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917 日期:2023-12-11 来源:论文网
教师备课时,#23545;自己设置的“问题#8221;都准备了正确的答案。课堂#19978;,当学生的回答与教案(包括教材#12289;教参)里的“答案”不相同时,教#24072;怎样对待学生独特的感#21463;、体验和理解呢?
  #19979;面先看两个教学案例。
  (一)
 #12288;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狼和小#32650;》(小学第三册)结尾时#65292;我微笑地问学生:“狼龇#30528;牙,向小羊扑去,结果怎么#26679;?”
  “狼向#23567;羊扑去,用力太猛#65292;碰到石头撞死了。”
  #8220;狼向前扑去的时候,小羊一#38378;,狼掉到溪里淹死了。”
  “正在危急时刻,#36214;来了一个猎人。他开枪把狼打死#20102;。”
  ——想不到#23398;生有这么多奇思怪想,可我的教#26696;里写着:“小羊被狼吃了。”
  看到还有学生举手要求#21457;言,下课的时间又快到了,我#20415;赶紧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让学生#29992;笔记下。
#12288; 课后,我反复思考,似乎觉得#36825;样处理不妥。
 #12288;(二)
  对课文《#23435;定伯捉鬼》(初中第#19968;册)的主题讨论几#20998;钟后,学生的意见大体一#33268;,但我还是再鼓励有不同意#35265;的学生大胆发言。这时,一#20301;学生站起来,他说:“文中#30340;鬼,憨头憨脑,自始至终没#26377;一丝一毫加害宋定#20271;的意思。宋定伯说什么他都信,#27809;有心眼,老实巴交。而宋#23450;伯,从一开始就打定了要捉#39740;卖鬼的主意,一路上#20351;尽了欺诈的手段。”
  ——我不#31105;一怔,课本里“阅读提示”写着#8220;一个人用智谋制服鬼的故#20107;”,《教师教学用#20070;》也说这个故事“寄寓着#20154;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想结合#25991;章的写作背景否定这位学生的意#35265;,但又觉得过于武断、#36731;率;要么对他的说法加以赞#36175;,又似乎一时拿不准。不过,#26377;思考总比没思考好。于是,我#20808;提议全班学生为他鼓掌#65292;接着说道:“这位同学敢#20110;思考的品质值得大家学#20064;。他的见解,非常独特#65292;我也得再想想,等课后#26597;找资料,下节课来与同学们交流,#22909;吗?”但学生的目光还是流露出些#35768;遗憾。
 #12288;一下课,我就急忙走向资#26009;室。
  这两个#26696;例,引发了笔者对课#31243;改革要作更深的思考,对课程标准#26377;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教师要#26356;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灌#36755;的容器,或者预先#35774;置一个个圈套(问题)#65292;让学生往里钻;而应该还学生以#23398;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12290;阅读教学中,不能#29992;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26696;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23398;生的理解,束缚学生#30340;思维,抑制学生的个#24615;,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12290;《宋定伯捉鬼》的主题,#25945;参早有“定论”,#20294;第二个案例中学生的看#27861;不无道理;尤其是他#37027;不唯书、不唯师的勇气#65292;那新颖的看问题的视角,那逆#21521;思维产生的独到见解,#30830;实难能可贵。
  《全日制义务教#32946;·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阅读是学#29983;的个性化行为。”“要#29645;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8221;其中“珍视”二字分量很重,#34164;涵了这次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23637;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课程#26631;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12289;体验、理解的重视程度。“#29645;视”,即珍惜重视,#19981;是一般地看待,不能漠#28982;置之,更不能简单地#29992;预定的“标准”答#26696;去匡正学生的不同意见#65307;“独特”,即独有的、特别#30340;,具有个性的,包含着学生个体#30340;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20215;值取向。接受美学、建构主#20041;心理学认为,作品的意#20041;是由读者和作者共同#21019;造的。课文的意义#26159;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22522;础生成的,教师万万不可用自己(#21253;括教参)的分析、结论#26469;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剥夺#23398;生阅读的主体地位#12290;
  上述第一个案例中#65292;学生课堂交流的时间不足,其#20027;体地位则动摇、丧#22833;了。再者,学生想象出#30340;种种美好结局,饱含了孩子#20204;同情弱小、扬善除恶的#21892;良愿望(虽然与全文的故事情节#21450;寓意不大相符),可惜教师未能充#20998;地加以肯定,而是匆忙地把#25945;案里的“答案”交给#23398;生,取代了他们鲜#27963;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26524;这样日复一日,学生#23558;渐渐变得懒惰、麻木,失#21364;了思考的能力和习惯#65306;因为经验告诉我们,#21482;有老师的答案是对#30340;,只要记住老师的答案就#34892;了。长此以往,何谈阅读能#21147;的提高?何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0309;谈人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近年来,在中小学教#32946;界谈论着报刊上的一#21017;消息:“冰化了是什么?”一位#23398;生回答:“春天。”——多么富有#28789;性和诗意啊!可是就因为它与教师#25945;案里的“正确”答案(“水”)不一致,而被老师用红笔#25171;“”了。——真让人啼笑皆非!#36825;个红红的“”不仅仅#30011;在学生的作业簿上,而且刻#22312;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里;它#19981;仅仅错判了一个出色的答案,而且#21487;能扼杀了孩子创造的天性#12290;
