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发挥学生的主#20307;性要做到“四要”“四忌”。
#12288; 一、要善于设疑,#24524;直接灌输。学起于思,#24605;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29983;的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35774;疑,要把教学内容问#39064;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21435;思考、去解决,反对目#20013;无人,直接灌输。善#20110;设疑,可以说是优#31168;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一#20301;特级教师在教学《#19971;根火柴》时,在指导#23398;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8220;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35299;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26612;,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65292;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26469;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19978;被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22522;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28145;刻理解文章内容,#36825;位教师又提出一个#38382;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65311;”这问题提得有点#24618;,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24320;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21382;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25112;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65292;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20160;么人物的真实姓名。”#25945;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35828;这是作者故意安排#36825;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23398;生受到启发,很快站#36215;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20182;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30340;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34920;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36825;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24230;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20102;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28872;掌声。
当然教学内容问题化#65292;要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19968;个极端,不能把“满堂#28748;”变成“满堂问”,问题#30340;设计要准确、巧妙、难易#36866;当,有启发性、有实效性,而且#35201;把握好发问的时机。
二、要形式多#26679;,忌刻板单调。有的教师对学生#27963;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35206;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65292;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23398;生参与的积极性不#39640;。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26159;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23398;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32972;、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12290;比如,一位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求#23398;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19968;篇文章,为了引导学生认真#35266;察生活、激活自己的生#27963;体验,他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65292;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33021;的同学来演一个话#21095;,题目也是《我的家庭#12299;,对剧中人物和性格也#20570;了简单规定:好吃懒做、嗜烟如命#30340;爸爸,勤快能干、说话唠叨的妈妈#65292;还有一个任性顽皮的#22899;儿。三位同学的表#28436;惟妙惟肖,激发了大家的写作#28909;情,达到了预期目的#12290;三位教师都注意了精心设计#23500;有创意、形式新颖的学生的活动#65292;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29983;参与学习的积极性#65292;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教#23398;内容的理解,取得#20102;很好的教学效果。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三、要面向#20840;体,忌冷热不均。让#26356;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面向#20840;体学生对学生一视#21516;仁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25945;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30830;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39640;学生语文素养。可是,我们#21457;现,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21435;总是盯着那几个“#23574;子生”,特别是执教各#31181;公开课、观摩课、评优#35838;,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38480;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30340;舞台,(有时候上课前#23601;圈定了要提问的学生的名单)#21442;与讨论问题,起来发言#30340;学生仅仅几个人,很多#24773;况下还是重复发言,其他学生#21602;?也许有的在思考,也许有#30340;一头雾水,也许有的开了小差,#20063;许有的什么也没想#8212;—天知道他们在想#20160;么。从更多学生的眼光来#30475;,“热闹是他们的#65292;我什么也没有”。
为什#20040;不给其他学生参与的机会呢#65311;有的老师惟恐他们不会“配合”,#19975;一回答得风马牛不#30456;及,耽误了时间,教师#23436;不成教学任务,有损一#22530;课的整体“质量”;还有些老师#21017;是嫌麻烦,认为那些“差生#8221;即使让他们参与了课堂#27963;动,也答不对、做不好,对#20110;他们自身的提高也#27809;什么作用。其实,这样的认识#21644;做法是不正确的,#26082;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32946;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35201;求,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12289;尊重人格、承认差#24322;、因材施教。
四、#35201;积极评价,忌求全责备。著名#30340;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先生在回顾#33258;己的成长道路时说,#20182;从小生性顽皮,不爱#23398;习,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已创下了#19977;次留级的“记录”#65292;老师送给他的评价是“聪明面#23380;笨肚肠”。自卑的#38452;影一度笼罩着他,使他完#20840;丧失了进步的信心。#20294;五年级的一位语文老#24072;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位#32769;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37027;就是给钱梦龙布置了一项任务:在#27599;次学新课前,把课文里的生#23383;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21516;学们学习。一个长期被#21516;学看不起的“老留级生”,#23621;然还能承担如此光荣的任务,自#28982;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由#20110;爱语文老师,也爱上了语文课,从#27492;开始了人生的转折。#30475;来,教师的期待和欣赏对学生#26469;说是多么重要啊!
可是,我们有#30340;语文老师对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20005;,因此学生的活动很难让他满意,#29305;别是有的老师执教公开课,#24635;是希望学生的活动能按照自#24049;设计的进行,一旦学#29983;回答出了偏差,就不知道如何应付#20102;,甚至对配合不好的学生“恨#8221;得咬牙切齿,语文课上学生动辄#33719;咎,总是如履薄冰,战战#20834;兢,哪里还有什么参与的兴趣和创#36896;的热情!
我们要学会#27427;赏学生,要注意对学生#30340;激励,对学生的活#21160;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意#35265;不成熟,也不要轻易否定、#25209;评,我们应该 把学生答题中的错误#30475;作是接近真理的脚步,而#19981;能用冷冰冰的所谓的标#20934;答案加以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65292;不伤害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自尊心#26159;我们课堂评价的“底线”。
当#28982;,对学生的欣赏和激励要有诚恳的#24577;度、要实事求是、要因人而宜,不#33021;是老生常谈式的赞语和“礼物#22857;送式”的奖励,更不能搞成对#23398;生的无原则的迁就甚至#26159;曲意的迎合。 总之,我们#35201;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23398;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23398;生的综合素质、培养#23398;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30340;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12289;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26368;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20204;的课堂教学。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