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运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970 日期:2023-12-11 来源:论文网
 一、对教学情境的认#35782;
  1#12289;历次的基础教育改革都非常关注#25945;、学和课程。然而,人们却#24456;少关注另外一些很重要的方面#65292;如学习地点的设计(#29289;理环境),支持学习目标的知#35782;环境的选择(软件),与学习结果#19968;致的价值氛围的建立。虽#28982;在商店和公司,人们花费大量的金#38065;和时间来设计环境,以刺激顾客的#36141;买欲望和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65292;但是在教育中却没有#35748;真地考虑和坚持这方面的努#21147;。如果我们想设计#36825;样一种学习环境,它能够促使#23398;生除了作笔记和记住事实之外还#20250;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深层#27425;的思考、小组合作等,教育者就#24517;须特别注意自己设计学习环境的方#27861;——包括物理、知识和情#24863;三方面的环境。
 #12288;国家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29305;别强调体验性学习#12290;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30340;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29992;耳朵听,用嘴说话,用#25163;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21382;,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19981;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65292;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29983;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语#25991;课程标准》提出要"#21162;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31243;",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22659;,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25569;运用语文规律;鼓励学生对教#31185;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29983;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但是#36807;去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24448;往只注重知识的传#25480;而忽略了情境的创设(#26377;时是难以创设),以至于出现上《#31069;福》和《在马克思墓前的#35762;话》之类课文而学生笑语不绝的#23604;尬局面。当然,尴#23596;的绝不止于此。现#22312;,我们有了新“课#26631;”,有了多媒体,#26377;了发达的电子技术,#21487;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面#35980;了。
  2、建构主义学习理#35770;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24378;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29983;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21463;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36716;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20027;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24072;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36716;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20041;的帮助者、促进者#12290;建构主义认为,情#22659;创设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30693;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21033;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20110;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20855;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32852;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20851;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23545;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12288;如果我们相信学习是学习者建#26500;的结果,认知结构的发展是活动、#24037;具和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相应#30340;就应当为学习者建构这样#30340;学习环境:材料丰富、物理安#25490;的种类经常变化和时间#23433;排富有弹性。新的电子技术,可以#25972;合进物理的学习环境#65292;作为学习环境综合#20307;系中的一部分,支持新概#24565;指导下的教学过程#12290;当学习者与这些环境交互#20316;用时,仅仅由于环境以不同的#26041;式构造知识和活动,他#20204;也开始以不同的方#24335;认识现实 。有研究表明(美国lave,1988),抽#35937;的知识不仅难以学习,而且难以#36816;用;而不太抽象的情境#24615;的知识则要容易学#24471;多,并且更易于为相关知识#25552;供支架,实现知识#30340;迁移。今天, #25105;们已经迈入了21世纪,学校必须#20026;学生在这个信息技术世界做好准备#12290;学生有权利拥有一个由印#21047;术和电子技术所带来的信息资#28304;丰富的学习环境。
  现#22312;,应该是我们充分地利用电子技术#65292;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20851;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的时候了#12290;
  二、#24773;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36816;用
  语文教学应#21019;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29615;境,在该环境下应能#20223;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20064;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20132;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35299;、知识的应用和意义#30340;建构。在这种环境中应有#33258;包含的"帮助"系统#65292;以便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26102;提供咨询与帮助。
#21327;作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29615;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20027;学习的基础上,通过#23567;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21270;对主题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多#23186;体网络教学环境下,#35753;学生当堂进行看图作文或命题#20316;文,然后在课堂的#21518;半段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进行全班#24615;的评议交流就属于这#31181;情况。因为在此情况下#65292;事先只确定了一个目#26631;——通过集体的评议交流来促进全#29677;的作文学习,而具体的评议#20869;容即学习主题在事先并不清楚。
  情境中的问题#35299;决的设计
  创设课程的一个#26377;效策略就是设置一个中心“问题#8221;。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65292;就是围绕真实世界中问题的解#20915;而建立的。将问题设为学习的#20013;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做”#65292;而非掌握一些零碎的知#35782;或技能。我们应该利用电子技#26415;,选择合适的问题,即现代的、非#29712;碎的和真实的,而#19988;一定是现实的、足够#22797;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其中探究。教#24072;设置的问题真实性#27700;平越高,问题与真实生活#30340;联系就越紧密,学#20064;者的反应就会越积极主动。
#12288; 知识学习的设计
  在知#35782;内容的教学中,还#24517;须强调与“做”学科有关的#36807;程的学习。学科知识与学生#29983;活最为密切的就是学#29983;用来解释自身经验的思维习#24815;与策略。教师进行教#23398;设计时,要强调包#25324;“做”的过程,为学#29983;理解他们所经验的#19990;界的过程做好准备。也就是说#65292;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设计一个合适的#24773;境。例如,在经济学#35838;堂上让学生通过扮#28436;经济学家来学习经济学知识。让#20182;们在网上参与到市#22330;产品的发明中,进#34892;劳动分工从而可以大规模生产;#20351;用数据库分析市场调查图表、图#20687;进行广告宣传;用电子表格对成#26412;、资金、利润进行核算;投入到#20080;卖的关系中。------学#29983;通过“做”而学习了经济学,#36825;样所学的东西要比通过教#31185;书上的经济术语的概念#21644;定义要多很多。语文教学同#26679;要创设情境,让学#29983;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读写#25945;学环境的设计
