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好的“四关”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933 日期:2023-12-11 来源:论文网
孔子云:“知之者不#22914;好之者,好之者不#22914;乐之者。”进行语#25991;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26159;学生的兴趣问题,#35201;想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65292;让他们活泼愉快地学习#26032;知,老师就要不断地探索#28857;燃“爆竹”的技巧,使#35821;文课“活”起来。那#20040;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20852;题和求知欲望,让学生#24102;着新鲜感,好奇心上语文课呢?#22312;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组织#35821;文课堂教学主要应把好以下#8220;四关”。
 #12288;一、精心设计开场,创#35774;最佳氛围。常言道:“#22909;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24320;场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22823;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0340;重要一步,试想每堂课之始#65292;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于启#21457;性、感染力的开场#30333;,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兴趣#19982;强烈的求知欲望也#23601;随之产生了。导入新课的#26041;法很多,这里主要介#32461;以下三种:
  1、欲#25810;故纵。教师在讲授裸文#21069;,巧设玄机,欲擒故#32437;,一上来就“错误”百出,#31561;学生纷纷给予指正后,方显#20986;明知故错或明知故#38382;本色。不过这时,课堂氛围已经#27963;跃起来了,老师就可以趁机引导#65292;调控,水到渠成地完成教#23398;任务。如:《荔枝蜜》,#21487;以这样设计导语:“#21516;学们吃过荔枝蜜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32461;荔枝蜜的说明文。#8221;学生马上就站起来反#39539;:“不是说明文,不是#20171;绍荔枝蜜的!”老师可以趁机接#38382;道:“那它是什么体裁?又#26159;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看课#25991;。”这样,学生势必急#20999;地打开书,寻找要回答的内容#65292;从而使整堂课有一#20010;良好的开端o
  2、质疑激趣。面#23545;一篇新课,会有字词句#31687;,语修逻文,思想内容等许多疑问#12290;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增#28155;他们的兴趣。
 #12288;如《纪念白求恩》一课的导入#65306;“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个人物图#20687;,这个外国人是谁?他的#32918;像怎么出现在我们的#35838;本里?他为何来到中国?#20182;牺牲了,毛泽东主席为何亲自写文#31456;纪念他?他具有什么精#31070;?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向他#23398;习?这样,连环设#30097;,学生的兴趣会如久壅顿#24320;的泉水,汩汩不绝#12290;
  3、激情导入。我#20204;的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但心智#19981;太成熟,阅历颇为#21333;纯的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就有所#39046;悟,那么怎样引导#23398;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与作者的心#24773;相契合呢?不妨设计一段充满#28608;情的导语,相信会起#21040;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论语#12299;可这样导入:“火之光,电之光,#33021;照亮时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20142;人们的思想,谁是#19990;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31185;教文组织确立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十#20301;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26159;我们中国的孔子。今天我们就#19968;起来采撷几朵他思#24819;的火花。”
  二#12289;巧选切入点,出奇制胜。#19968;堂课就是一幕剧,是师#29983;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33402;术创造,所以根据课#25991;不同的特点,巧妙地选择切入#28857;,力争出奇制胜,是#19978;好一节课的又一关键环节。恰#24403;的切入点像投石激浪,能够启开#23398;生思维的大门,点燃他们智慧的#28779;炬,激发他们的求知动机#65292; 从而带#21160;全篇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选#22909;切入点呢?我认为#19968;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2290;