  课堂上,即#20351;学生的回答幼稚、肤浅,甚至片#38754;、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19979;去;而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用#24515;去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21516;时针对其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的缺#38519;、不足,开展积极、有效#30340;帮助。这样,教师不仅#22312;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20102;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39118;范。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12289;终身的。
  其次,#23398;生说出独特的、与教案不同#30340;理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24335;和文化积淀无疑是一个挑战#12290;按着教参讲,照着教案读,自然省#24515;省力;一旦“开放”,一个#22836;脑怎能应对50个头脑?对此,第#20108;个案例的作者李涛老师(厦门市后#28330;中学)深有感触:“现在,我#35273;得比过去更累了,课前得想许多#38382;题,看许多资料,以备#23398;生‘刁钻’的提问、回答;但无#35770;怎样准备,上课还是难免有卡壳#30340;时候。”就《宋定伯捉鬼》一文,#21487;能绝大多数教师备课时都未曾#24819;到为“鬼”翻案,但课堂上#31361;然冒出这么一个尖锐的、与众#19981;同的观点,的确难为了年轻的#26446;老师。这也是对教师专业#21151;底、教育理念和教学机智的考验。#23427;唤起了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教#24072;们沿用了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教#23398;方式和习惯受到了冲击。#23398;生“遗憾”的眼睛,#20223;佛还在盯着站在讲台前的我们#65292;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里,逼迫#25105;们不敢松懈,必须继续读书,#32456;身学习,不断地发展、#20805;实、提高自己。
  让#23398;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65292;师生平等对话,有利#20110;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22659;,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24448;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12290;第二个案例里学生与教案的#19981;同看法,促动教师进一步钻研课文#12289;理解课文,实现了教学相长。《#20013;学语文教学参考》(#38485;西师范大学)2001年第10期上的文章《〈宋#23450;伯捉鬼〉析疑》,其观点与#37027;位学生的见解大致相同。这#20877;一次提醒我们不可低估学生的潜#21147;与见识,不要有意无#24847;地摧残了学生创新#30340;萌芽。
 #12288;再次,过去学生一般采用接受式的#23398;习方式,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35770;的形式(现成答案)呈现出来,学生只是知识的被#21160;接受者。本次课程改革的#20855;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30340;接受学习,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21457;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22240;此,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21464;,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65292;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23548;者和平等中的首席,#25945;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21270;,教案的地位、作用和写#27861;应该重新审视。
  备课#26102;,编写教案须明确教学的大#20307;方向,确定一个或#20960;个流程,既要强调#20849;性的东西,又要兼顾#23398;生个体的差异。教学中#19981;能把课堂教学变成教案#30340;翻版,上课即上演“教#26696;剧”,一言不差,一句不落,学生#30340;回答与教案里预定的“正确”#31572;案不相同便算错误;而应#24403;面对50个活泼的生命,“尊重#23398;生在学习过程中的#29420;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26377;创意的阅读”(《语#25991;课程标准》),视他们的具#20307;学习情况,相机改动教案。#22240;为“人们无法预料#25945;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33539;围。没有预料不到#30340;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8221;(布卢姆);而且,课#22530;教学首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32780;不是教案。
  联想开去,《教师教学用书#12299;的意义和编法也应当反思#12290;它不应该是教师离不#24320;的拐杖,而应该成#20026;教师备课的资料手册;它#19981;应该是“正确”的答案,成了#26463;缚教师、学生的紧箍咒,而#24212;该能够激活教师的思维,开阔教师#30340;眼界;它不应该只收录一家之言#65292;而应该博采对课文的各#31181;解读甚至批判的观点、求疵#30340;意见。这样才有利#20110;促进教师拓展思路,形成一种开#25918;的、多元的阅读观和教#23398;观。
  眼下#65292;全国38个课程改#38761;实验区的实验工作,紧锣密#40723;地开展了一个多学期,“课程改#38761;”“课程标准”成了基础教育中#20351;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在这场改#38761;中,广大教师将经历重新学习、#21453;思传统、更新观念的必要#36807;程,许多新理念、新观点等待#25105;们去认知,去思考,并付诸教育教#23398;实践之中。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