倾听,敏捷#24212;对。
2、注意#21475;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21512;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20511;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24378;口语交际的效果。
3、学会演讲#65292;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65292;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21644;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21457;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读文#23398;作品,能准确地把#25569;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20869;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23450;的感染力。(P9)
在新课标的第三部#20998;实施建议中,提出“口语#20132;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26126;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12289;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29702;解、谈吐文雅等”。
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中#65292;把口语交际的目标放在了#8220;语言文字应用”的目标中,要求“#22312;实践活动中增强口#22836;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36873;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65292;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36798;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25345;集会、演出等活动”#12290;(P12)
第三,关于口语交#38469;的表现形式:
在新的课程#26631;准中,没有直接表明口语#20132;际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65292;但是,通过对口语交#38469;目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新#35838;标中,把口语交际能力#20998;为日常说话式(善于#20542;听、敏捷应对、恰当表达#65289;和公开演讲式两个方面。并主要突#20986;了公开演讲式的口语交际项目#65292;明确提出要“学会演讲”,是“#23398;会”而不是“熟悉#8221;,尤其特别提出了三种口语交#38469;方式:演讲、辩驳、朗读。
在新课#26631;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又提#20986;了“报告会、演讲会#12289;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8221;等五种方式(P27),应当说,这五种形式#21482;是演讲、辨驳、朗读的另外一种说#27861;罢了。
新课#26631;的附录中,还提供了#19968;些选修课程的举例#65292;其中课程举例七就是演讲与辩论,#25552;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讨论若#24178;典型的演讲、辩论案#20363;,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31350;,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启#31034;。观摩演讲、辩论活动,感#21463;在演讲、辩论过程#20013;表现出来的机智与艺#26415;。分析演讲者、辩#35770;者的文化修养、思想深度#12289;应对策略、语言技巧、神态风度等#65292;观察听众的反应,了解演讲者#12289;辩论者表达的效果#12290;
“引导学#29983;平时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65292;熟悉一些典范的演讲、辩论案#20363;;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增#24378;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28145;刻性。设计丰富多采#30340;活动,指导学生在每一次活#21160;前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反复实践#20016;富临场经验,提高语言艺术水平#21644;应变能力。(P33)
第四,关于#21475;语交际的训练方式:
口语交际的训练方#24335;,新课标中提到了两个方#38754;:在课内方面,“应重#35270;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39640;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36259;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37319;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65292;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35782;。”在课外方面,“还应鼓励学#29983;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20013;锻炼口语交际能力。”(P17)
第五,关于口语交际的评#20215;:
#12288; 新课标中,对于口#35821;交际的评价有明确的要求#65306;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29983;参与口语交际实践#27963;动的态度,能否把#25569;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关于倾#21548;,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24687;,清楚、准确、自信地表#36798;自己的思想和感情。”(P23)
#20108;、“口语交际”新在何处
#12288; 在2000年以前#30340;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表述#20026;“说话能力”或“听说#33021;力”,两个概念并#34892;于大纲中:“具有现#20195;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33021;力。”“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27493;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33021;力和说话能力。”(#12298;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20998;》1995年6月第3版 P2)并#19988;把“说话能力”的具#20307;表现形式“即席发言”、#8220;辩论”、“演讲”分属于高一#12289;高二、高三三个年#32423;。(同上P9-11)
