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科发散思维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755 日期:2023-12-09 来源:论文网
在一次习题课#19978;,学生被一道诗歌鉴#36175;题难住了。这道题先给出了莎#22763;比亚的一首诗,接#30528;问对这首诗的中心揭示恰当的是哪#19968;项。答案是“宣传人文主义的博#29233;思想”,可很多同学却选“表#29616;无私奉献精神”。应该说这是一#36947;难度不大的题,因为诗意很#26126;显体现的是博爱精神,而且#33678;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20154;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21487;是学生偏偏选错了。我告诉他#20204;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26102;期的作家,而人文主义#24688;是在那个时期形成并发扬#20809;大的思想体系。这时一个学生#35828;他不了解莎士比亚;旁边的学#29983;马上反驳,说这是历史书上的内容#65307;另一个学生则说不容易往那儿想。#19977;种不同的回答,引发了笔者对#35821;文科如何培养发散思维的#19968;点思考。
#12288; 如果说一名高中生#19981;了解莎士比亚还情#26377;可原的话(毕竟以往的#35821;文课本上对他涉及甚少),那么历#21490;书上的知识居然不能迁移到#35821;文习题上则是不容#24573;视的大问题。正如爱#22240;斯坦所说:想象力比#30693;识更重要。因为不会的知识可以#25945;,可是教了不能应用却#31561;于没教。这里面不仅暴#38706;出学生知识面的狭窄#65292;更体现出他们发散思维的欠缺。
  #31616;单地说,发散思维指的是多角#24230;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发散#24605;维的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学#20250;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22810;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发散思#32500;在各门学科里都应用得非常广泛#65292;但在语文科里体现得尤为突出#21644;重要。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26159;写作文,只要学会运用发#25955;思维,很多看似有难度的问#39064;都会迎刃而解。语#25991;不同于别的学科,它所#28085;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而#39539;杂的。既然如此,学习语文必须#23398;会运用发散思维,把各门学科的#30693;识以及课外知识(包#25324;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聚#38598;在一起,建立一个知识#20648;备库,随时准备调#36963;。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30693;识学活学精学透。一味#22320;照搬照抄是永远也学#19981;好语文的。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29983;发散思维可以简单概括#20026;以下三步骤:
  一、引导学生“想”。
  语#25991;科的内容决定学生必#39035;会“想”,一个不会#24819;的学生在语文课上无异于摸象的#30450;人,只能记住一些#30693;识的零碎片段,却欣赏不到#25991;学殿堂里的异彩华章。语文#31185;原本是一个多维的立#20307;世界,而非一个简简单单的平面#12290;我们所接触的每一#31687;课文,也许只是这空间中#30340;一个“点”,由这一“点”可以#24341;申出无限的内容。“点”只是学#29983;领略这个空间的一座桥梁#65292;而空间所包含的一切#25165;是学生真正需要掌握和寻求的内#23481;。也有一些学生产#29983;疑惑,他们认为自己每一堂课#37117;在用脑思考,都在认#35748;真真地“想”,怎么能说没用到发#25955;思维呢。然而,这里所说的“想”#24182;非指学生针对课本#26576;一方面的内容所产#29983;的一点理解,而是指从原问题出发#65292;通过联想、想象、猜想、#25512;想等拓宽学生的思路。这#20063;就是多角度思考问题,即发散思#32500;。一旦将多种“想#8221;法融入到语文科的学习当中,#20415;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22320;把问题弄懂。
  在日常学习当中,很#22810;学生都喜欢做大量的题,但由于思#32500;定势的关系,往往在#24605;考问题时只从一个角#24230;着眼,例如一看到毛泽#19996;的词《虞美人·枕上#12299;,马上就说体现了他对革命前途#30340;忧虑,其实这首诗反映的#26159;毛泽东的感情世界#12290;还有的同学看到诗#20013;出现重章叠句便说它借鉴了《诗经#12299;的表现形式,实际并非如此。#20256;统的思维模式在不自#35273;中促使人们凭借自#24049;的经验和记忆来解决问题#65292;结果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误,#22240;此我们主张思维不定势。#21476;人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12290;大脑也是如此,如果总也不思考#38382;题,必然会反应迟钝;相反若#32463;常思考问题,便会变得敏捷灵活。
 #12288;二、鼓励学生“问”。
  在初步运#29992;了多种“想”法之后,学生#23545;问题的理解便不再停留在表#38754;上,而是向纵深发展。对于正#22788;于青少年时代的高#20013;生来说,他们的头脑中蕴藏着巨#22823;的能量,如果能将#36825;些能量释放出来,对学#20064;是大有裨益的。很多时候当他#20204;弄懂了书本或习题上#38754;的知识后,便开始关注一些相#20851;的知识。例如不只要了解一个作家#30340;一篇作品,还想知道他的一些#20854;它作品,以及这个作家的风格;做#23436;了一道题,不再满足于知道#31572;案是什么,还要知道其它#30340;答案错在哪里,如何改正。#36825;些“想”法在头脑#20013;时时闪现,经过提炼#65292;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问题。这#26102;候,鼓励学生“问”#20415;成了当务之急。一旦他们#23558;这些问题诉诸于语言或笔#31471;,那么第一阶段(即“想”阶段)#30340;发散思维便见出了成效。