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763 日期:2023-12-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美国哈佛#22823;学校长认为:“一个#20154;是否具有创造力,#26159;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12290;”当前要实施素质教育,就#23588;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1644;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5757;练。本文以初中语文教#23398;为例,着重围绕如何加强#23398;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而#23637;开论述。
关键词:创造#24615;思维 质疑 创新 想象
  爱因斯坦曾#25351;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20915;一个问题更为重要#12290;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24050;,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21487;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65292;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21147;,而且标志着科学的#30495;正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现#20195;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30340;深入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6529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35782;、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培养21世纪新人才的关键,而#22521;养学生创新素质的#20851;键在于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2290;那么,如何在语文教#23398;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呢#65311;
 #12288;一、鼓励质疑,培养#24605;维的独立性
  怀疑,常#24120;是创新的开始。学生读书,一定会#20135;生许多问题,有完全#19981;懂的问题,有懂得不透的问题#65292;还有别人提出的而自己尚未察#35273;的问题,有的比较#27973;显,有的比较深刻。有问题#25165;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要让#23398;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20110;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29113;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26377;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26159;长进。”这就是说#65292;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23601;是在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30340;转化过程中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23601;有着创造性思维的因素#12290;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24449;就是独立性,它要求学生在解#20915;问题时,与其他人不同,要有#26032;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23450;的首创性、科学性,这种独立#24615;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23376;上。当然,独立发现疑难,提出#38382;题,对于中学生来讲,需要一#20010;培养、训练的过程。如何鼓励学#29983;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呢?
  1、激发质疑兴趣,#20859;成质疑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21147;,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30097;,敢于提问,敢于不#26029;提出问题又能不断解决#38382;题。对于学生来讲,鼓#21169;是多多益善的,有了#40723;励,才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这样,#25165;能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23398;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32780;要培养学生质疑的#20064;惯,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学生“#25105;不懂,老师会讲”的观念,#25913;变教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19981;了,有失威信或怕打乱教学时#38388;、教学计划的观念。实际上,经过#19968;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26159;可以解决的。
  2、创造质疑环境,#22521;养质疑精神。
  宽松的#29615;境是培养独立性思维的前提。在教#23398;过程中,教师要遵循#27665;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21644;个性,要经常鼓励那些积#26497;提问的学生,积极创造#19968;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24352;感,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21516;时教师还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20570;出判断,并不断鼓#21169;他们产生新的想法#65292;大胆地向教师质疑,向教材#36136;疑,在质疑中培养思维的独#31435;性。此外,在课堂#25945;学中,教师还要想方设#27861;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26391;读法、演示法、激#21457;法、比较法等等都能将学#29983;带入质疑情境,使#23398;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31572;问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31070;,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20135;生了良好的教学效#26524;。
  3、#25351;导质疑方法,提高质#30097;水平。
  在教学过#31243;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26041;法,逐步提高质疑水平。打#38081;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22865;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19981;悱不发。”学生“愤”“悱#8221;之际,正是引导学生#36136;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要指导#23398;生从文章的语言、#34920;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24773;、中心内容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20813;学生不着边际的滥问#12290;以语言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28857;不同处、用词确切处、语句重复处#31561;质疑。如《故乡》中有#36825;样的句子:“然而#25105;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22914;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19981;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32780;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33510;恣睢而生活……”有个学生读#21040;这里,提出问题:“老师,这句话#20013;有三个辛苦,他们的意思相#21516;吗?为什么要重复#36825;个词呢?”又如在教学《炊#28895;》时,文中有这样#19968;句话:“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26041;柔情的白手绢……”学生读到这#37324;就提出疑问:这里为什么不用“#19968;块”而用“一方”呢?#36825;些问题,都体现着学生的独立性思#32500;。这样,经过一段#26102;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20250;逐步提高。
