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入境,以问导思——我所认为的好语文课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992 日期:2023-12-11 来源:论文网
 当前,在全面倡导素#36136;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30340;大环境下,一堂好课的标准#26159;什么呢?我个人认#20026;,好的语文课应当体#29616;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当致#21147;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29616;学生地位,应当以培养学生#30340;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30446;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25991;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22312;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21363;强调语文学习中要尊重学生#30340;主体地位,创设和谐#12289;民主、平等的课堂#27675;围。
  #23398;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37325;,以一定的参与度为标准#65292;就广度而言,要看是不是绝大#22810;数(或所有)的学生都参#19982;到课堂活动中来;就深度而言,#35201;看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31215;极主动地学习,要看理解程度#12289;学习质量是否得到提升。但#36825;种主体地位的尊重#65292;不是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课堂地位,#25226;课堂上的一切都交给学生,甚至断#35328;:以讲为主的课绝对不是好#35838;。其实,“讲”本身没什么错,#20851;键是“讲”什么,怎么#35762;,“讲”到什么程#24230;。绝不能不分具体情况将所有的“#35762;”与“满堂灌”混为#19968;谈。所以,我认为教师根据不同#30340;文章,采取不同的教法,#21482;要让学生有所得,让学生动起#26469;,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不同#35838;型和学生的特点及#35748;知规律,构建自主学习#12289;合作学习、探究学#20064;等多样的课堂,师生#20043;间、生生之间进行多样的#20132;流与合作,学生的思维活起#26469;,学生的能力得到提#39640;,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当然,一堂#22909;课首先要创设民主、和#35856;、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20110;潜移默化中能力得到发展。
  #31532;一, 创设情境,给#23398;生思想情感的共鸣#12290;
#12288; 课堂气氛、学生情#32490;、教师感染力三者的和谐统一,#26159;教学手段实施过程中应遵#24490;的原则。多年来我#20513;导“情境教学法”,营造了学生乐#23398;、爱学、温馨愉快的课堂气#27675;,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心#29702;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20449;息的阀门,积极的情#24863;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21457;动机”。因此,教师要注#37325;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要#20805;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24773;导情。给学生以微#31505;,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25509;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21451;,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20146;,可爱,从而产生一种满意,#21916;爱的情感。
  “入境动情”是教师送给学#29983;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8221;,能一下子抓住学生,
  营造良#22909;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20852;趣和欲望。我在上《我与#22320;坛》的第一节时,#20808;读了报上的几条消息:“天津#19968;个16岁的花季少女#21644;母亲拌了几句嘴,一#26102;想不开,吞服60多片晕车药自杀#12290;广州一个9岁男孩儿,午后#29609;玩具,妈妈批评几句,竟上吊#33258;杀。上海一个16岁少年,和母亲#21457;生争执,一气之下从6#27004;跳了下去。”然后组织学#29983;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在这一节#35838;上,对“珍爱生命”有了更形象#30340;认识,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了更#28145;刻的理解。我在上#31532;二节时,针对学生对老师有强烈#22909;奇心的特点,先给#23398;生讲了自己与父母#30340;关系,讲父母对自己的呵护#12289;理解与支持,然后#20877;要求学生也讲他们与父#27597;的故事,讲父母对他们的关爱。#23398;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21457;言踊跃,有的甚至含着眼泪讲#36848;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25925;事。在此基础上,我再#32452;织学生学习《我与地坛》。这样#65292;师生就在一种人文#24773;怀中一起自然地学#20064;课文的语言,深刻#22320;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师、#23398;生、课文的和谐统#19968;。这里没有枯燥的知识#20256;授,没有苍白的架空分析,#23398;生这时已不再是单纯地#23398;习语言文字知识,而是把自己的#20154;生体验和情感与课#25991;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30693;识的同时,受到审#32654;的教育,受到人文情怀的#29071;陶,切实体现了语文学科#24037;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2290;
#12288; 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31181;特定的情境中,进入#25991;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28872;的情感共鸣。
  这种#24773;感的共鸣,又转化为学生#33258;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29983;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23547;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文#31456;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24735;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12290;
 #12288;第二, 设置#20027;问,给学生充分思#32500;的空间。
 #12288;主问题是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39640;远的课堂教学问题#12290;这一问题设计的着眼点#20043;一是整体
  阅读,#28145;化理解。往往体现了#29301;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具#26377;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这#37324;所说的整体阅读,不是指#35753;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20160;么内容,而是让学生
#12288; 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8220;话题”对课文进行深#20837;的分析、理解。这就要求给学生#19968;个“抓手”,让学生在#36825;个“抓手”的导引下得到真正深刻#30340;阅读体会。在这方面,“主问#39064;”可以说有着绝对的优势#12290;比如,《祝福》教学主问#39064;: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20010;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35835;课文,证明这种看法。“祥#26519;嫂——没有春天的女人”,#36825;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21560;引力的阅读线索,同学们怀着极#22823;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22204;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32456;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祥林嫂#24754;惨命运的发展过程:#9312;丽春之日,丈夫夭折——#22905;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9313;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26032;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26286;春之日,痛失爱子——“春#22825;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65307;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22312;祝福的鞭炮声中。#22823;家理解到,冷酷的社#20250;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20316;者突出祥林嫂没有#26149;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30340;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21078;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26412;质。
 #12288;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32447;”,“串”起了人物、#24773;节、内容、形式、语言等#31561;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20102;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12290;又如,《荷塘月色》这#31687;优美的散文可以从作者#34892;踪、作者感情变化、作#32773;对景物的描写这三种角度分#23618;划段吗?还有没有另外#30340;分层划段的角度呢?《在马#20811;思墓前的讲话》:有人说,这#19968;课中的情感张力,紧#32039;依托在课文的句式表达之上#65292;你能证明或否定这#19968;说法吗?
