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与“反三”——谈谈对教材和习题答案的一点看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964 日期:2023-12-11 来源:论文网
 我们常讲“举一反三”#65292;总认为只是学生的事,殊不#30693;,举一反三,不仅是学生的事#65292;也是我们老师的事。举#20160;么样的例子,才能与#23398;生固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25165;能激发学生的联想,才#33021;实行知识的迁移,#20351;学生“反三”。“举一”是措#26045;,“反三”是目的。#8220;一”要是没有“举#8221;好,“三”也就“反”不#20986;来。
 #12288;叶圣陶先生说:“课文#19981;过是个例子”。 “课文”就是老师所“举”#30340;“例子”,就是那个“一#8221;。既然它不过就是个例子,我们老#24072;上课就不能只为了上课#32780;上课,也没有必要把课文看得如何#30340;神圣。课文只是个#36215;点,它是课外语文学习的扩#25955;点,是学生进行“反三”的#26725;梁。换句话来说,如果课本上的#25991;章不能使用我们的学#29983;“反三”,那它就不是好例子,我#20204;就不能“举”它。事#23454;上,我们现在使用的大#19968;统教材,虽几经改革,但依然#36319;不上社会的步伐,正如华东师范#22823;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25945;授汪莹所说,“教材内容偏深、#20559;难,学习要求偏高”,“在一#23450;程度上存在成人化、#20255;人化、男性化倾向”, “缺乏时代气息”。再加#19978;语言习惯的差异,写作背景的复杂#65292;学生就更有一种陌生感。如#40065;迅先生的文章,文字艰涩,其中有#24456;多浙江方言,叫学生们怎样去突破#25991;字的栅栏,怎样去产生共鸣,#24590;样去生发联想呢。更#20309;况鲁迅先生的文章思想深刻,岂#26159;十几岁的孩子所能企及的。所以#25105;们教师要学会自己编教材,选一#20123;文质兼美又有时代气息#30340;文章,岂不更容易激发#23398;生的联想、更容易提#21319;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20063;不就事半功倍了吗。为什么一#23450;要坚守课本而不放呢#65311;例如,前不久,报纸电视里#25472;起了关于设置“禁。#35752;区”的讨论,我就编选了《#36825;也是一种施舍》、《高贵#30340;施舍》、《搬砖》#12289;《尊严》等一组关于乞丐的文章,#24341;导学生关注社会,也引导他们如#20309;去拓展阅读。结果学#29983;写出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作#25991;来
  现在#25552;倡搞校本研究,编#26657;本教材,目的就是要#25105;们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65292;高度尊重学生主体,最#26377;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21147;和交际表达能力。现#26377;教材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34892;整合。既可以以主#39064;为单元,如思乡、亲情、爱国立#24535;;也可以以同一写作#29305;点的文章组合为一单元,如#23545;比,就可以把《变色龙》、《#25105;的叔叔于勒》、《范进#20013;举》组合成一单元;如铺排,就#21487;以把《白杨礼赞》、《谁是最#21487;爱的人》等放在同一单元;又如语#35328;“陌生化”这一特点#65292;就可以把《夏日绝句》、《不朽的#22833;眠》、《阳光,也#26159;一种语言》等编在#19968;起。我们编选的教材,前提#26159;我们自己要喜欢。#21482;有老师喜欢,才能激发学#29983;的兴趣,才能点燃学生的#28909;情,才能感染学生。如果#36830;老师自己都不喜欢的文章还#35201;硬上,味同嚼蜡,不仅不能#20351;学生受益,而且还#20250;破坏学生对语文的兴致#65292;甚至会使老师的热情#20943;退,影响对教学的#36861;求。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8220;举一”,但“举一”的过程决非#32769;师全包,也可以由学生#26469;参与。我在上课的时候,经#24120;叫学生推荐他喜爱的文章,叫#20182;谈谈推荐的理由,经#32769;师同学认定后作为课文来上。我每#21608;都要每个学生推荐一篇好文章#65292;这个推荐的过程,#20854;实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他#25226;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他要推#33616;一篇好文章,他至少得看#19977;篇文章。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美#25991;这种做法,不仅使教材更贴近学#29983;的实际,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同#23398;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他#20204;推荐的文章被选作教材的时候,他#20204;那个高兴劲儿甭提有多高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我们有些#32769;师喜欢夸夸其谈,整节课都在那里#35762;啊讲,没有留时间给学生“#21453;三”,这实在是一#31181;浪费。正如一出戏,老#26159;只停留在开头,是没有什么#21619;的。真正的好戏是要学#29983;来唱的。“反三”才是#25103;眼,才是高潮。让学生主动#12289;积极地思考,通过交流、讨论#29978;至辩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33258;己的看法和疑问,或由此生出联#24819;、比较,这就表示学生有所得。#23398;生有所得,就是老师有所#24471;。
 #12288;既然“举一”可以“反三”,那#20040;答案就可能不止一个。我#35748;为一个问题的答案#26159;多样性的,答案是没有正确与错误#20043;别,只有好与较好之分。答案正#30830;与否,是我们成人(老师或编者)#20197;自己的眼光来判断的,#19981;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30524;光得出来的。如果正确答案#31163;学生思考的结果相距太远#65292;那这个正确答案就毫#26080;意义了。答案正确与否,并#19981;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24605;考。只要自圆其说,有根有据,#23601;应当给予肯定、给予鼓励。#20917;且,形象大于思想,仁者见仁,#26234;者见智,不见得成人的观点就#23545;,学生的看法就错。比如《我#30340;叔叔于勒》一文的主#39064;,有的学生说“仓#24298;实而知礼节,菲利普夫#22919;的表现是穷人的无奈”#65292;有的学生说“穷困#20035;万恶之首,都是贫穷惹的祸#65292;贫穷异化人性”,有的学生说“都#26159;虚荣心在作怪”,这些答案远#27604;以前教科书上讲的#8220;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20154;之间赤裸裸的金钱#20851;系”要丰富得多,也更切近学生的#23454;际。谁都没有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65292;以怎么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31995;呢。更何况,重视金钱,也决非只#26377;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现象呀#12290;可能有的时候学生的答案很幼稚#65292;但如果经过讨论之后,全班再也没#26377;更深刻的思考、更好的联想,那#20040;,这个幼稚的答案,就是最#22909;的答案。
  一切从学#29983;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 “举一#8221;是为了“反三”,老师的教是为了#23398;生的学。如果“举一#8221;不能“反三”,那就说明我们的#25945;学是失败的。“反三”是#26816;验我们教学成功的标准。#20174;学生中来,到学生#20013;去,学生本身就是我们最好的#25945;材。我们老师应该坐#19979;来,向学生看齐,以学生为出发点#65292;也以学生为归宿点。学生的思#24819;、情感、生命体验,是我们活的教#26448;,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才#26159;我们最好的教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