  1、抓关键句#20570;为切入点,以一句带全篇。许多#35838;文都有主旨句和中心句,全文的深#21051;思想通过此“一斑”#32780;可窥见“全豹”。这时,老#24072;就不妨以此作为切入点,以一句#24102;全篇,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含英咀#21326;,探幽揽胜。如:《#30475;戏》,可抓住也是全文#30340;主旨句,“我们拥有这样热#24773;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8221;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20837;分析作者是如何赞#25196;“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26415;家”的。学生很快能体会#20986;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27861;,连设几个与“海”相#20851;的比喻,来渲染观众看戏#26102;的热情场面;对热情的艺术#23478;,主要是通过对其#23113;转的唱腔,圆润的#27468;喉的精彩描绘来表现的。这样,教#24072;在抓住时机,稍加#30095;导,整篇课文的教学就在教师轻#26494;,学生活泼的情境中瓜熟#33922;落了。又如教鲁迅的《社#25103;》,即可抓住文末“真#30340;,一直到现在,我实#22312;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一也#19981;再看到那夜似的好#25103;了。”一句,带动全#31687;的讲读。“文中哪些文#23383;写看戏?戏到底好看不好看?”#8220;既然戏并不好看,那结尾为什么还#21457;出上述感概?”课堂顿时#26964;入到具樟情节的揣摩体味上来。
  2、抓关键#35789;作为切入点,以一词带全篇。戏有#25103;眼,文有文眼。这个作#20026;切入点的词语,往#24448;就是文章的“文眼”。#20197;“文眼”切入,尤如#19979;棋,动一子而统关全局。如《曹#21028;论战》一文,主要在#20110;表现曹刿的“远谋”,那么“远谋#8221;二字即为文章的“文眼”#12290;授课时教师可以抓住#36825;两个字作为切入点,巧钞#35774;疑。如:文章是如何表现曹刿的“#36828;谋”的呢?或者,曹刿#30340;“远谋”是通过那些具体事例表#29616;出来的呢?这样,#23398;生就很容易地进入情节#65292;并分析出曹刿通过论述#25112;前的政治准备,有#21033;的反攻时机和有利的追#20987;之时,表现了其政治上的远#35265;卓识和军事上的雄#25165;大略。从而,不难看出,#25991;章就是围绕“远谋”二字刻画人#29289;,展开情节的。又如《陋室#38125;》中,“德馨”二#23383;是“文眼”。“陋室”是作者#25152;托之物,“德馨”才是#20316;者所言之志,写陋室#26159;为颂德馨。那么,教师可引#23548;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1518;,紧紧抓住“德馨”#20108;字,一步步深入分析,#25571;摩作者是如何紧扣文眼展开#25551;绘的。学生通过反复朗#35835;思考,逐渐明白文章的思路,开#22836;以虚衬实引出“德馨”,然#21518;分别从陋室环境、室中人、室中#20107;来印证“德馨”。最后#65292;又用类比,以古贤自况#65292;突出“德馨”。
  3、抓关键物作为#20999;入点,以一物带全篇#12290;有的文章,作者抓住一物作为#24863;情的聚光点,而且这#19968;物还起贯穿全篇的线索作用。#36825;类文章,我们就不妨#20197;此物为切入点,为整篇课#25991;的教学搭桥铺路,蓄势兴波,以“#19968;波”之“动”带动“万波”#20043;“随”。
  如#12298;背影》一文,作者以#29238;亲的“背影”作为表现父子#24863;情的聚光点,而且#20197;“背影”为贯穿全文#30340;线索。这时,我们就不妨抓#20303;“背影”作为剖析全文的切入点,#22260;绕“背影”设置问题.如:#25991;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集中#22312;哪些自然段?父亲的#21738;一次背影给“我”的印#35937;最深?找出浓墨重彩#25551;写背影的语句作重点研读#31561;。随着问题的深入,文章中#37027;浓浓的父子亲情,深#28145;地感染了学生。又如《#23567;桔灯》,可用“小桔灯”这一#24863;情聚光点和线索,作为深#20837;分析课文的切入点。授课时,围#32469;小桔灯设疑,以一点带动全篇。#20808;问,文中的小桔灯出自#35841;手?作何之用?接问:我和小姑#23064;熟识吗?我和她是怎样认识的?#20877;问:她为什么做小桔灯送我:#20316;者歌颂的是小姑娘,为#20160;么以“小桔灯”为题?这样,一连#20018;的发问,在学生心中激起#19968;波又一波,最后,让学生找出了#25551;写小姑娘制作小桔灯的语句#65292;描写小桔灯使我浮想联翩的#35821;句,作重点研新通过分拆,#23398;生很容易理解小桔#28783;的象征意义了。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三、因势利导,把#25569;高潮。语文课堂教学,教#24072;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24687;交滤、思想交流、情感#20132;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32780;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32456;不断地进行着,可以#35828;,它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既#26159;流动的,其前后的#27969;势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23618;层推进,水到渠成;#25110;山环水转,突死显现#65307;或波涛汹涌,雷霆#19975;钧……创造性思维的浪花跳#36291;,奔腾、四溅,并使师生#20135;生情感共鸣,便是一堂#35838;的高潮。至于何时#35774;置高潮应灵活掌握,综合考虑。一#33324;文体不同,教学要求相异,#39640;潮的处理也不同。