  很明显,要#25506;究或者回答上述问题#65292;就得研读全文。像这#26679;能够牵动对全篇文章阅读或
 #12288;牵动文章主体部分阅读的问题或#32773;说提问,既使语文教学的重点#12289;难点,教学目标得以明确,#21448;充分发展学生自主#23398;习的空间,使教学过程显得“#24418;散而神不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第#19977;, 课堂上有学生“#38382;”的声音。
  要提高教学实#25928;,首先必须发展学生#65292;只有发展学生的积极参与#33021;力,才有真正意义上
  的课堂#23454;效。创新思维是从问题#24320;始的。打开一切科学#30340;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大#22810;数伟大的发现都应该归功#20110;问“为什么”,而一切伟大#30340;智慧都在于逢事能问出个“为什#20040;”。语文课上有时我们太习#24815;学生回答老师设计的问#39064;,而学生却很少能去#20027;动地询问并提出自己的问题#12290;我们说,能积极主动#22320;回答上老师的问题,固然是高明#30340;学生,但能创建性地#25552;出高水平的问题更是语文素#20859;的综合表现。而且,只有教材#35748;真读了,文本仔细分析了,内#23481;深入思考了,才能#25552;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25105;们说,提不出问题的学#29983;是没有思考的学生#21644;没有学习实效的学生,#23454;际上我们是以鼓励提问#39064;的方式,来带动对#35838;文的深入探讨来增强课#22530;效果。而且,有时学生的奇#24605;妙想也总能在另一层面、另#19968;角度启发老师。比如学生#25552;出来:为什么不是#8220;不尽长江滚滚去”为什#20040;不是“渌水荡漾猿啼#28165;”。充分体现了学生敢于质疑#65292;善于质疑的自主式#23398;习的优秀品质。另外,在教#12298;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有一个学#29983;就提出来了“弱小的#37073;国为什么连续两次击败强大的秦#22269;的进击,保存了实力?”#30340;问题,而且他能够从#25112;略上、从军事上、从#22806;交关系上进行对比#20998;析,使老师刮目相看。#25105;们不知道每节课上,学生会“冒#8221;出什么经典的思想来,想到什么“#24322;”样的地方去,我们#30340;学生就是这么可爱,就是这#20040;富有创见。我们教师要#23613;其所能的为他们构建一个#23637;示才情的平台。
  语文课#19978;,把问的权力给学生,让学#29983;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39064;,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65292;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21487;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24605;维。使学生有思想的砥砺与碰#25758;,有情感的体悟与#20132;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学生#26377;想要表现的欲望和空间。
  第四#65292; 课堂#37324;有学生研究的声音。
  能提出问题#22266;然重要,能科学、合理而#26377;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6356;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才能。
  我#20204;说,能解决问题的课堂必然#26159;一个思维高度运转的课堂,#24517;然是效率倍出的课堂。作#20026;老师,我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32780;是致力于发展学生解决问#39064;的能力。以第三册第#20108;单元诗歌教学为例#12290;在这一单元的的教学中#65292;我们先把诗歌鉴赏的#34920;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以教学案#20363;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然后再给#23398;生讲解、分析,总结一定#30340;规律,给出一些鉴赏的#26041;法。比如,诗词鉴赏要注意考查#30340;四个角度:一是思想内容的赏#26512;,二是具体形象的#20998;析,三是表现手法的理析,四是#35821;言特点的评析。这样,学生#24102;着内容开始学习,之后,#25105;们再举具体的诗篇来解#35835;具体的问题。如,什么是#30452;抒胸臆,什么是间#25509;抒情,什么是融情于景,什么是借#26223;抒情,什么是以景显情,什么#26159;托物言志,让学生#20174;理论高度上认识诗歌鉴赏#30340;一般方法。有了方法,学生#20197;方法为武器去解决问题。然后#65292;我们布置学生自行鉴#36175;诗六首、词七首。并且要求学生#20197;出题人的高度,自#25105;命题,自我解决问题。有的学生#38382;老师“错了怎么办”,我回答#8220;错了再做,直到熟能生巧#8221;。以此,我们既巩固了前一#38454;段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20859;,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21147;。我们在进行鉴赏方法#20363;析的时候,虽然用了三节课,六首#35799;又用了三节课,但#23545;于一般的山水诗、写景诗#65292;学生则均已能进行初步的鉴赏#12290;因此,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26159;高的,效果是好的#12290;
#12288; 我们知道,学生分#26512;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24418;成需要一个过程,在#36825;个过程中,学生
  需要呵护,需要#27491;确引导,尤其需要帮助,需#35201;学法指导。而我们#22312;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如果能从发#23637;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营造一个#33021;引发思考,会思考的外#37096;环境,并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提#20379;一点切实的帮助,学生那一点#28508;在的能力将得到初步形成。课#22530;实效也一定会大大提#39640;。
  #24403;然,一堂好课,还#26159;让学生有所积累,有所#25910;获,有所发展的课。好的语文课#24212;当让学生受益,它不仅仅局#38480;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26356;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28789;感、激情和思想的#25991;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24863;、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他们对#19990;界的感觉、思考及#34920;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他们#30340;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35199;——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一#22530;好的语文课最终应体现知#35782;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24230;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的有机#25972;合。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