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括总结,钩玄提#35201;。这是最常用的一#31181;收束方法。它是对教学内容、课#25991;特色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24402;纳,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30340;工作,意在让学生由博返#32422;,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30693;识。自然,用语必须简#26126;扼要,力戒重复罗嗦、拖泥带#27700;,避免产生消极作用。
例#22914;,教学完叶圣陶的《夜》,我们可#20197;这样收束:“这篇小说#20889;于1927年,反映的是 ‘四·一二’#21453;革命大屠杀。它没#26377;正面描写反革命大屠杀的#30495;实场景,而是选取一个普通#23478;庭在这场反革命大屠杀中的悲惨遭#36935;,深刻揭露了反革#21629;政变的残酷和给全#22269;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小#35828;的主人公是一位烈士的母亲,她经#21382;了一个由悲痛到愤怒、由怯弱#21040;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21453;映了人民群众前仆后继的#26007;争精神。小说用了一#26126;一暗两条线索。明线写母亲,暗#32447;写其子女;明线正#38754;实写,暗线侧面虚#20889;。此外,心理描写推动#20102;故事的发展,环境描#20889;有力地烘托了人物#24515;情,渲染了气氛。”
这样的收束,#26082;有对课文内容的总结#65292;又有对课文艺术特色的归#32435;,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21644;深化的作用。
二、延伸课外#65292;引来活水。语文教学,除#20102;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25226;学生的视野由课内#24341;向课外,使学生自觉#22320;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35838;堂教学之不足。因此,#25945;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29992;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32461;与课文有关的内容,#24341;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20363;如,教学完《阿Q正传》一文,学#29983;意犹未尽,很是关心故事的#19979;文,关心阿Q的最后命运。于是笔#32773;就简要地讲述了一下《阿Q正#20256;》第九章“大团圆”的情节,#28982;后笔者说:“要知详情,请同学们#35838;后阅读《阿Q正传》全文。”
像这样的课#22530;收束,与其说是课的结束#65292;倒不如说是课的开始#65292;它能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24102;,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65292;通过节选而阅读全篇,以此来不断#25193;大学生的阅读面,拓#23637;学生的知识面。
三、“卒章显志”,升#21326;感情。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36816;用准确精练的语言,#23545;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65292;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31456;“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30028;。
比如,著名特级教师#31243;红兵讲完《荆轲刺秦王》中“易水#36865;别”,是这样收束的:“#26126;知山有虎,偏向虎#23665;行。明明知道一去不复返,#20173;然就车而去,义无返顾。这正体#29616;了我们人类不可征服的伟大精#31070;,体现了我们人类在#19982;自然、社会、命运抗#20105;搏斗时所体现出的#19981;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主#39064;。这种精神和主题#30340;本质,就是悲壮!一定户#22833;去了悲壮,就失去了力度;人#29983;失去了悲壮,就失#21435;了尊严;一个民族#22833;去了悲壮,就不可能强盛#32780;只有懦弱和胆怯!”
这样的课堂收#26463;,学生怎么能不受感动呢?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巧设悬#24565;,思考回味。课堂教学的结尾#20063;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悬#24565;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24050;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22240;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65292;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27861;,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65292;且听下回分解”的#33402;术效果。
比如教学完《装在#22871;子里的人》第一课时,#21487;以这样设计课堂收束:“恋爱#65292;多么诱人的字眼;一个哲人#35828;过,如果没有爱情,人间将成为#19968;座坟墓。的确如此,就连别里科夫#36825;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也禁受#19981;住爱情的诱惑,居然从套子里探出#22836;来,要品尝一下恋爱#30340;滋味了。像他这样的人,会获得姑#23064;的爱吗?他的爱情#32467;局将会怎样呢?”
这样的收束,能紧紧#25235;住学生的好奇心理,#22312;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30528;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33410;。同时为第二课时#30340;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前后课时互相#20851;联,形成一个整体。
五#12289;对照比较,加深理解。有比较,才#26377;鉴别。这种收束课堂教学#30340;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20043;际,从内容、结构#12289;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35838;文与以前学过的其他#35838;文进行对照比较,同中#27714;异,异中求同,从而#21152;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25945;学完欧·亨利的《警察与#36190;美诗》,笔者说:“小说中主人#20844;苏比,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人。#21516;学们,我们刚刚学过鲁迅的《阿Q#27491;传》,小说中的阿Q同样是一个可#31505;又可悲的人。他们国籍虽#28982;不同,但他们在很多方#38754;存在着相似之处。1#12289;都有着畸形的心理。#38463;Q有着自欺欺人的#31934;神胜利法,在现实中吃了亏#65292;但他会在精神上取得#28385;足和胜利;苏比呢,竟‘衷心#20225;求’牢狱生活,心理不能说没有点#21464;态和反常。2、都#26377;着‘低俗’的目的#12290;阿Q以为革命的目的就#26159;报私仇、抢东西、讨老婆#65307;苏比呢,希望进监狱的目#30340;,竟是图那里无挨冻之苦,又#21487;免费食舍。两个人的行为目#30340;显得多么的‘低俗’。3、#37117;有着悲惨的结局。阿Q真心向往革命,却被拒绝革命,#26368;后又被当作革命党的长衫#20154;物而送上了断头台,#33853;得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苏比呢#65292;几番造恶,却能逍#36965;法外;正当他欲归正向善时,#21364;无辜入狱。而他们#30340;悲惨命运,都是由社会#36896;成的。对这两个人物的态度,#25105;们应该是‘哀其不幸#65292;怒其不争’。”
#36825;样一对比,学生既#33021;温故旧的知识,又能加深#23545;新的知识的理解。
#20845;、检查作业,巩固成果。#19968;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25945;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36825;时需要通过提问、测验等#25163;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25945;学结束时,抓住一堂#35838;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38590;点,设计一些精巧#30340;问题,通过学生的#21160;脑、动口、动手,强化#21644;巩固所学内容,以#23454;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27604;如,笔者每每教学#23436;一篇文言文,总要就#25991;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现象(诸#22914;通假字、一词多义、#21476;今异义、词类活用、#29305;殊句式等等)进行抽查#23398;生。事实证明,必要的测#39564;是能反馈教学情况的#65292;而且有利于学生巩#22266;知识和能力。
当然,在具体#30340;教学实践中,由于#27599;个教师的智能结构、课文的#20307;裁和内容等差异,#25910;束课堂教学的方式#20063;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最#32456;应当给学生一种“教学#24050;随时光去,思绪仍在#35838;中游”的感觉。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