  4、积极引#23548;学生,解决质疑问题。
 #12288;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问#39064;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教学中#65292;在启发了学生提问之后#65292;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对问题#36827;行分类、梳理,发现学习的#37325;点、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35838;文 。接#30528;教师还要解决处理#22909;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20123;有思考价值的问题#65292;要予以充分肯定,对于不够好的#38382;题,也不必否定并责备。#25945;师应尽量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可以#33258;己回答,可以请其他#23398;生回答,还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22914;无法一时解决的,要#21521;学生说明,等到有充#36275;的答案以后,再予#20197;解决。
#12288; 二、激发想象,培#20859;思维的连动性。
 #12288;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24615;劳动都是从创造性#30340;想象开始的。”想象#26159;一种以现实为基础,又脱离现实跨#36234;时空的思维,它是结合#20197;往的知识,形成新的形象,把头#33041;中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性#24605;维顺利开展。通过想象,学#29983;可以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36825;个空间想到另一个空间,使狭小#30340;扩大,使简单的复杂……想象是#23398;生必须具备的心理素#36136;,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22521;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具有重#35201;的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12290;
#12288; 认识事物需要观察,观察能#21147;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22522;础,也是学生进行想象#65292;培养创造性思维活#21160;中的一种智能。中学生已经有一定#30340;观察能力,但是教师在平#24120;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24815;,指导他们观察有#20851;的事物,如景、物#12289;人、图片、影片、科技等#31561;。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30340;方法,将这些事物与课文#30456;结合,这样,才能有#21033;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2290;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31354;间。
  教#23398;活动的背后还有一个广阔而丰富多#24425;的世界,我们应把语文#25945;学变成一种富有生气的活动#6529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启发#24341;导学生的思维与各种实践活动联系#36215;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29983;全面深入地学习语文#30693;识,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36896;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想象空#38388;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2290;
 #12288;(1) 阅读。#22312;阅读教学中,不能生#25644;硬套地教给学生所谓的“标#20934;答案”,而应让学生借助#25945;材进行想象,加深对课#25991;的理解,使想象与理解有#26426;地结合起来。如教学《丰碑》一#25991;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文内容#65292;理解“丰碑”一词之#21518;,又进一步地问:“#22914;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一#27573;碑文,你会怎样写?#8221;许多学生纷纷回答,有人#35828;:“我会写上军需处长#27704;垂不朽!”有人说:“您把寒冷留#32473;自己,把温暖送给别人!”还有人#35828;:“您和日月同光#65292;您与雪山长存!”在教师的启发#19979;,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35937;力,不仅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锻#28860;,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如教#12298;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24072;设计让学生当一回法官,想一想#31038;会稳定的根源是什么?法律#21028;案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33021;成为一个好法官?再对比看#19968;看,贾雨村如何判案?为#20160;么案子变成了不明#19981;白的“葫芦案”,这不仅拓宽了学#29983;的想象力,更无形中对学#29983;进行了一次关于是非观的法制#25945;育。引发想象,还可以在文章“#31354;白”处进行,所谓“空白”就是#25925;事可能发生的情节#12289;细节和结尾等。如教学《皇帝的#26032;装》一课,根据皇帝最后的心#29702;活动,教师可以让#23398;生想象在游行大典结束之#21518;皇帝回到皇宫会怎么样,也就是#35753;学生补写故事的结尾,可#20197;从皇帝的语言、心#29702;、动作及大臣们的活动等处来发#25381;想象。此外,将古诗、文言#25991;改写、扩写和即兴#34920;演等都是为学生拓#23485;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的好#26041;法。
  (2) 作#25991;。作文训练为学生#21019;造性思维提供了肥#27779;的土壤。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21512;运用,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29983;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35937;能力,是打开学生思路#65292;丰富文章内容的一#31181;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20016;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20869;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31456;来,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32500;。所以,教师首先要教#32946;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正#22914;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65292;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65292;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36753;与修辞使人善变。”其次#21487;以通过编故事、续写、扩写、#31185;幻作文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思#32500;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24615;思维。以扩写为例,让学生#26681;据上下文扩展内容,#21253;括人物的神态、动作、#24515;理、语言、事件的起因#12289;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31561;,把原文与想象的内容联系起#26469;,进行表述,在这个#36807;程中,没有想象思#32500;的参与是不行的。此#22806;,为了更好的引导#23398;生运用想象思维写作,教师还可以#32452;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27969;交流,或以开辩论会#12289;演讲、办报等形式来锻#28860;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学#29983;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20102;,也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24605;维。
