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刀#12289;一根绳、一团火。
[关键词] 备课 取材要准 环节要紧 提问要巧
“以学生发#23637;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35768;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其#20013;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长期#21463;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24815;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65292;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25945;学结构。只要是新授课,就会#27627;不犹豫地从复习铺垫开始#65292;遵循这样一条教学途径:#26816;查复习──揭示课题#9472;─新授──巩固─#9472;小结──布置作业。不可#21542;认,这一教学结构是多年教#23398;经验的总结。但是,在实施新课#31243;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30495;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65292;我认为,首先要从备课#24320;始进行全面的转换。#37027;么,面对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35838;?
#19968;、一把刀,取材要准
#25945;材只是个例子。没错,教学中#25105;们就是以“例子”做为最佳#36752;射点,来尽可能教会学#29983;学会更多的东西。由#27492;,教材处理得是否#24471;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12290;那么如何用好教材,#26377;意识地对教材进行恰#24403;的处理,成了值得教师研#31350;的一门学问了。在实际备#35838;处理教材时,我们常常会犯许多#27611;病。其一,考虑问#39064;过多。把教参所提供的方方面面#37117;考虑进去,生怕有一点给学生遗漏#65292;面面俱到而事倍功#21322;。其二,考虑问题过浮。仍#36208;入应试教育的误区#65292;不敢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上#20986;发去处理教材,蜻#34579;点水,浮光掠影。其三,考虑#38382;题过简。不充分挖#25496;教材作为例子的典#22411;意义,高唱大语文观,避#37325;就轻,适得其反。如:《安#22622;腰鼓》课堂上,配着#38663;天轰响的安塞腰鼓多媒体的展#31034;,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老#24072;紧紧扣住课文特点,引导学生以#21508;种方式朗诵课文,看得#20986;学生是沉浸在了安塞腰鼓的氛#22260;之中。但有一点,老师#24573;略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12290;而这,恰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12290;安塞腰鼓,它是在“从#26469;不曾响过”的宁静#20013;响起的。“冰冷的空气”、“#24684;静的阳光”、“困#20518;的世界”,安塞腰鼓訇然震响。#36825;是起于沉寂。当安塞腰鼓“戛#28982;而止的时候,世界出#22855;的寂静”,“简直像来到另#19968;个星球。耳畔是一声#28218;远的鸡啼”。它止于寂#38745;。这寂静正意味着黄土高#21407;的贫瘠、苦难、闭塞,以及#23427;的多少年多少年的一成不变。而安#22622;腰鼓则正是起于这样一种#29366;况下的抗争、呐喊#19982;宣泄。读安塞腰鼓,不止是要一#28857;激情,不应该是一种喜形于#33394;。它应该是爆发式的#65292;呐喊式的,震撼式#30340;﹗准的取材才更有助于朗读。
新课程、#26032;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能#22815;创造性地进行“教材处理”,同#26102;也给我们教师的创#36896;性劳动提供更广阔#30340;空间。
1.要求教师#31449;得更高,看的更远、更宽,#26641;立新课程意识,以新的课#31243;理念(包括学生观、教材#35266;、课程资源观、教学观#12289;师生观)来重新审#35270;自身的教学实践、审视#23398;生、审视教学设计,不能局限于#25945;科书和即时的教学实效。
2.优化教学内容#35201;紧扣目标,科学准#30830;,突出重点,突破#38590;点,抓住关键。在教材处#29702;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26448;进行浓缩、调整、选择等艺术处#29702;,以减轻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22369;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化,#35753;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24471;以充分实现。教师在处理教材过#31243;中要注意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822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知#35782;基础促成知识迁移,作#20026;教学突破口,这对提高课堂效益#26377;着重要意义。
#12288;3.摸清学情,以学定教,把#8220;教材”处理加工成“学#26448;”。教师在处理教材、设#35745;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材的#8220;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来设#35745;教师的教学“思路”。既要考#34385;到教师教学行为,又顾及到#23398;生学习行为。
4.#25366;掘教材内涵,达到“三维目标”的#25972;合效果。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36890;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65292;渗透“过程与方法”,培养“情#24863;态度价值观”,提升课程功能#65292;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20108;、一根绳,环节要#32039;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29983;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36807;程。强调课堂教学的#29983;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20449;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25945;师在备课时不仅要#26377;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25945;学方案中为学生的#20027;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38388;,为教学的动态生#25104;创造条件。教师可#20197;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20165;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19982;方法、情感态度和价#20540;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35201;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65292;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30340;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20851;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25512;进,怎样转折等。这#26679;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12289;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19978;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27599;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35828;,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21487;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65292;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23454;际,使师生积极互#21160;,发挥出创造性来。