  1、抒情性较浓的记叙文、散文#20043;类,高潮应设置在学生的情感#21644;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30456;交相融之时。如《背影》,#22312;研析了文章的感情聚光点#8220;父亲的背影”之后,教师可#20197;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造#24605;维,让学生给“背影”加一个修饰#35821;。这时,学生心中情切难捺,群#24773;雀跃,于是“踌珊的#32972;影”、“难忘的背影”、“黑色的#32972;影”、“艰难的背影”、“努#21147;的背影”、“吃力#30340;背影”、“肥胖的背影”#31561;,答案丰富多彩,这正说明#23398;生深刻地领会了“背影”的#20869;涵,情感与作者发生了共鸣#65292;所以,此时就是本#33410;课的高潮。
  2、议论#24615;体裁的文章,高潮应设置在课#22530;内外知识点的扩展延深上。我们常#24120;说语文课应培养创造型人才,这首#20808;要教师多用一些创造#24615;的教学方法,对学生#36827;行创造性的思维导向,让学生在#32039;张思维后,用创造性的#28010;花激起课堂的高潮。如洪授《#20174;三到万》,教师先讲#8220;从三到万”的故事,只讲一半,#28982;后要求学生揣测后面的情节,接着#35753;学生捎测作者在故完之后#35762;了哪些道理。然后让同学们读#35838;文,同学们在比较中惊#21916;地发现自己的揣测与#20316;者的议论是多么的吻#21512;。
  师生讨论完课#25991;内容后,教师又讲了一个“点石成#37329;”的故事,也是只讲一半,接着#35201;学生读讲,然后要求#23398;生就此发表议论,此时的学生,探#27714;知识的欲望和获得知识的#24841;说并驾齐驱,创造的火花更是跃跃#27442;闪。此时的课堂,高潮叠起#65292;充溢着热烈欢快的学习氛围。
  3、在说明文#25945;学过程中,理清了说明顺序#65292;分析了说明方法,#21697;味了说明语言后,都可以随#26102;掀起一个个小小的高潮。如理清#25925;宫博物院》空间顺序后,当#21363;让学生运用这一顺序有条#29702;地说明自己的学校或所处的#25945;室。研讨了《人类的语言》#20013;比较的说明方法后,结#21512;“人类语言是变化无穷的#8221;这一内容,让学生就《书信与#30005;话》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可谓一#20030;两得。再如,学习了《看云#35782;天气》一文后,让学生用生动#30340;说明介绍圆规,可能当即就有佳#27573;出现……
#12288; 四、瓜熟菩落,圆#28385;结课。有的老师,不#37325;视一节课的最后几分#38047;,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12290;其实,结课方式也非常重要#65292;是圆满上好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12290;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是否有一个#25972;体的印象,文章所包含的感情#26159;否淋漓尽致地领悟透#24443;了,都离不开教师在最后几分钟#30340;归纳总结和感情再激。一般结课有#36825;样几种方法。
  1、借助音乐,巧#30041;余韵、一堂课,如#26524;能巧借音乐煞尾,便可有“余音#24736;长,绕梁三日”之奇效。的#30830;,一首恰当的歌曲,一段美#22937;的音乐,有时,会起到#25512;波助澜、画龙点晴的作用。
  如讲完《背#24433;》后,适时播放一曲满文军的#12298;懂你》,学生在把握了#29238;子情深这个中心,理解了背影#30340;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不由自主地#28145;情唱起,“你静静地离去,一#27493;一步独孤的背……”。学生#30340;感情完全融入课文#30340;情境中。又如,讲完《枣核》#25991;后,播放一首《我的中#22269;心》随着“河山只在我梦中#65292;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26089;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22269;印……”的深情顿诉,#25991;中身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拳拳之心#65292;赤子之情再次随深情#26063;律一泻如瀑。文言文《愚公移山》#22312;分析了“愚公精神”后,把江涛#30340;《愚公移山》引入课堂,听着#37027;慷慨激昂的旋律,品着#37027;耐人寻味的歌词,学生心#22836;怎能不涌起一种迎难而上的斗志?#32780;这些正是我们要各学的“余韵#8221;。有了这些,文章会更绵长、辞香#65292;令人念念不忘。
  2、巧设结语,回#21619;悠长。如果说教师的讲授语应力#27714;做到言之有味,言#20043;有物,言之有利的话#65292;那么一堂课的结束语应当#22914;撞钟,余音绕梁,不绝于#32819;, 会给人悠#24736;的情思,很多很多的回味。#22312;这方面,很多老师都有丰富的教#23398;经验,有的根据授课内容,#20197;号召鼓动性的语言作结#65292;使学生气风发,踌躇满志;有的根#25454;悬念断课,给学生无边的遐想#65292;无尽的思索;有的不#20197;课文教学内容为满足#65292;而是把知识引向课外,引向纵#28145;,引发学生阅读古今#20013;外世界名著的兴趣#65292;扩大自己的知识面。#24403;然还有其它好的结课#26041;式,再此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语文课堂教#23398;的设计,必须引起#35821;文教师充分重视。小#23567;—节课,如果把几个关键环节#35774;计好了,那么教师讲的自如#65292;学生也学的轻松,一方面常#25945;常新,一方面越学越乐#12290;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1448;可以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29983;的想象能力,何乐而不为呢?相反#65292;如果不注意课堂创新设计#65292;千篇一律地按照老模式诱下去#65292;到头来教师是卖力不讨好,学生是#36153;力学不会,又如何#33021;跟上语文教改的新步#20240;,培养创新型人才#2160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