至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25991;教学大纲》,“听”、#8220;说”整合成“口语交际”#65292;确立了“口语交际”的基#26412;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27665;的必备能力。其中,关于#8220;口语交际”的内容#21644;要求有两条:一条是“养成#35828;普通话的习惯”,另一条#26159;“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65292;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 (《#39640;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20013;师范大学出版社P59)
在2002年的《#20840;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2299;中,对口语交际作了更详#32454;的说明:
“自信地表达,#25991;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24212;对。
“养成说普通话的#20064;惯。表达简洁明了#65292;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特点。
#12288;“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21161;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25552;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在讨论#20013;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30340;主见,并能条理清#26970;地加以陈述。
“具#26377;一定的演讲和辩论#33021;力,力求观点鲜明,#29702;由充分,有风度,有说服力和#24863;染力。(P4)
从说话#33021;力到口语交际,不仅仅#26159;一个词语表述的转变,而是教学#37325;点的转变,课程设置重点#30340;转变。以前的说话能力或听说能#21147;,是附属于写作能力#30340;,比如2000年之前的大纲中#65292;在论述口头表达的意义时说“口头#34920;达和书面表达在现#20195;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20041;”就是在写作能力#20013;论述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23398;大纲·高中部分》P6#65289;在能力的训练上,很显然,口语#20132;际更能体现出语文的学科#24615;质,即“语文是最重要的#20132;际工具”,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65292;使语文课程能“进一#2749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26377;较强的语文能力……为终身学习和#26377;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8221;。
#39640;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30340;要求与以前的口语#20132;际、说话能力相比,#26377;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第一:更强调口语#20132;际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了设计课#31243;目标三个方面,即#8220;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2786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221;。作为交际活动,交际双方的“情#24863;态度和价值观”就非常重要。美#22269;语用学家格赖斯在1967年提出了口语#20132;际中的合作原则,包括#22235;个具体的准则:数量#20934;则、质量准则、关系准#21017;、方式准则。其中质量准#21017;就是要求说话人的话是真#23454;的,至少他本人认为是#30495;实的,有根据的,不能自#30456;矛盾。真实与否,#33258;然就体现出说话人的“#24773;感态度和价值观”。新#35838;标中要求“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65292;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26041;”,正是要在培养学生的“情感#24577;度和价值观”做出自己#30340;贡献。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12288; 第二:更重视口语交际的实#29992;效果。
“能#26681;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38469;目的,恰当地进行表#36798;。”作为格赖斯合作原则的补充,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25552;出了礼貌原则,在合作#21407;则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具体的六#26465;准则:得体、宽容、称赞、#35878;逊、赞同、同情。根#25454;这六条准则,在口语交际的过#31243;中,不能总是以自己#30340;知识爱好语言习惯为中心,在特定#30340;交际场合,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22312;一定程度上要敢于#8220;损己利人”,也就是课标#20013;所说的能“恰当”、#8220;有风度”地进行表#36798;,“恰当”就不一定是自己在#31532;一反应时间内要说的,是经过#33258;己的思维筛选过的,更有#21033;于交际双方进一步发展下去#30340;。
第三:#20855;体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技巧#12290;
“善于倾听,敏捷#24212;对”、“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21644;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8221;新课标中不仅提出了口语交际的#30446;标,更重要的是,也指出了增进口#35821;交际效果的途径,#20165;仅有说话的能力是#19981;够的,还是说巧,说#22909;,还要“锦上添花”,充#20998;发挥近距离口语交际的#20248;势,让有声语言(语调和#35821;气)、身体语言(表情和#25163;势)和沟通技巧(倾听和应对)#23436;全融入到口语交际中去。
#31532;四:特别强调了演讲的重要性#12290;
#12288;在新课标中,共有10处提到演讲(包括#28436;讲者)并且明确提出了要#8220;学会”演讲,要求是“观点鲜#26126;,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26579;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2002年的教学#22823;纲中,只是提出“具有一定的演讲#21644;辩论能力”。由“一定”到“#23398;会”,在目标要求是是#26377;质的区别的。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30340;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20013;,关于演讲的文章选择了5篇#65306;恩格斯的《在马克思#22675;前的讲话》、马丁·路#24503;·金的《我有一个#26790;想》、孙中山的《对岭南大学#40644;花岗纪念会演说词》、帕特里克#183;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和#39038;拜旦的《奥林匹克精#31070;》,用了20页的篇幅,占整个必修#22235;的五分之一。