 #12288;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21521;性。
  1997年诺贝尔物理#22870;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24046;异时指出:“中国#23398;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20294;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8221;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29983;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21019;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25991;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32570;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29616;这种现象呢?追根#28335;源,是由于我们的#25945;育思维习惯和长期#24418;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65292;我们教学运用一种#23450;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24819;僵化,不敢创新,#19981;敢越雷池一步,这种#24605;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22987;终都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应认#30495;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是思维定势#30340;积极作用,无可否认,思维定#21183;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27491;迁移。二是思维定势的消极#20316;用,我们已知道,创造性#24605;维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习惯从固#23450;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没有从多角度#21435;分析,思维常常受习惯的约#26463;。因此,我们应克服思维#23450;势的消极作用,打破思维#23450;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1、#21516;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23436;成。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23398;生写一篇以《夜》为题,#20307;裁内容不限的文章,有的学#29983;会想到五光十色的霓#34425;灯,有的学生会想到昼伏夜出的#21160;物,还有的学生会想到加班加点的#24037;人或登门入室的小#20599;、街道巡逻的警察等等#12290;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24049;的真实感受,这就符合了学生“总#24863;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12289;探询者”的心理特点#65292;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32500;。
  2#12289;同一个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进行#19981;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12298;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一课#26102;,读到最后一句话,教师问:#8220;祥子为什么哆嗦的像风雨中
的树叶?”#26377;个学生回答说:“#22240;为他冷,所以他哆嗦。”教师#21551;发学生“还有别的意见吗?#8221;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65306;“因为他任凭别人吆喝又#34987;雨淋所以他哆嗦的像#39118;雨中的树叶。”“因为旧时的劳#21160;人民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65292;而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任#20154;摆布。”再如教学班门弄斧这个#35789;语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个词语通常#29992;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25954;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26412;领的人。教师启发学#29983;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有#23398;生就会说:“班门弄斧又何妨,这#31181;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21151;者所必有的吗?”#36825;样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正是#21019;造性思维的反映,它能促#20351;学生相互激励,在学#20064;中得到乐趣。
  3、适当安#25490;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20197;来,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19968;些固定答案的练习#65292;如抄写生字、解释词#35821;、选词填空等。经常做这样的练#20064;,学生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21270;,创造性思维就打开不了。因此#65292;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安#25490;一些利于学生思考的“发散性#8221;的练习。如造句、转换句型、概#25324;段落大意等的练习。以#36716;换句型为例,教师#35753;学生把“我们收回了香港”这句#35805;换几种不同的句型,但#19981;改变句子的原意。学#29983;的答案多种多样:“我们把香港#25910;回了。”(把字句)“我们不#26159;收回香港了吗?”(反问#21477;)“香港被我们收#22238;了。”(被子句)“谁也不能否#35748;我们收回了香港。”(双重#21542;定句)……这些发散性的练习扩大#20102;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20102;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12288; 当然,在语文教学#20013;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23398;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26679;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20110;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30740;究、总结。总而言#20043;,我们的教育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65292;就要从根本改变循规蹈矩者为最#20248;的观念,要引导学生敢持歧见,大#32966;地标新立异,增养学生思维的多#21521;性、批判性培养他们敢于怀#30097;一切的、敢于挑战一切的无#30031;精神,以此来支撑他#20204;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20204;的创新精神和创新#33021;力,以此来迎接未来人生旅#36884;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残酷而#26377;意义的挑战。


  参考#25991;献:
  1#12289;张德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9982;教学》 湖南#24072;范大学出版社
  2、王#19990;堪:《中学语文教学#27861;》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吴立岗:#12298;创造型训练比复现型#35757;练的效果好》,《外国中小#23398;教育》1992年第2期
#12288; 4、《于漪语文#25945;学艺术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5、谢象贤:《语#25991;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6、《陶行之#25991;集》 江苏#25945;育出版社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