“#38382;”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38382;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他们的置#30097;精神。一般来说,高#20013;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原因#65292;不象小学生和中学#29983;那样爱问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他#20204;心中没问题,相反#65292;由于所学科目日渐增多以#21450;内容的逐渐加深,他们的问#39064;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12290;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65292;就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们以#21518;的学习生活。因此,#24403;一个学生的好奇心初露端倪的#26102;候,最好的措施就是将之发#25196;光大。因此,教师在#25945;学中应充分发扬民#20027;,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30001;的环境,赋予他们“说话”的权#21033;,鼓励他们“发问”。英#22269;谚语说:提不出疑问,就求不到学#38382;。一个不善于发问的学#29983;可能谈不上是一个会学的#23398;生,至少他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32780;不是主动地寻求知识。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12288; 三、启发学生“答”。
  #22312;课上,老师必然要对学生提出一些#38382;题,另外学生通过上述“问”的#36807;程,还会再产生一#20123;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35201;靠学生和老师来解#31572;。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32769;师可以鼓励学生相#20114;解答一部分,剩余的一些#19981;好解决的问题再由#32769;师解答。在日积月累中,学生#24930;慢形成了分析问题和解#31572;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26159;,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进#19968;步运用发散思维。
这里需要指#20986;,语文科与其它学#31185;的区别还在于有很多语文题的答案#26159;不统一的,甚至有一部分题要靠#23398;生自己想答案。这种情况可能#26159;由新旧教材的差异、#26102;代的发展,以及对一些#26087;问题的新观点造成#30340;,它给学生做题增添了难度。#23427;要求学生不仅学会综合分析问题#65292;还要理性而全面地理解问题,最#32456;寻找到答案。否则,#22312;浩如烟海的习题中,#24456;容易就迷失方向,觉得这个#31572;案似曾相识,那个答案也有印象#65292;一时不知该选哪个。长此以往,#22833;误就会越来越多,成绩也#19981;会提高。尤其在面对一些故意混#28102;你思路的答案时,单凭#35760;忆来解决问题显然是不明智#30340;,因为有很多的题并#38750;是让你选对的,而是#35753;你选最佳的。这个时候#65292;如果你不进入你的知识储#22791;库,认真搜索一下,进行#27604;较分析,是很难选#27491;确的。因此在这个答题#30340;过程中,学生将再一次运#29992;发散思维。同时在运用发散思#32500;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产生许多#26032;问题,因此便形成了“想——问#8212;—答”的循环过程。在每#19968;次循环中,学生们都会有很大的收#33719;,一方面巩固了书本中的知识,#21478;一方面还使学生的课#22806;知识有所扩充。
  在上述的#19977;步骤中,发散思维得到#20102;最充分的应用。除#20102;在做题方面,发散思#32500;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65292;即使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讲#65292;发散思维也是非常有用的。书本上#30340;知识即使再丰富再有意义,#20063;不可能完全调动起全班同#23398;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那些离#20182;们生活年代久远或#32773;是外国的一些文化背景差异#36739;大的课文,学生一时难#20197;弄懂它的深刻含义,便会产生厌学#24773;绪。发散性思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39064;。遇到上述情况,老师可以#22312;课堂上讲述一些作#23478;的趣闻秩事,或者再介绍一些他们#27604;较生动独特的作品,从而#24341;发学生联想,提高他们学习#35821;文的兴趣。学生往往在听了老师#30340;介绍后,会对这些作家或作#21697;产生兴趣,从而投#20837;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研究#12290;另外处在这个信息#31038;会,电视报刊以及网络对#23398;生的影响也非同小可,在课堂#19978;引出他们经常观看的电视节目或#32773;是网站内容,进行“启发、讨#35770;式”教学,他们一#23450;会有亲切感,学习起来也更有积极#24615;。这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利#36884;径。在课内外知识#30340;融会贯通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扎#23454;程度会大大加强,知#35782;面也会越来越宽。
  需#35201;指出的是,这里的发散思维#24182;不是指海阔天空、漫#26080;边际的幻想和瞎想,而是有目的#26377;意识地带着问题去想。有一#37096;分学生可能会将思路拓得太宽#65292;想的内容也过杂,这都需要#32769;师的引导和帮助。总的来说#65292;发散思维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运用#21457;散思维就好比学会在“脑海#8221;里泛舟,自由自在浏览两#23736;的风景,因此也可以说发散思维#26159;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如果学生#23398;会运用它,那么整个学习的过程#20063;会变得赏心悦目起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