#12288; 在本次语文组活动中,我上#30340;是《孙权劝学》,我设计了这样的#25945;学环节:情景导入(谈三#22269;)——讲文学常识——讲故#20107;接龙(整体感知)——猜词#20041;(重点)——揣人物语气(难点:#25351;导朗读)——小结课文、#22521;养读书意识。通过#36825;样的环节设计,我自#20197;为是完美无缺的,#20294;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发现:讲故事#25509;龙这一环节差点要了我的“命”#8212;—因为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讲。尔#21518;,我反思,原因是自己备#35838;没考虑学生的学情。试#24819;,我把这一环节改为话剧#28436;出,既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文#31456;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揣摩人#29289;语气,那不是一箭双雕了吗#65311;
从中我认识#21040;,教师只有认真备好上课的每一环#33410;,并用一条主线把这#20123;环节窜在一起,这#26679;,可以为一节成功的#35838;打下好的基础。
三#12289;一团火,提问要巧
#12288;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24448;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35838;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22530;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30340;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38382;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36805;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29702;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12289;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35838;堂提问犹如一团火有助于燃烧学#29983;的内心世界,激发起求知欲#26395;;有助于教师及时得#21040;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65292;实现教学目标。
#12288;在听《孔乙己》,老师原#26412;有很好的创意,让同学们在阅#35835;了《孔乙己》以后自己提出#38382;题。课堂理所当然的活跃起来,#35768;多很好的问题由学生一#19968;提出,如:“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长#34923;的人”说明了什么?孔乙己是不是#30495;死了?孔乙己的悲剧是谁造成#30340;?外貌描写有什么#20316;用?等等。老师如能#24490;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再进一步阅#35835;课文,在整体理解课文#30340;基础上,一步步地探求作解,教学#24212;该是十分成功的。遗憾#30340;是,老师并未对来自学#29983;的问题作认真的处#29702;,他只是把由学生#25552;问当作一个教学“民主#8221;的幌子。在走过了这个过场以后#65292;他就一下子抛出了他自己事先已#32463;准备好的三个问题:用#20160;么方法写孔乙己?环境描写有什么#20316;用?作者的写作目的?引学#29983;入我彀中。课堂一下子就#36300;入冷落。30多分钟的时间纠#32544;在第一个问题上,课堂上充#26021;着老师的“他说”、“你#35828;”,结果谁也不知#36947;说了些什么,或应该说一些#20160;么。一堂课成了开#23616;好整个教学又不甚#25104;功的一个例子。留给人们#35768;多思索。
优化课堂提#38382;内容要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38382;内容要有启发性
#12288;设计提问内容要多#32534;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20869;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32771;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26426;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32771;的能力,尽量少问非#27492;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23548;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25506;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24605;维训练。要把教材知#35782;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38388;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30772;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65292;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26102;,还要适当设计一#20123;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32467;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65292;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33021;力。
2.提#38382;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36259;、意味和吸引力,#20351;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26102;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25509;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30693;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24605;设计提问,以引起#23398;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30693;欲望,促使学生在生#30097;、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21644;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21019;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26377;预见性
#12288;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30340;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35823;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33021;出现的思维方法上#30340;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27880;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20027;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35838;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20027;题构思。在课堂上,一般#19981;宜提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便使学#29983;集中精力学好一课的内容。
4.课堂提问内容#35201;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29983;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24179;
提问内容过于简单#65292;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38590;,学生无从下手。要为学生搭#32622;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38454;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65292;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30340;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25856;。教育测量中的难度PH=1-W,W表示课堂内#30340;学生总数,P是答问通过的人#25968;。难度PH在0至1之间,提#38382;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33021;解答。
#12288; [
参考文献
]#12288;1 《现代中小学教#32946;》
2 段志贵 《优化课堂提#38382;的六个策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