  为了设计#35835;写教学,教育者应该#20174;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情境中选择#30456;关内容,提供符号表#24449;的实例,并给予学#29983;解释和反思这些实例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24072;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25991;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29983;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31687;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20154;共鸣,而有人平铺#30452;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19978;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22530;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35768;多时候,教学效果#30340;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24179;的高下。多媒体教学软件#21046;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19994;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25569;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25196;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20986;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20048;明朗的、缅怀追忆的、#24951;慨激昂的,都把把握地#38750;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38899;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预#36827;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22320;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23398;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35843;。举初一上册《背影#12299;为例,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20048;、文字、图片,文字根#25454;朗读速度滚动,图#29255;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20999;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舒缓、#20302;沉,使人仿佛感受到“父#20146;”深沉的爱,这对理解#35838;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3402;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38754;、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23500;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34920;现力,整个音乐、文字、#22768;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30913;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12289;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28145;受感染。
  诗歌教#23398;情境的设计
  诗歌不是#35828;明文,不能通过教条的#20998;析去讲解;也不同#20110;议论文,不能运用逻辑#21644;抽象去分析。诗歌是#24418;象,教学中要靠老#24072;调动学生情感去理解、欣赏。传统#35799;歌教学讲究字、词的疏#36890;,句意的理解,不象是#35762;诗,把好端端的诗歌分解成大白#35805;,了无诗味。诗歌#30340;教学重点应该是让#23398;生去理解诗中的情,#21435;感受诗歌意境,而中国古代诗歌#26412;身的含蓄、韵味又很难#36890;过语言去描述。所谓“#21482;可意会,难于言传”,老师#24456;难用有限的语言去#34920;述诗歌的意境美和#29420;特韵味,学生也就很难领会诗#27468;的美。多媒体的优势在这里#34920;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中国古典#35799;歌很多都具有“诗#20013;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30011;相通,音乐、画面#65292;动画,很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32752;林汇多媒体课堂》对两首#35799;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30475;一看多媒体对李清照的《如#26790;令》的解读: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30011;首先映入眼帘,明丽、轻悦#30340;古筝声作为背景,一古典女子#36731;摇小舟,从荷花池中缓缓驶出,#19968;飞鸟从荷花丛中腾空而起……整#20010;过程让人如痴如醉,仿佛自己被#24102;入宋朝,带入诗人“沉醉不知归#36335;”的那个傍晚。车尔尼#38634;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21344;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29983;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12290;”在这里,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具体#21487;感的画面、声音得以充#20998;的表现。
  设计趣味盎#28982;的检测与评价
  多媒体易于#23558;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21512;,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30340;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12290;翰林汇的“语文多媒体课堂”#8220;文趣园”的设置,就是这方面#30340;典型代表。“文趣#22253;”包括“古诗填趣”、“#35789;语溯源”、“猜谜”等游戏内容。#8220;古诗填趣”中,列出一组诗#21477;,每句诗中有一两个空缺,要#27714;学生将相应的图形拖至诗句#20013;的空缺(漏字)位置。如#36825;样一组诗句:
#12288; 1.留连戏___时时#33310;,自在娇___恰恰啼。(杜#29995;《江畔独步寻花七#32477;句》)
  2.明月#21035;枝惊___,清风#21322;夜鸣___。(辛#24323;疾《西江月》
  3.稻花香里#35828;丰年,听取___声一片#12290;(辛弃疾《西江月#12299;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23478;新___啄春泥。(白居#26131;《钱塘湖春行》)
  每一句#35799;中都有空缺,这时,学生只要#23558;“蝶”、“莺”、“鹊”、#8220;蝉”、“蛙”、“燕”这些#22270;形拖入相应位置,图形即变为文#23383;,诗句也就完整了。这#26679;,学生不仅背熟了诗句#65292;还增加了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像这#26679;的例子,以多媒体的教学软件中还#24456;多,它提供给我们一#31181;思路:游戏与教学内容的#32039;密结合,可以将呆#26495;的教学内容变得生#21160;、活泼,更易于被教学对象#25509;受、掌握,这是基于多媒体的游戏#21270;教育最大优势。
  三、结#35821;
  重视教学情#22659;的创设实则就是重视#23398;生知识的建构,实则就是把#23398;生当人而不是当“容器”#26469;看待,实则是把新课#26631;落到实处。随着多#23186;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21033;用,我们相信信息技术#21487;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36215;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29983;活上中,把现代与历#21490;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20016;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35782;,更主要的是发展起了#20182;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25910;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20449;息、交流信息的能#21147;。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30340;知识更重要。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