在演讲、#36777;驳、朗读三种交际方式中,很显然#65292;只要做好了演讲一#39033;,那么辩驳与朗读自#28982;不在话下。
第五:#22312;细节中体现个性。
#12288;在对辩论的提法上,由讨论,到#36777;论,再到辩驳,一字之差,“#39539;”字更强调自我的表达,更#24378;调对自我的信任,更能充#20998;展现自我的个性和风采,符合“促#36827;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课程基本理念#12290;
三、新#35838;标中口语交际中的两点不足#65306;
首先没有表#26126;表达与交流的关系。
在新课标中,#25226;表达定位为写作,而把#20132;流定位为口语交际。那#20040;,口语交际与写作的关系是#20160;么呢?课标中没有明确示出。倒#26159;在95年的大纲中说的#26126;白:“指导学生口述见#38395;、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19981;仅可以提高口头表#36798;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20063;有促进作用。”(P6)#8220;我手写我口”,没有#19968;定的口语交际作基础#65292;就不可能达到新课标#20013;关于表达的要求:#8220;能考虑不同的目的#35201;求,以负责的态度#38472;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23454;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65328;9)
#20854;次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语焉#19981;详。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23519;学生参与口语交际#23454;践活动的态度,能否#25226;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21892;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24687;,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33258;己的思想和感情。”P24(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必修课程的评价)
课标中提出“态度”、“基#26412;要求”都是泛泛的概念,在具#20307;的教学中,很难具有可#25805;作性,在《高中语文#35838;程标准教师读本》中,#23545;于口语交际的评价#20063;避而不谈,除了引#29992;了课标中的原文外,未做任#20309;解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65292;下面列举出美国宾西法尼#20122;州公立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对高中#23398;生需要掌握的关于如#20309;进行讨论的听说技巧的内容,以资#20511;鉴:
1、 #20851;于讨论,每个学生需要掌#25569;如下技巧:
* 问与讨论话题相#20851;的清楚的问题
* 对与讨论话题相#20851;的信息和观点作出反应
* 去听并领会别人对这#20010;话题的贡献
* 以适#24403;的语音#语调参与#35752;论,以鼓励平等参与
* 促进全组成员参与
* 介绍与讨论话题#30456;关的!#33021;促进整个组讨论的信息#12289;想法和观点,来丰#23500;本组的讨论
* #22312;必要的时候做出解释#21644;总结
2、 参与小组讨论和#22823;组讨论及陈述性发言,#27599;个学生需要掌握如下技巧:
* 促使每个成员发言
* 选择并介绍一个关于此次任#21153;的口头材料
* 组#32455;见面会
* 参加一个正#24335;的见面会(如为了找工作或#19978;大学等)
*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32452;织和参与一个非正#24335;的辩论
*运用评#20272;指南(国家关于#38382;题讨论会和主持人的规#23450;)去评估小组或大组讨论#65288;例如电视上关于贵族的#35752;论)
――转引自#12298;中学语文教学》2004#24180;第7期P7-8
通#36807;比较,不难看出,美国的教学内容#23454;用性,可操作性很#24378;,更能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25945;学的内容,有利于对每#20010;学生的评价。相反,我们的口语#20132;际内容显得零碎、#31548;统而缺乏系统性。在教学中#65292;无法进行具体的内容评价#12290;急需把口语交际课程#26631;准的具体化,建构一套适合我#22269;学生需要的独立、细致、完整的#21475;语交际评价系统.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65288;实验)》 中华人#27665;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0154;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2、《高中#35821;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 #33931;红森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31038; 2003#24180;10月第一版
3、《全日#21046;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12299; 中华人民共和国#22269;家教育委员会制订#12288;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6月第3版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23398;语文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21644;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 人#27665;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29256;
5、#12298;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7#26399; 韩浩《从“小组讨论”到#21475;语交际教学》P4-5
6、《无锡教育#23398;院学报》第22卷第3期2002年9月 杜军红《格#36182;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36816;用》P59-61
7、《吉#39318;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3期#12288;2003年9月 姚劲松《论语用学的#21512;作原则和礼貌准则》P112-114
#12288; 8、《文山师范高等专#31185;学校学报》第17卷 #31532;4期 2004年12月 李丛玉 《语#25991;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与重构》P350-35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